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新闻快递>>稿件---------------------------------------------------------
 
同叙师生情,共绘七彩篇
 

    “……六十年春华秋实,当年小伙伴,欢聚在一堂;紧紧握着指导员的手,童颜回到幸福的脸庞。感谢您,指导员,您生命的烛光,把我们人生旅程照亮;感谢您,少年宫,我们的摇篮,是您的乳汁把我们哺养!”这是不久前在中福会少年宫少年厅的一个动人场景。美术老组员熊尊茂满含热泪,大声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我心中的少年宫》。2013年5月17日,“《成长的摇篮》——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美术教育60年回眸•美术指导虞子骏师生作品集” 首发仪式在少年宫隆重举行。

    那天,尽管下起淅沥沥的雨,但并没有阻挡老组员们坚定的步伐。大理石大厦灯火辉煌,迎接着各方的来宾。许多老组员早早赶来,老组员孙平是乘坐从杭州开来的第一班动车、提着拉杆箱来的。几天前,老组员魏谦、史易堂分别从武汉、香港赶来,赖礼痒一周前从美国旧金山飞来……看得出,对于他们来说,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有多么重要!戴上“组员证”,在绚烂的主题背景板签下自己的大名,对着相机留住自己的身影。他们俨然是这里的主人,这是他们等待了许久的日子。来的老组员年龄都不小了,少的有40、50岁,年长的都超过70岁了。一走进少年厅,他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凝神注目,环顾四周,微笑中流露出对儿时的回忆和眷恋。

    《成长的摇篮》首发仪式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1953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亲手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少年宫创立初期,以虞子骏为代表的一批德才兼备的校外指导员,在宋庆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投身于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耕耘之路。他们无私地将青春奉献给了少年儿童事业,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们,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少年宫是孩子们快乐的殿堂,是优秀人才成长的摇蓝。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陈逸飞、王纯言、夏葆元、汪大文、徐纯中、汤兆基、赵佐良等一批耳熟能详的人物,早年都曾在中福会少年宫学习过绘画。他们中从事的专业有绘画、设计、建筑、雕塑,许多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中国美术界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翻开这本《成长的摇篮》,透过百余幅作品,我们仿佛在时光中穿梭,感受到不同年代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气息。当年的美术爱好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理性的思考,用手中的画笔诉说成长岁月的情怀。这些作品,既有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沥血之作,也有如今花甲之年的豪迈挥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发掘出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审美趣味。

    活动现场,除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少年宫美术老组员代表之外,上海知名的画家、书法家、支持少年儿童事业发展的各方人士、校内外优秀教师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福利会副主席、秘书长艾柏英为《成长的摇篮》首发仪式致辞。他说道:“虞子骏先生追随宋庆龄的事业,在校外教育这个阵地上开展美术教育,培育人才,做了大量贡献,他从50年代开始至今在中福会少年宫开展的美术教育,成为我们校外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特色。我们怀念也更加珍惜虞指导和在座各位曾在少年宫学习的场景,你们留下的宝贵经验都值得在当今全国校外教育领域里发扬和继承。今天是一个很好机会,让我们一同回顾虞子骏先生几十年辛勤劳作、抚育人才的成果。”

    中国福利会副巡视员、少年宫主任陈白桦向老指导员虞子骏赠送了扎着红丝带、还飘着墨香的《成长的摇篮》作品集。两位在不同年代获得过最高荣誉的中福会少年宫艺术指导员,当他们双手紧握时,眼神也在交流着,是崇敬与感激,是信任与嘱托,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全场沸腾了,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后排座位黑发的、白发的人头攒动,几十只照相机闪光灯争相闪烁,人们情不自禁地站立起来,都要来目睹这一历史性的难忘时刻。这本《成长的摇篮》沉甸甸的,揭示着历史的厚重和老一代师生教育成果的凝聚。接着,老组员徐纯中和书法小学员李想作为新老两代组员代表,向敬爱的虞子骏指导献花。徐纯中和虞指导深情拥抱,好似一对久违重逢的父子。

    年近九旬的虞指导手捧鲜花,激动万分,发表自己的感言:“我很高兴在几十年以后,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少年厅再一次相遇。今天70多位组员还没有全部到齐,因为好多人还在国外有重要的事情,不能赶来。美国洛杉矶的同学打电话过来请个假。我们都很高兴,大家对少年宫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几十年来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之间有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有深厚的友情。……1953年少年宫成立了,宋庆龄奶奶为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实现祖国的理想,创建了第一个少年宫。她说要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少年儿童,那么我们要在少年宫给儿童最好的教育。60年来,在我们中福会“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方针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办成上海市第一流的教育机构,为全国校外教育机构做出榜样。我想我们最后一定能实现宋庆龄奶奶所盼望的伟大的中国梦。”他还感谢少年宫给予他如此高的荣誉,同时寄语现在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小学员,潜心钻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多做贡献。

    在场的许多人欢笑着,脸上挂着幸福的泪花。他们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向少年宫、向老指导诉说自己学习成长的历程,表达对少年宫深深的感激眷恋之情。曾经的老组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金亚秋先生首先发言:“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又回到了50多年前我学习的地方。她在我们的心目中不仅是幽美的,而且永远是神圣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文化艺术启蒙教育。这段启蒙教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永远的、深刻的印记。因为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大家共同成长的摇篮,我们对她抱有的感情很难用语言表达。我现在不再从事绘画行业,回顾过去,我觉得绘画对我整个人生的滋养是无价的。如果我们能为少年宫的发展和少年儿童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就非常高兴,一定愿意为之努力。”

    著名设计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赵佐良发表肺腑感言:“今天心情很激动,感觉再次回到了我的童年。我记得学习美术的第一堂课上虞子骏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画画是不能用尺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画画要磨练自己的洞察力。要学会把事物表现出来,就要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色彩、形体、质感,再进行表现。之后我走上是一条设计的道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设计很多是我的。我用了另一种方式回报了少年宫,回报了虞指导。……”发言后,赵佐良将两本书献给少年宫,记录了他50年来设计的作品,以及设计的整个过程。

    老组员熊尊茂满含热泪,为大家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我心中的少年宫》,激动得几次哏咽,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动容。据悉他收藏着中福会少年宫1953年至1966年之间的入场券近80张。最珍贵的是1953年少年宫开宫的入场券。这收藏的不仅仅是老资料,更像收藏着少年宫一路走来的一串串闪光足迹。

    会后,来宾们还参观了当今美术中心小组员儿童画和素描、速写作品。这些小学员们近期的绘画作品,画面虽显稚嫩却充满幻想。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率直、纯真,充满童趣。作品大胆的表现手法、原始的情感表达,恰恰可能是艺术家们所要“学习借鉴”的。老组员赵佐良看后感叹道:现在的小朋友了不得,他们画得比我们那时好多了!

    仪式结束后,老组员们久久不愿离去,争先恐后地和虞指导合影留念,还互相签名留念,其乐融融。老组员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经历过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出国留洋……他们中有当代声名远播的艺术家,有在行政岗位崭露头角的管理者,还有大部分是在各行各业从事着平凡工作的普通人。但大家保持了同一种特性,那就是他们从小在中福会少年宫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培养获得的感知美、追求美的艺术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虞子骏等一批有着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老指导员们,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培养了浓厚的艺术素养,这给正在青少年成长期的组员们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他们懂得艺术的学习意义与表现价值,为他们奠定了一条学艺做人的坚实道路。

    宋庆龄先生曾说过:“儿童工作就是缔造未来的工作,因为未来是属于新一代”。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怀成长,成就未来,这是我们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也来到现场,他提出:“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想对我的同行们说:艺术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关注社会,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们搭建良好的展示平台,提供更好的机会,共同为我国少年儿童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作为宋庆龄事业的继任者,少年宫人将始终牢记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继承虞子骏等老一辈校外教育工作者们的精神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将少年儿童兴趣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培养造就全面素质人才,将“缔造未来”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