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新闻快递>>稿件---------------------------------------------------------
 
【转载】这个“小伙伴”六十岁啦!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美好往事

作者:宋铮 来源:2013年5月26日《新民晚报》


50年代少年宫大门,自行车旅行队正出发


60年代少年宫航模小组活动


50年代少年宫的勇敢者道路


70年代少年宫大楼和侧门


2013年5月3日,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作者简介】

    宋铮1983年进新民晚报工作至今,跑了23年采访,做了7年编辑。因为童年时与合唱结缘,17年前,发起创建了“上海女记者合唱团”。大家一起唱歌、做慈善、自觉参与社会的文明建设——这个由各媒体女新闻人组成的团队,经过岁月的磨砺,已经形成了自己知性、清新的独特风格,在上海及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海市中心,靠近静安寺的延安西路64号,有一栋西洋风格、外形秀美的白色建筑,在一片绿茵草地中格外显眼。建筑专家说,这座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大理石大厦”,无论是壮观的外形还是奢华的内饰,都堪称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会”奇迹之一。可她在我心里,是灵魂的神圣殿堂,是美好的发源地,每次想到时,总有一种甜滋滋的幸福味道。

  1953年6月1日,中国第一家以“少年宫”命名的校外活动场所——“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由宋庆龄倡导创建,并亲自选择了这栋童话般漂亮的建筑。也就是说,再过几天,这个曾经带给2600多万孩子快乐的“小伙伴”,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啦!

  上个月,听说我小时候曾经参加过的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要去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专场演出,兴冲冲赶去看他们出发前的最后彩排。让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当我走进那个熟悉的白色雕花穹顶大厅时,竟然激动得心跳加速——好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童年的美好记忆会一直跟着你,好像从不曾离开过!  

没有功利,只为那份纯真的喜欢

  1964年,我从当时的铜仁路小学被选进市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合唱队,从此,每周二下午,就是我最盼望的快乐时光。我们的排练厅就在大理石建筑的二楼,明亮的落地窗外,是宽敞的大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看见大大的草坪上,正对着我们的昂首挺立的刘胡兰塑像,还有让所有小伙伴心痒痒想去的“勇敢者道路”(可惜1998年为修建延安路高架让路,大草坪缩小了三分之一,“勇敢者”被搬离,刘胡兰也因此转过身来天天目送高架上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

  合唱队的指导老师吴克辛,总是穿得干干净净,还喜欢将衬衫领子翻到外面,好有范的。但我当时有点怕他,他排练时有些严厉,耳朵也超厉害,谁的声音出一点错都会被他单独挑出来。可有一件小事,让我知道他对学生的用心。那次是为接待外宾,合唱团员被要求穿上自己漂亮的毛衣,我们高声部里有个女孩悄悄和我说,她的毛衣都是妈妈用杂色旧绒线结的,不好看。演出那天,我却看到女孩穿着一件漂亮的红毛衣,后来知道,是吴老师悄悄借给她的。多年后我自己做了老师才理解了吴老师的细致:他教的是歌,可心里留意着每个孩子的自尊。

  从对歌唱精益求精的吴指导那,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和声”,也是从那时起迷上了这种讲究人声合作的艺术。那年头,参加合唱团不为当明星,更不为升学考试加分,却因了这份单纯的喜欢,我们获得了最宝贵的艺术启蒙和一辈子受用的做人道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站在台阶上,和其他声部的伙伴一起完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的那份自豪和酣畅!

  可惜可恼的是,两年后“文革”开始,我童年的美好生活戛然而止。少年宫兴趣小组的活动,五年后才得以慢慢恢复。

  前不久,我在少年宫见到了刚刚从维也纳载誉归来的合唱团艺术总监顾晓萌,说起金色大厅的演出她感慨万分:奥地利观众不但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还竖起大拇指赞中国孩子的歌唱可“媲美维也纳童声”!从1980年开始进入少年宫合唱队担任指挥的顾晓萌,33年来参与并见证了合唱团的成长,她说自己很幸福,因为恰好她的工作就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早在1991年,当她以陪读的身份随丈夫去德国留学时,她会自个儿常常跑去当地的教堂和音乐厅观摩合唱,这样的“自觉进修”让她回国后,在少年宫成功尝试了“少儿无伴奏合唱”,大大提升了水准,也开了全国的先河。

  除了合唱,生活中的顾老师是个简单的人,少年宫成立之初确立的“艺术育人”的教学理念,早就化在了她的教学中。顾老师坦言,艺术教学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心,虽然合唱团里出过黄英这样的著名歌唱家,但90%以上的合唱团员,后来从事的并非文艺工作。可她十分肯定地说,但凡来过“小伙伴”的人,过了多少年,你仍然可以从他(她)身上看到不一样的“艺术气质”,这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能缺少的呀。  

学技艺,也学做人,一生受用

  我还记得,除了我们合唱队以外,当年小伙伴艺术团还有其他各类培训,比如科技组、美术组、舞蹈组、戏剧组和弦乐队等等。合唱队排练休息时,我们会走过公用的大阳台,到其他小组的教室去串门,让我特别羡慕的是绘画组,他们有时还会带着画画工具,由老师带去外面公园或特别的地方写生。

  后来我知道,当年创建美术组的第一个老师叫虞子骏,还知道许多曾经的少年宫绘画组员,如今已成了大名鼎鼎的画家和专业人才,如徐纯中、汪大文、徐芒耀、汤兆基、夏葆元等等。已故的著名画家陈逸飞,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成为一名“艺术大师”的梦想。

  虞子骏老师自己就是一个勤奋多才的画家,但他却花费了毕生的精力,钻研怎么做好一个学生课外美术的指导老师。为了小心呵护孩子们对画画的兴趣,他想方设法,以“见面会”、“座谈会”、“访问”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他们技能。那时候,小小美术组常常会走进鼎鼎有名的大师,著名的画家张乐平、万籁鸣、唐云、张充仁、乐小英等都曾做客少年宫,近距离指导美术小学员。国画家江寒汀、乔木、钱茂生,书法家周慧珺、张森,剪纸名家王子淦也都分别是少年宫兴趣小组的兼职指导。

  绘画小组学员,都会记得虞子骏常说的那句话:“学做人是第一位的,第二才是专业技能”。老组员徐纯中回忆说,“虞指导经常讲:‘画品如人品,人无品,则画无品;人不正,则画必邪”。虞子骏的美术教育理念,确立了中福会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在全市的引领地位。

  还有一些后来没当画家的老组员,他们一样珍视小时候那段难忘的经历——

  金亚秋,当年的少年宫绘画学员,如今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对于少年宫的学习经历,他说,“绘画教给我的不仅是画画的技巧,更是观察世界理解自然万物的文化修养。它会在你人生每一个进步中闪光。”

  蒋明,现任美国史带金融财团公司战略伙伴集团高级商务顾问,他说,“中福会少年宫美术组,不仅在人生成长的最基础阶段授予了美术的技艺,审美的哲理,更为大视野的国际观奠定了一生受用的坚实基础”。

  对于学艺术也学做人,50年代戏剧小组老团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深有感触。当年,她被分配饰演戏剧《公鸡会生蛋吗?》里的“黑母鸡”,是个小配角,只有一个唱段,出场很少。刚接受任务时,尽管指导员一再强调每个角色的重要性,然而少年气盛的她并没有把这个“小角色”放在眼里,心想,几句唱词和一小段舞蹈不用五分钟就能学会。头几次排练,她心不在焉,指导员对角色的分析和要求,都没有认真去领会。结果整个排练,因为她这个配角的不到位,害得乐队的叔叔阿姨一遍遍地重复,主角们跟着配角一遍遍重来。指导员非常着急,以为张济顺是不适应大乐队,仍然非常耐心地辅导,一遍又一遍……当时的张济顺真难过极了,却没有勇气把造成这个局面的真正原因告诉指导员,只是默默地在心里认了错。但这件事,让她从此认识了“配角”的作用,懂得了只有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从那时起,一种观念也在她的心里确立:拒绝平庸,不拒绝平凡;拒绝小视,不拒绝小事。

  如今成为著名影视演员的孙俪,也是中福会少年宫上世纪90年代的舞蹈组员。不同于有些爱耍大牌的明星,生活中的孙俪,尊重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她说自己的这些习惯,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年宫的经历,她从当年的陈白桦指导身上学到了礼貌谦逊、认真执着、精益求精。

  在少年宫50周年庆典晚会上,孙俪面对全场观众说:“少年宫不仅教会了我跳舞,还给了我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国演出……是少年宫的老师引导我健康成长,少年宫的老师是我毕生的楷模。”对于少年宫的成长经历,她妈妈非常感慨:“孙俪能够有今天,离不开少年宫的教育培养,少年宫给了孙俪在学校和家庭无法给予的教育。”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离开少年宫合唱团后很多年,我做了记者,采访过无数人,其中也会碰到不同时期的“小伙伴”,每每都让我分外惊喜。“小伙伴”中,有做过副市长的周慕尧、原上海电视台台长金闵珠、原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还有大家熟悉的作家和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当然还有更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不知为什么,我能感觉到这些人身上,都有一种类似的优点,他们不轻狂、有修养、懂得体察旁人的感受、有人格魅力……由这样的感受,我得出结论:一个人有没有在童年适时地接受艺术启蒙和熏陶,对他今后的成长真的很不一样!我以为,这才是一条重要的“起跑线”呢。

  难能可贵的是,少年宫“小伙伴”,虽然经历了社会的变迁、“文革”的创伤以及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还要再加上生猛的应试教育种种干扰,但少年宫的领导和老师,始终恪守创建初期定下的最朴素的理念——“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让孩子得到最好的艺术滋养。

  重新走进少年宫,还认识了特级教师陈白桦,她从一个普通的舞蹈老师到小伙伴艺术团团长,到今天的少年宫主任,已经为少儿艺术教育事业耕耘了整整30年。回顾过去,她这样总结走过的路程:尽管岁月流逝、时代更迭,但我们传承宋庆龄理念的责任没变,通过艺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念没变,把孩子培育成具有良好素质、人格健全、情趣盎然的宗旨没变。她和全体少年宫教师这么多年的理想坚守,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受益终身,其间发生过的动人故事,应该能出一本厚厚的书!

  如今被海内外赞誉为“城市的名片”的小伙伴艺术团,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2008年,艺术团还荣获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劳拉·布什倡议、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多家机构共同颁发的“站得更高”奖,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首个中国团体。2010年,小伙伴艺术团还荣获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2013年5月26日《新民晚报》  作者:宋铮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