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新闻快递>>稿件---------------------------------------------------------
 
和少年宫一起成长 计算机中心迎来30周年华诞
 

    2013年6月1日,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天,中福会少年宫成立60周年。同一天,少年宫计算机中心也迎来30华诞。


老组员陈伟向计算机特级教师王颂赞献花致谢

    “30年,我和少年宫一起成长。在我成长的这30年里,我陪孩子们去玩,在游戏当中增长他们的知识;我带着孩子们去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增长他们的智慧;我帮孩子们去做,在做项目中去增长孩子们的才干。30年,我就做了这三件事情,这是一生的幸福。值得!”在5月25日举办的“创新 我们共同的期待”少儿信息科技创新教育论坛暨计算机中心成立30年纪念大会上,特级教师王颂赞激动地说道。


市文明办副主任朱响应、中福会党组副书记季红星、中福会少年宫主任陈白桦点击开启移动互联时代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活动中心,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开展应用课题研究,提升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30年来,计算机活动中心已有1000多名学员获得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程序员级)证书,60余人获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高级程序员级/系统设计师级)证书。 


老组员李聪畅谈兼任计算机指导员心得

    与此同时,一批批科技新星在这里成长:中国最年轻的博士、计算机图像压缩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李劲,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计算机)竞赛金牌得主、微软最年轻的经理李万钧,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洪锋,世界著名游戏设计师陈星汉,中国少年科学院士郁寅栋,最年轻的程序员、“市长奖”获得者朱晓伟,入选清华大学“姚班”的施天麟,等等。

    学习是一场游戏:“玩”出来的设计大师

    在计算机小组的学员中,多数孩子是被电脑游戏所吸引,而选择到计算机小组来“玩”的。玩,是少年儿童好奇心的一种探秘,是少年儿童潜质的一种释放。在计算机中心,指导老师就有“八九不离十”的教育理念:与其100%甚至120%地投入去追求极致的成绩,不如腾出20%的精力去发展另外的爱好,一来避免让过度学习造成负担,二来在玩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将孩子们玩的兴趣转化为对科学的兴趣,转化为主观自觉的学习原动力,也会收获惊喜和成功。

    10岁那年,陈星汉被父亲拉着来到了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 “一开始我挺不愿意来学计算机的。 ”越洋视频那头,身在美国的陈星汉笑着回忆这段“事与愿违”的童年。

    在少年宫,陈星汉最早接触了电子游戏,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切很快就被少年宫计算机中心的王颂赞指导发现,当他在教学生们编写“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程序时,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地写程序,只有陈星汉情绪不振。“王指导,这个游戏不好玩。 ”陈星汉轻轻地说。进一步交谈后,才知道他在家中的电脑上玩三国游戏已好几个月了。

    想到近期陈星汉编写电脑程序错误多发,王指导与陈星汉的父亲协商出“一对一”方案,每天必须先完成一个小时的作业,才能玩上一个小时的游戏。没想到这个方法还真有效,陈星汉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程序交给了指导。知道陈星汉喜欢玩游戏,王老师以兴趣为引导,把他一步步带入数字世界。对于新的游戏程序,陈星汉总能在一周内交给老师。
“尽管,我现在的游戏设计专业与少年宫的学习内容并未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少年宫的经历让我多掌握了一门语言——数字语言。这是我今天能够迈向成功的一项独特优势,也是一项重要技能。 ”回忆起在少年宫的最大收获,陈星汉说。

    探索是一段旅行:“钻”出来的年轻博士

    强调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是校外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灵魂。计算机中心通过开展探索的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帮助学员形成创新所要具备的质疑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年宫的学习,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勇于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作为计算机中心的第一批学员、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博士、曾为邓小平进行电脑操作演示的李劲,在30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少年宫的四年时光,依旧感概万千。

    “记得那时,我周六下午和周日都会背着书包去少年宫机房,有滋有味的钻研程序。经常尝试编写一些程序来解决数学、物理中的问题,也不断地学点大学的图论、博弈等知识来提高编程的能力和技巧。”

    李劲回忆说,在少年宫,指导经常交问题、任务和项目给他和伙伴,并大胆放手让他们参加课题研究,让他们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学习,让他们从小就按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创造,在克服困难中得到磨练。

    “记得还是14岁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接受了‘上无十四厂高频头生产流水线质量检测’的课题研究。大热天,在工厂的高温烘箱旁调试程序,一干就是十几小时。试验中出现许多问题,老师帮我找资料,与我一起分析。半年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完成了‘VHF电视调谐器自动检测系统’在上无十四厂高频头生产流水线上使用,不仅保证了高频头生产的质量,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为此获得了中国科学基金会的科学特别奖。”

    创新是一场会诊:“论”出来的“科技奥运冠军”

    在计算机中心有一个最大的特色,也是成就创新人才最大的智囊团,就是由老组员组成的“全球讲师团”。这些讲师们,虽然已考进上海交大、清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或是已进入微软、谷歌等顶级公司工作,但他们仍与少年宫的学弟学妹们保持密切联系,并时常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许多学员在计算机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也让更多的学员“青出于蓝”。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工作的徐玉诗说,因为难忘在少年宫边玩边学的快乐经历,他们自发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讨论群,无论天涯海角,保持联系不断线。“我们在美国的几个人组建了一个接待站,尽力为少年宫学员开展课题研究、赴美参加比赛交流提供方便。”很多师兄师姐还为学弟学妹开出前沿技术讲座,争当编外指导。

    目前就读清华大学的朱晓伟,当年在少年宫学习时,提出通过电脑程序“混搭”手机与家用电器,实现远程控制,但一直难有突破。“有一次新年聚会,不少老学员从美国、日本归国参加,于是,联谊会变成了对我的项目‘会诊’会。大家七嘴八舌轻松交流,一位‘牛人’师兄提到了刚刚时兴的云计算技术,我立即吸收、改良创意,最终完成了项目,到美国比赛拿到了大奖。”

    2009年,在素有“少年科学奥运会”之称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中,朱晓伟的《Vision OS 基于云计算的手机Web OS》,引起了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极大的兴趣。在了解了朱晓伟关于“在现实层上加上信息层”的创新研究后,贝瑞特直夸中国学生技术了得。在此次赛事中,朱晓伟囊括了大赛的大奖及7项大赛专项奖。

    培养创新人才,是计算机教育走向高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力储备。新的时期,中福会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将进一步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探索和实践少年宫的科技教育之道,从而引领广大青少年从爱好者成长为贡献于现代社会的专业人才。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