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传统的交流项目,2013年7月26日至8月6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学员一行11人赴美国进行为期12天的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怀着无限期待的心,满载对了解IT前沿信息的渴望,对美利坚的向往,开启了美国之行……
在整个行程中,我们先后走访美国INTEL总部,了解了芯片的发展史,了解了IT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还参观了CISCO公司,置身于CISCO虚拟会议室、看到林林总总的数据线,了解了智能电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听着介绍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的时候,我们的学员对于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1. 与临时收容所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快乐
抵达旧金山后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一所临时收容所,当在志愿者协议书上签下姓名那一刻起,我们的学员就感受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不仅是在进行文化交流,而且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有一段不堪的经历。因此和这些孩子交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正面对他们拍照,不能有过度肢体接触。当得知这些情况之后,学员们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可是,通过短暂的热身运动,见到收容所的孩子们企盼的眼神、灿烂却又带着几分羞涩的表情,所有的顾虑都消失了,他们是那么迫切的需要我们……
学员们准备了三个主题的学习内容:“中国象棋”、“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与弄堂游戏”,每一组以同样的主题分三批对收容所的孩子们进行全英文教学,有模有样,俨然真的成了一名老师,从之前的拘谨到之后的谈话风生,我们的学员自如的发挥不容小视,充分体现了中国90后高中生的风采。从场景式的模拟“你好”、“对不起”、“谢谢”的时候,中美孩子们已经打成一片,当收容所的孩子得到肯定,得到了学员们精心准备的奖品时,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虽然中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不论是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上,还是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侧重点上,但我们的孩子在第一次初体验的“教师”这个职业上,却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顾晟宇“小老师”是这样描述这次活动的:“我们这帮人居然真的一本正经的教起人家汉语来。直到后来,从认真的教学变成了大家一起玩。可是有的时候,开心就好,不是吗?看看那些孩子们的笑脸,与他们踢着足球,我不知道他们受了什么伤害,但我知道,有一群和他们同年龄的伙伴们与他们一起玩,一起闹,真的很幸福。”
是的,只有年龄相仿,不管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生活经历,一起学,一起玩,一起闹,哪怕只是片刻,一样可以记忆一生。
2. 探究式学习之Monterey湾的海洋水族馆
这里是全美最大的海洋水族馆之一,拥有6500多种30万只以上的各类海洋生物,这里也就成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生物绝佳的观察站,我们此行也将加入观察之列,在欣赏美丽的海洋生物之时,开始探究式学习之旅。
一进水族馆,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能力认领“探索指南”,每张探索指南上除了有该个区域的海洋生物介绍之外,更多的是一系列问题与互动问答,引导参观的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一开始拿到任务单的时候,学员们也很担心很沮丧,因为在国内参观就是参观,带着任务单去参观还真没接触过,但慢慢的,一点一点摸索与实践,当完成的那一刻,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我们的学员自嘲为“学爸”“学妈”,也确实令我们带队的老师自叹不如,短短二个小时参观,刚拿到上海中学入学通知的罗中瑭学员就完成7个区域的探究问题。连美国明泉中学的老师都翘起了大姆指,中国的学生很棒。这种探究性学习更好的提升了参观的效果,让学生在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的同时,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收获了相关知识。
若时间可以再充裕一些,我们的学生可以看的更多,学的更多,这真是一场视觉与智慧的大盛宴。
3. 棒球运动初体检
此次与CSUS(美国明泉中学)交流访问过程中,中美学生间的运动可谓丰富多彩,有足球,篮球,保龄球,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棒球。
每天晚上ESPN都在放着北美职业棒球联赛。这一天,我们的学员也终于尝试了这项运动。在美国教练的指导下,学员们挥起杆,向来球砸去,然后拼了老命地往前冲,去踩上那块板。平时在国内很少接触运动的高欣学员,也像模像样的双手握住击球棒,用力向来球击去,一次没击中,二次没击中,伙伴们纷纷鼓励他,三次、四次……,当他能够准确的击中来球后,中美小伙伴们都为他欢呼庆贺,此时没有语言的障碍,没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运动以及成功的情景,将两国的小伙伴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2个小时的棒球训练课足够短暂,也足够欢乐。中美学生间的棒球赛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对于男生而言,运动总是最精彩的,最有意义的。
这场棒球赛,这为数不多的几次防守和得分将让我们孩子们对美国的记忆中存在很久很久,或许不再会褪去。
【在交流中了解美国文化】
1. Home Visit的活动
Home Visit活动一直是我们学员所期待的,它可以更好的反映美国家庭的真实生活,在美国的家庭里,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孩子进取向上,尽量不压抑他们的个性,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这次听学员们反响,他们参与的Home Visit活动安排基本都是孩子自己策划,自己准备,父母很多时候只是充当司机和采购员的角色。另外,我们的学员也感受了美国家庭对于中国学生的热情,象在自己家一样感受到了无限的关爱,张岑韬学员是这样记录Home Visit一天生活的:
“在这次旅途中,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home visit.我们在早晨九点左右被我们的buddies接走,然后各自开始与美国家庭的互动。
我的buddy名字叫Marisa,她和她的妈妈热情地接待了我。她的妈妈十分温柔,对我很好,她时常会给我解释一路上的一些事物以及美国的一些文化。Marisa学过一些中文,因此有时她就翻译一部分我无法理解的词语。
上午我们前往了金门公园,在一片池塘内划了会儿船。旧金山的市中心很冷,她的妈妈贴心的为我准备了衣物,穿上以后的确暖和了许多。我尤其喜欢那边的天气,夏天不会热得像铁板烧,虽然总是雾蒙蒙的,但很舒适,空气也很清新。划完船之后,我们去了公园里的一处博物馆,到达了最顶层,饱览了旧金山中心城区的迷人景色。虽说没有上海市中心各种高楼伫立的场景,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午饭时间,Marisa和她妈妈自带了野餐的食物,于是我们就坐在公园的小板凳上吃完了午餐。
下午我们前往了金门大桥下的一座哨塔。听她妈妈介绍这座哨塔是为了防止外来侵扰敌患而建造的,金门大桥的建造也是为了保护这座哨塔。哨塔的两面恰巧是两片海的交界之处,极其之冷,因此它并没有使用很长时间。那些高级军官住的房间较好些,有壁炉可以生火,可以暖和点。那些士兵的生活环境就十分恶劣了,八个人挤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不仅活动空间有限,还十分寒冷。那些住在哨塔里的士兵们着实值得同情啊!
临近傍晚时分,Marisa的妈妈驱车载我们回到她家,开始准备做cookie的原料,等候着她的两个朋友带着各自的buddies一起做cookie。做出来的cookie香喷喷的,我们还自制作了不同颜色的奶油抹在cookie上作为装饰,耐看又好吃。
待她爸爸回来后我们一起用了晚餐,用过晚餐后Marisa教我编手链,并且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一直玩到十点他们才送我回宾馆。这一天过得十分充实与难忘。”
2 走进市政厅、消防局……
旧金山市政厅,是美国旧金山市政中心的政府办公大楼,民众都可以入内参观,全部免费。这天,我们刚走到市政厅,一群人正在集会抗议着什么事。经过严格的安检,我们来到了市政厅内,却仍旧如此安静严肃,我们隔窗看到工作人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同时也看到一对对新人在富丽堂皇的厅内拍照留念。
在东道主的安排下,我们还有幸走访了明泉中学所在的区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和市政规划的。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消防局,在听取消防局的情况介绍后,在提问环节上,我们的“秀才”罗中瑭同学用流利的英文提问了,作为消防部门是如何在“防”字上做工作的。美方为中国学生能够提出如此问题而大加赞赏。之后我们参观了消防车辆、消防员生活场所,了解了消防人员的作息,了解了消防运作模式。学员们纷纷表示,只要在各行各业上,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一定可以还原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梦想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次,我们参观的第一站便是斯坦福大学。落地的彩色琉璃壁画,华贵的顶棚,还有厚实沉稳的地砖。一排又一排的长椅告诉我什么是信仰,什么是虔诚。罗丹的雕塑,抽象的壁画,还有热情的陈姐,以她在斯坦福大学五年的学习经历,给我们学员现身说法,给我们展现出了斯坦福不同于学习的另一面,文化,底蕴……。在旧金山凛冽的寒风下,我们听着大学生们自发组建的爵士乐、音乐PARTY,感受着他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和努力,了解了美国大学的文化。 这些,大概就是斯坦福能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原因吧!
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所全球闻名百年名校,校门竟然只是简陋地嵌在爬满树藤的石板上吗?这就是——深厚、热情而又低调。Bruin熊是UCLA的一大标志,学生卡就叫Bruin Card,学校有餐厅叫Bruin Cafe。这次,我们有幸体验了一把做UCLA的学生,在Bruin Cafe体验大学生用餐,一直以为美国大学的餐厅都是自助餐,可是来到UCLA,从开胃菜到主食、汤、沙拉、甜点一应俱全。考虑到有中国学生来交流学习,餐厅还很贴心地间断供应一些中国菜。从这一点也可以发现学校对于世界各地学生的热情。
我们也来到了卡梅尔小镇,在这个号称60%居民都是艺术家的小镇上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在老教堂内,学员们知道了美国加州的百年历史,了解了当年西班牙殖民地是如何从墨西哥北上进入美国,把殖民文化带入加利福尼亚;之后我们又沿着1号公路前去大苏尔地区,感受了美国西部的自然美景。顾成宇学员是这样写的:
“我无法忘记大苏尔那个礁石滩。公路上远远望去,两座山之间空空的,映着的是海,却给了我一种海被倒灌在山之间的感觉。爬上礁石滩,留心着脚下别踩上青苔,看着那大海,想着大洋彼岸是我们的中国,我也觉得自己渐渐得融入这美景之中。唯美的天,唯美的海,海风吹着,浪敲着礁石,赞出一卷卷的水珠,洒在身上,我想这感觉,真美。”
当绚烂的烟花升入空中,就算转瞬即逝,也足以把光亮留在我们心里,12天交流虽然已经结束了,但一张张面孔,一次次的,浮现又沉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欢笑,久久挥之不去。正如张岑韬学员所写的:
“此次美国之行让我了解了美国的地域文化,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热情,欣赏了美国的风景,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之旅,值得我慢慢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