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草沙原水工程的投运,申城供水格局已经发生了转变,如今使用长江和黄浦江原水的各家水厂,再处理工艺上也稍有不同,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相关水厂将在今年7月新国标实施前通过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和严密监控体系,有效的提升治水工艺,目前申城出厂水的常规检测合格率为99%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进各家水厂。
坐落于南铺大桥边的南市水厂,是中心城区8家使用青草沙原水的水厂之一,主要为黄浦静安两区供水。目前南市水厂已完成了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种养活性炭滤池效果显著。
“活性炭滤池主要工艺特点,就是能对我们水里有机物氨氮这样一些指标起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就是我们深度处理的一个工艺。”
技术人员介绍,改用青草沙原水后,建常水的浊度,化学需氧量等指标都低了,但水厂依然把治水治滤工序增加到6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南市水厂韩琼:“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沙粒区的,是有浑浊的,但这正是治水厂治水工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沙粒池的干净,水厂每48小时,就会自动对沙粒池进行一个冲洗的过程。而这个水是不用的,会自动的被排放出去。”
技术人员介绍7月将实施的新国标,共有106项指标,其中64项为非常规检测项目,水质各家水厂都采用抽检方式,而从6年前开始,总公司已对南市水厂定期抽检,各项数据都符合新国标的要求。
南市水厂水质检测员邓乐弋:“可能这个水的指标已经符合欧盟的标准了吧。那是非常好的。”
为保证水质达到新国标,申城使用黄浦江上游原水的各家水厂,处理工艺也在不断升级。在闵行第二水厂,技术人员每天都会对水质进行严密检测,尤其是出厂水。
闵行第二水厂技术人员何小青:“这个指标是COD(化学需氧量)项目,可以测污染情况到底怎么样,出厂水的话对老百姓可能比较重要,所以我们现在测的比较频繁一点。”
目前申城日供水能力为1150万立方米,已形成长江和黄浦江原水两江并举的格局。相关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改造与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的建设工作都在有序推进。7月前可全部落实。明日申城还将关闭近30家乡镇水厂,将其纳入到节约化供水系统中,改变小水厂水质不稳定的情况。而事实上近年来申城水质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教授级高工陈国光:“(出厂水)综合合格率上海一般都可以达到99%左右,这个水平应该是很到的高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尽量把水做清,上海的出厂水去年总(浊度)是0.09个NTU。管网平均浊度是0.16个NTU,在全国来说是领先水平,老百姓可以放心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