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记者团41人来到位于浦东新区三灶工业园区的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参访中经历了一次“大豆文化”的洗礼。
作为15年来专注于豆制品和健康食品生产的企业,清美为小记者的参观学习提供了优质资源。行走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孩子们不仅从机器上看到了大豆如何变成豆腐、豆腐干的过程,也了解了传统豆腐制作从筛选、清洗、浸泡,到磨浆、煮浆、滤浆、点卤、成型的严格过程,发出了“做豆腐不容易”的感慨。
关于豆腐起源的问题,工厂用历史资料回答了小记者的疑问。原来,2000多年前的淮南王刘安为治病母自创豆浆,并在炼丹时偶将石膏点入豆浆,发明了豆腐,传为佳话。“豆腐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之一”讲解员告诉大家,“足足领先了西方国家950年。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可估量,比起吃肉和喝牛奶,豆腐和豆浆的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真没想到,小小的豆腐这么了不起,为咱们中国豆腐自豪!”小记者们发表评论,对豆制品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来到展示厅,孩子开始细细研究:光油炸制品、高房豆腐、传统豆腐、面筋制品、日式豆腐、半干豆制品等种类就已让人眼花缭乱,更不要说干货制品、蛋白饮料、休闲豆干等产品的琳琅满目。“想不到豆腐能做成这么多食品,今天长知识了。”“请问这里总共有多少种豆制品?”小记者开始采访工作人员。“有300多种”讲解员回答,“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一直努力研发新产品,不断创新品种、提高品质。”
“请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又一位小记者提问。“当然,2007年豆腐原材料大幅上涨,品牌也急需全面升级。清美受困于品牌形象老化和包装形象老化两大难题,在激烈的竞争中优势逐渐减弱。”“那你们又是怎样度过难关的呢?”小记者进一步发问。“企业马上分析状况,对发展创新的要求:重新规划品牌,开发更多产品; 对产品包装进行全面改造;整合传播全面提升品牌。”讲解员说,“事实证明,清美转型成功了,重新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我们正在积极规划网上营销,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的要求。”
小记者们佩服地点头,也对小小的豆腐生产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如果拘泥于传统,发展就受阻碍,只有勇于创新,才会走出新路。”孩子们说。“做豆制品也是一门学问,只要肯动脑经,用新的思路去探索,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讲解员微笑着对孩子们说。
小小的豆腐生产,给小记者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相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理念将指导他们做好每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