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福会少年宫成立60周年 不同年代组员代表讲述成长故事
作者:钱钰 来源:2013年5月31日《新闻晚报》
中福会少年宫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 何雯亚 摄
这个“六一”儿童节,中福会少年宫将迎来她60岁的生日。2013年5月31日下午,“童心闪耀 梦飞未来”纪念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60周年主题集会举行,在这60年流金岁月里,少年宫培养了众多科技创新人才。不同年代的老组员代表受邀参与活动,并深情讲述自己的梦想以及在少年宫成长的故事。
“童年没有起跑线,儿童成长不存在输与赢。 ”分享完他们的故事,中福会少年宫计算机中心特级教师王颂赞这样感慨。
50-60年代美术学员:儿时学绘画受益一生
在最近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出版的相关刊物上,一组“院士人物画像”版画作品受到称赞,它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现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说起自己与绘画的渊源,还得追溯到金亚秋小学三年级,正逢上海市少年宫绘画组招生,他通过考试并被录取。从1957年到1963年,金亚秋一学就是7年,每周两次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这段时间的学习给金亚秋以后的绘画艺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之后,金亚秋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尽管不再学习绘画,但这门技艺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1965年,金亚秋考入北京大学。不久,“文革”开始,学校不再正常上课,金亚秋进入美术组画起了宣传画。没想到,后来到工厂后,绘画这一技之长还派上了用场。
金亚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的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70年,他分配到广西宜州的一家三线工厂,那里缺乏许多急需设备。当时离宜州有一大站的柳州是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那里有是不少好的机械设备。那些设备只让看,不能拆开,也没有图纸。金亚秋只好到工厂看到机器后,赶紧先把外表画出来,量好关键尺寸,回去再思考结构,最后改成机械图纸。金亚秋不是学机械专业的,但能将速写画改制成机械图纸,一是得益于他绘画的功底,二是来自他看书自学下足的功夫。
金亚秋教授还向听众分享了他的成长体会:“永葆好奇心是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无论要实现怎样的梦想,有好奇心和求知心,就会拥有巨大的动力。”
90年代计算机学员:“玩”出来的设计大师
10岁那年,陈星汉被父亲拉着来到了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 “一开始我挺不愿意来学计算机的。 ”越洋视频那头,身在美国的陈星汉笑着回忆这段“事与愿违”的童年。
在少年宫,陈星汉最早接触了电子游戏,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切很快就被少年宫计算机中心的指导老师王颂赞发现,当他在教学生们编写“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程序时,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地写程序,只有陈星汉情绪不振。 “王指导,这个游戏不好玩。 ”陈星汉轻轻地说。进一步交谈后,才知道他在家中的电脑上玩三国游戏已好几个月了。
想到近期陈星汉编写电脑程序错误多发,王老师与陈星汉的父亲协商出“一对一”方案,每天必须先完成一个小时的作业,才能玩上一个小时的游戏。没想到这个方法还真有效,陈星汉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程序交给了老师。
知道陈星汉喜欢玩游戏,王老师以兴趣为引导,把他一步步带入数字世界。对于新的游戏程序,陈星汉总能在一周内交给老师。初一时,他进了上海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的集训队。不到半年便获得信息学奥赛一等奖。之后,他顺利地考上上海交大。 2003年的暑假,带着梦想,陈星汉来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互动媒体实验室,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在南加州大学举行的游戏创新研究竞赛中,陈星汉设计的游戏《云》最终获胜。借着《云》的成功,他在美国创建自己的电子游戏公司。之后《流》与《花》两款游戏,又获得了两届GDC(游戏开发者大会)大奖。今年3月份,他设计的游戏 《旅程》更是获得2013GDC六项大奖。“尽管,我现在的游戏设计专业与少年宫的学习内容并未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少年宫的经历让我多掌握了一门语言——数字语言。这是我今天能够迈向成功的一项独特优势,也是一项重要技能。 ”回忆起在少年宫的最大收获,陈星汉说。
80-90年代航模组成员:从小玩航模长大造真船
人生能遇几多 “贵人相助”?顾宇说,在他的人生道路中,中福会少年宫是他成长经历中不可多得的 “贵人”。
顾宇自1987年参加中福会少年宫的航模组至1997年有10个年头。不得不说,少年宫的课外活动成了他儿时回忆的绝大部份。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传播与海洋工程行业, 2006年后自主创业,如今已成为上海一家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我在航模组的成员里,年龄最小,受到指导老师以及诸多学长的关注和提携。”顾宇回忆说,航模制作不仅需要耐心毅力,还要一些 “体力”,因为年龄小,经常在制作进度上赶不上学长,指导老师就经常为他开小灶,帮助他解决问题。
在航模制作中,顾宇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习到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做事的计划性,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理性分析能力。 “那时候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顾宇举例说,每次参加完活动,都要将教室打扫干净,工具分门别类整理好,别看这是一个日常小工作。特别是指导老师自己的工作间,当时由于条件限制,他的工作间不足1平方米,但那里是所有小伙伴最向往的地方。
正因为在少年宫航模组的活动,促成了顾宇最终选择工科专业进行学习,也正因为在少时航模活动中的收益,使他拥有比同龄人更成熟的为人处世方法。虽然,现在他没有从事与飞机相关的工作,而是投身于船舶设计行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但是能力与方法都是互通的。
航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打击不外乎自己的模型在飞行过程中 “失事”,他们戏称为 “炸机”。 “指导老师从来不会埋怨我们操作不当,而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吸收教训。”顾宇回忆说,别小看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小孩,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半年多的心血往往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化为乌有,这种打击是相当沉重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切身经历。正因为这样的过程,才能够让他们知道 “失败”是什么滋味,更重要的是,如何在 “失败”面前重新振作起来。自暴自弃永远没有好的结果,只有直面 “失败”,调整心态,吸取教训,才能获得最终的 “胜利”。永不言弃的精神是他在参加航模组活动中最深的体会。
“小时候,每一次来少年宫参加课外活动,每一次踏进少年宫的大门,我都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与考试取得好成绩,完全不一样。”顾宇说,这种自豪感来自于内心,来自于他掌握了同龄人所没有的能力,更来自于中福会少年宫这样一个称号。
在顾宇看来,少年宫带给他一生的 “财富”远不止丰富童年生活那么简单,也远不止他所掌握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那么简单,更不止教会他处世能力这么简单,最可贵的是获得许多享用一生的友情。“这友情有师徒之情,也有手足之情。”顾宇说,当年一起活跃在大草坪放飞的小小身影,如今都成了他生活中难得的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