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厚一沓社区民警述职报告的回执单上,居民们密密麻麻写满了他们的感谢、苦恼和建议,一些人觉得纸张不够还专门加了附页。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居民们送给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新华路派出所民警夏一非的礼物。 心理咨询师的攻心术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夏一非有可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夏一非选择了人民警察的职业,而且成了一名社区民警,他所管辖的新华居委会1900户3600多人的大小事,都成了夏一非的牵挂。 新华居委会是典型的中心城区居委,人口密度大,地面资源紧缺,停车难成为社区居民的烦心事。一位居民因小区内车位紧张停车困难,在自己家门口自设铁锁,硬是给自己圈出一个专用停车位。自家的车可以停了,但占了小区公共资源,其他居民不干了。夏一非和居委会干部一起到这个居民家做工作,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既帮助他协调停车问题,又给他分析处理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终于说服这位居民撤销了公共区域内的私人车位。 新华路童阿姨放在床底信封内的钱不翼而飞,老人求助于居委会,居委会找到了社区民警夏一非。装钱的信封还在原处,童阿姨家仅三口人,她、五六岁的孙女和保姆。夏一非马上把嫌疑对象锁定在保姆身上。但之前保姆已跟童阿姨坚决否认。夏一非把保姆叫到一边,分析为何她的嫌疑最大以及主动交待的好处,不到一刻钟,保姆就承认是她拿了钱。 夏一非说,心理咨询师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社区民警也是如此。倾听居民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 一件衣服带来的情意 社区居民小陈因吸毒被依法强制戒毒两年。期间,相依为命的外公病重,小陈的姨妈找到夏一非,希望能帮忙让小陈赶回上海见外公最后一面。向派出所领导请示并获同意后,夏一非来回开了八个小时的车,到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大丰农场把小陈接到上海。回派出所办完手续,赶了一天车的夏一非没顾上吃口饭,连夜把小陈送到医院。 从派出所出发去医院之前,夏一非专门把警服换成了便装。这个小小的细节,深深打动了小陈。小陈后来参加了由夏一非创办的“阳光工作室”,精神面貌大大改观。 曾经有好心人劝夏一非不要接手小陈这件“份外事”。夏一非说,让小陈知道家人和社会都在关心他,对他今后的帮教有好处。面对小陈一家的感谢,夏一非说,帮居民多想一点,多做一点,都是我的份内事。 接力师傅压力亦是动力 夏一非的师傅,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劳动模范费兴耀。作为费兴耀的徒弟,夏一非义无反顾接过了这跟接力棒,他所带领的第二警务组被授予费兴耀“警务组”的荣誉称号,夏一非说,“有费兴耀这样一名优秀的师傅,压力很大,但对我也是很好的鞭策,老百姓对你的期望高,你给自己订的标准也高了。” 新华路一位吴阿姨是盲人,与爱人人户分离借住在新华路相依为命。居委干部反映她不愿配合登记实有人口信息,夏一非上门了。“民警来也没用,我的信息户籍派出所都有,我不用告诉你。”夏一非吃了闭门羹。 夏一非想到师父费兴耀经常说的一句话,“居民对我们有意见一定有原因,沟通才能化解矛盾”。几天后,夏一非又去了,了解到吴阿姨和邻居煤卫合用,他丈夫上厕所开门时撞到邻居引发纠纷,她认为居委没有处理好觉得委屈,从此便不再配合居委工作。夏一非自掏腰包,找了装修工人将厕所的开门改成了移门,进出空间变大了,矛盾也化解了。 社区里的沈老太因为邻居打麻将影响睡眠,经常找夏一非诉苦。夏一非多次到现场调解,麻将声停了,但沈老太还是睡不着。老人彻夜难眠的问题让夏一非一直惦记在心,经常下班后去老人家看望。一天下班后特地到沈老太家。这一次,成为了改变沈老太命运的走访。夏一非刚到窗口,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煤气味。“不好,出事了!”夏一非立即拉开纱门,冲了进去。果然阿婆已经倒在了床边,夏一非赶紧冲进厨房,关闭煤气,再冲出屋外拨了120。沈老太对东方网记者说:“小夏比我的亲人还亲!” 一个社区民警的腔调 “您的安全感就是我的责任感,我将竭尽所能去维护我们社区的平安。”这是夏一非给社区居民述职报告上的承诺。夏一非说,他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东方网记者和夏一非在社区走访时发现,居委阿姨,来往居民,商铺店主,小区保安……一路和他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谁家新人结婚,喜糖不能漏了小夏;哪家生了小孩,喜蛋也有小夏一份。唠唠家常、说说心事,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看似很普通,却是国家公权机关和居民最直接的桥梁。 夏一非说:“作为社区民警,最有腔调的地方,就是社区有事,小夏讲一句,群众都能站出来帮忙。”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居委会召志愿者,负责两个公交车站早晚高峰时段的执勤和辖区巡逻工作,持续时间长,居委干部怕居民不积极,请夏一非帮忙招募。大家一看小夏打招呼,纷纷响应。“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说起当时居民们的热乎劲,夏一非帅气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从民警夏一非身上看到的腔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