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至3日,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正在中福会少年宫如火如荼展开。今年,中福会少年宫联手团市委,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线,策划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少年儿童参与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主题区域,让孩子成为体验的主体,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仅六一当天,逾5000余名孩子和家长来到少年宫,欢度节日。笔者注意到,陪伴孩子的家长逾7成是父母。
不做“宅娃” 户外运动成首选
少年宫东南角的勇敢者道路,黑压压全是游玩的孩子和家长。饶一博小朋友家长一语道破:“孩子现在四年级了,课业负担也越来越重,周末还要去课外辅导班,确实很辛苦,让孩子在儿童节这天高兴高兴也是应该的。”
摔跤、射箭、叼羊这些平日里,城市孩子不怎么接触的民族运动,今年在中福会少年宫大草坪上经过改良,集结上阵。
裹上防护衣,蒙上海绵头盔,两个小男孩儿穿上装备,浑然一副勇武的蒙古小伙儿模样,蹦跳着迈上了充气摔跤台。下绊、扭摔,来自裘锦秋实验学校的江腾同学三四招就身手敏捷地把对手“放倒”了。不光场上玩的是乐在其中,这场下看的也是热血沸腾,叫好不断。“勇敢、坚强,小孩子就该多体验体验,多带劲的游戏啊”。一旁观战的家长们也跃跃欲试。
那里“搏”得热闹,这厢开弓瞄靶,赛得更欢。五组射手,不管是独立上场,还是父子兵,个个都摆开了“一箭穿心”的架势。“射箭姿势要正,左手持弓,右手紧握箭柄,顶住弦!注意,左手最好在弓上扶住箭头,这样手才不会抖!”工作人员不断指点着。“还是小时候,我们玩的那种用竹片做的小弓箭,把牛皮筋拴住竹片两端,小树枝当箭的游戏。那时,弓箭给童年带去了蛮多快乐的回忆。”或射中靶心,或连箭靶都没碰上,孩子们沉着专注的神情,让更多的父母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成长点滴。
即便部分热门的户外游乐项目要排上20多分钟队,不少孩子也依赖地身靠着爸妈聊天,其乐融融。
手指间的中国文化
文化的形成是历史漫长的积淀,文化的继承更是丝丝渗透。“润物细无声”,少年宫内长廊里,捏面点、拓石碑、制香袋、织绒绣、糊纸扇……这些情趣盎然又寓教于乐的手工制作坊一字排开,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传统中华文化。
拓碑坊里,孩子们竖起耳朵听讲解、睁大眼睛看示范,迫不及待地蹲在选中的石碑旁,撸起袖子自己动手拓碑。“不对不对,刚才老师说要用鬃刷垂直敲打。”“等一下,这撇捺没有上到墨,等会儿可缺一笔呢!……他们指尖黑了,却依然兴味盎然,一记记捶打,三三两两交流起心得体会。“拓碑步骤不算繁琐,讲求的可是从容淡定。铺纸、刷水、鬃刷敲打、蘸墨推匀,任何一个环节马虎了,结果都是一塌糊涂。” 策划拓印活动的程老师说。
在少年宫,每参与一项游园活动,孩子们就能在游园门票的背面加盖上体验文化章。集满5枚印章以上,小朋友便可以在兑奖处,自主选择心仪的六一礼物。或许这份礼物的价值不大,可这是孩子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亲身参与所换来的“战利品”,这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才是孩子真正收到的“快乐礼物”。王菡家长说:“她一直想怎样让孩子暂别iPad、iPhone,过个更有意义的儿童节。少年宫的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是个真正的好去处,它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亲子沟通的好机会,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默契在游戏中得到提升,它又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游玩中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新朋友。真是满载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