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关注
他指挥车辆“闯红灯”
稿源:新民晚报 编辑:徐轶汝
 

  每天早晚高峰,在长宁路中山西路路口,一名胖胖的交警在车流中来回奔走,哨音嘹亮,他就是长宁分局交警支队二中队民警谭建军。谭建军有时会不按标志线、不管红绿灯,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管理方式3年多来极大缓解了交通拥堵。他巧妙利用转向绿灯的10秒间隙放行车辆,被网民称为“10秒帝”。日前的一个晚高峰,记者跟随谭建军体验了“引、放、移”三位一体的“动态指挥法”。

  招数1引

  18时的长宁路中山西路路口,正值晚高峰。潮汐式车流给路口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此时,中山西路南向北路口的车流量是4个路口中最高的。谭建军说,麻烦之处在于3根车道中,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二合一”,一旦路口亮起红灯,头排车又是直行车,那后面欲转弯的车辆只能“干着急”。对此,谭建军主动引导头排的直行车辆进路口,“解放”了后面的右转弯车辆。这样重复三四次后,路口车辆积压明显减轻。一些公交车司机早已“摸透”了老谭的做法,双方配合默契。

  招数2放

  早高峰时,情况最“糟糕”的是长宁路西向东方向的路口。由于娄山关路到中山西路之间的这段长宁路比较短,一旦高峰时路口积压车辆,会“连累”最近的两三个路口。谭建军发现,路口北向东大转弯绿灯(非机动车)至北向南绿灯当中有10秒左右的间隙,这段时间路面较空。于是,他尝试将长宁路上西向东的直行车辆提前引导进路口,利用10秒抓紧放行,待北向南绿灯亮起时及时拦停。这样一来,一个早高峰大约能多放行1500辆车。

  老谭的这一人性化执法,赢得了众多司机的赞赏。一天,一名停在路口等灯的女司机拉下车窗问他:“上周你怎么没上班?”女司机说,如果是老谭执勤,上周就不会那么堵了。为此,她还特地打电话到交警支队,要求派老谭来排堵。

  招数3移

  由于马路拓宽等原因,长宁路东西两个路口的各个车道并不是完全对齐,而是有明显的横向偏差,导致长宁路西向东的左转弯待行区“顶”着东向西的一根直行车道。当双向车辆直行时,在西侧路口进入左转弯待行区的车辆会影响到反向直行车辆的顺畅通行。发现这一问题后,老谭本希望重新划线,把待行区的口子向右挪1.5米到2米,但是按照左转弯待行区的设计标准,待行区大都是要求向左偏的。

  老谭说,他已经向上级打了报告。在报告尚未被批复之前,只好指挥左转车辆不按标志线走,给反向直行车辆留出充足的通行空间。

  【记者手记】

  执勤时老谭真的很忙,短短10秒,他在路口照应四方,哨音不断。如果他按交通信号灯和道路标志线指挥车辆,既轻松又“安全”,可老谭却给自己“找麻烦”,指挥车辆轧斑马线、出待行区,甚至闯红灯。照时下流行的说法,整个路口的场面,被他完全“hold住”!

  他的同事称赞老谭业务能力强,换别人来这个路口,不一定敢这么做!所以他的成功“不可复制”。可老谭却说,在路口执勤,不能只做红绿灯的“翻版”,要懂得灵活变通。从这一点来说,老谭的成功,可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