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200多名党政干部、医生、教师、志愿者满载着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陆续奔赴喀什,与400万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两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海援疆指挥部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支撑、文化引领,扎实全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本届上海喀什文化周举行前夕,记者深入援疆一线,深情记录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的社会经济、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
“生命里跳动着顽强/千年不死/年轮里刻写着沧桑/千年不倒/血液里流淌着辉煌/千年不朽……”
为了迎接10月下旬县里的胡杨文化节,巴楚县委、县政府眼下正在征集主题歌歌词。8月16日晚,县委书记龚卫兵在记者面前朗诵完这首应征作品,这位生于喀什、长于喀什、工作在喀什的老新疆禁不住眼眶湿润。他说,巴尔楚克即巴楚,这里有着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野生胡杨林。诗言志,歌亦然,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巴尔楚克的胡杨,讴歌的却是扎根于喀什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包括我们的援疆干部。
荒漠深处筑路
过震文,1967年生人,新疆S215三岔口—莎车公路项目(简称巴莎高速公路)上海代建指挥部指挥长、教授级高工。
巴莎高速公路总长233.6公里,投资120亿元,是新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交通项目之一。上海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闵师林介绍,工程难度高、工期紧,全线有60多公里位于沙漠区,首次大面积采用风积沙填筑高速公路路基,长度达184公里,且填筑高度超过4米以上。
接到任务,是在2010年12月。上海市建交委领导找过震文谈话,坦陈巴莎高速公路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上海、喀什都是战场,但喀什更需要你。”其时,过震文担任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其主抓的崇启通道上海段和长江路隧道正处于施工关键期。2011年2月,过震文正式进疆,从一个战场奔赴另一个战场,没有半分犹豫。
还记得,2011年3月底,记者欣赏过震文拍摄的巴莎高速公路项目全程数百张照片,沿途穿过村庄、戈壁、河流、沙漠……地貌极其壮观。当记者站在莎车某标段施工现场,目力所及处尽是漫漫黄沙时,不难想象施工的艰难困苦:春季要斗遮天蔽日沙尘暴;夏季要战四五十摄氏度的地表高温。
但在过震文的淡淡表述中,这些都算不上困难。难的是观念碰撞时的说服与平衡,是破解资金制约所需的智慧和勇气。从举世瞩目的东海大桥到沪崇启通道,毋庸置疑,过震文代表着业内最高水准,但南疆的实际情况教育他,最先进的未必是最适用的,最完美的肯定不是最经济的。新疆交通人在自然环境极端艰苦、要素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不逊色于东海之滨的任何世界级地标。
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巴莎高速公路2011年7月29日正式开工,至今已经完成18亿元投资,今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完成20亿元投资。但是,距离2013年底竣工的目标仍然遥远,难言乐观。8月13日夜,记者拨通过震文的手机,就白天采访中所涉数据进行核对,随后赶至他在指挥部的宿舍,喝着当地维族群众自酿琼浆,彻夜长谈。酒酣处,这个1米85的汉子告诉记者,今天正好是他45岁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