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表演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群孩子,在盲人歌唱家波切利的身边,是谷村新司歌中的“点点繁星”……她们是来自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的小演员们。
也同样是这样一群孩子,用自己真诚的微笑和欢快的舞蹈,在上海申博、迎博和办博的8年间,一直活跃在世博演出的舞台上。
宋庆龄曾说:“我们已经发现一座桥梁,可以沟通环境、种族、宗教和政党方面的分歧。这座桥梁就是儿童——我们的儿童。”这应该也是她一手创办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初衷。
坐落在上海延安西路上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早已数不清。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是这里朗诵小组的一员;画家陈逸飞在这里开始了他成为一名“大师”的梦想;“蝴蝶夫人”黄英也是在这里开始她“化茧成蝶”最初的蜕变……
而如今,少年宫“小伙伴”的小演员们又与世博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演员们年纪都很小,但排练都很认真,把每一次排练都当作最真正的演出。以至于在正式开幕表演之前,老师们则需要反反复复地跟她们强调:“这真的是最后一次、真正的表演了。”而这对于她们以后美好的人生来说,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的表演。
而对于上海世博会来说,已经在这些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里美丽地开幕,还期待要融进更多孩子灿烂的笑容里。
世博周刊:从申博、迎博到参博的8年间,小伙伴艺术团与上海世博会可谓是渊源颇深。与参加众多与世博会相关的活动相比,这次再参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是否会有更深的感触?
陈白桦:“小伙伴”和世博结缘早在2002年,为配合中国申博代表团在国际展览局第131次代表大会上进行申博陈述,小伙伴艺术团28名孩子,随上海申博演出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了在香榭丽舍剧院举行的申博演出。自此,“小伙伴”与世博会结下了深厚情缘,世博会也成了种植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梦想。
世博会的每一步进程,小伙伴艺术团都密切关注、积极参与:从2002年“中国自豪”上海市庆祝申博成功大型文艺晚会到2003年庆祝中国成功申办上海世博会一周年文艺晚会;从2004年庆贺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晚会到2007年“吉祥中国”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揭晓晚会;从2008年西班牙萨拉格萨“上海世博会推介周”到世博倒计时100天文艺演出,“小伙伴”可以说是上海申博、迎博、参博全程的“见证人”。
一直到4月30晚上的世博开幕式演出,“小伙伴”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有一份强烈的感动,无比的自豪。这期间,老师和孩子们都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我们的家长也给予了最大的理解与支持。现在再回头看那些过程中的困难和艰苦,一切都觉得值得了。
世博周刊:世博会开幕式选拔小演员的过程十分严格,小伙伴艺术团这次共有130名小演员参加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是人数最多的团体。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陈白桦:小演员都是由开幕式导演组挑选的,每20个小演员一组进行表演和自我介绍,最后选定的都是年纪比较小的小演员。 在排练过程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从3月5日到3月21日正式进入世博文艺中心进行排练,这期间走台、联排、彩排和修改来来回回总共去了30多次。节目根据现场效果和领导意见不断地在修改,大修改近20次,小细节甚至是天天在变化,排练过程几乎总是从熟练—推翻—再熟练—再推翻,这种“临场应变”的能力对于业余学习舞蹈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困难。
长达两个月的排练,对小朋友来说,协调好学习、休息、排练这三方面的时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每天一练就是好几个钟头,有的孩子不小心受伤了,稍作处理马上又投入到排练中;也有的孩子高烧39度,在医院打完点滴就及时赶来参加彩排;不少小伙伴在排练休息的空当也要抓紧时间温习功课,孩子们常常前一天排练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还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小伙伴”里有个美国小女孩,叫李小凤,当中福会王禄宁书记问她觉得累吗?小女孩的回答是:“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因为能在世博会这么漂亮的舞台上表演……”
世博周刊:在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小伙伴艺术团的小演员朱邹瑜与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在舞台上落落大方的表现博得了很多的好评。她其实也是在正式演出前4天才“临时受命”,这应该得益于平时良好的训练。在艺术团里,孩子们平时会受到哪些训练和教导?
陈白桦:朱邹瑜在小伙伴艺术团里已经受了4年的舞蹈训练了,她与波切利虽然只彩排了一次,但是配合非常默契,波切利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孩。但一开始参与这个环节的孩子并不是她,而是团里另一个8岁的小姑娘周贝儿。之前贝儿已经参加了20几次彩排,情绪、动作都很到位,然而导演组突然发现孩子太小,无法照顾波切利,才临时决定换成了朱邹瑜。我们只能马上重新开始教,这段表演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既不开口唱,又没有多少动作。朱邹瑜的表现非常好,能很快的感悟并完全投入其中。
我想,这与我们平常非常注重的“体验式教学”是分不开的。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创设如“雪花”、“下雨的声音”、“太阳出来了”“星星眨眨眼”等情境,通过音乐,训练孩子们对于艺术的感受力。同时,艺术团里平时的舞蹈训练还能够使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体态和协调感。
世博周刊:小伙伴艺术团被誉为“中国的小大使”、“上海的城市名片”。您怎样理解这些称号?
陈白桦:“中国的小大使”、“上海的城市名片”都是人们对孩子们的爱称。55年来,“小伙伴”曾接待了约20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友好人士和60余位国家元首等重要贵宾。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小伙伴”的孩子们经常是被看作一面能折射出上海文化特色和文明程度的镜子。“小伙伴”的孩子们还曾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礼仪和文化,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也用自己灿烂的笑容和艺术表演充分展示了中国少年儿童的风采,也就像一个外界了解中国儿童的窗口。
这就正如我们的创始人宋庆龄先生就曾说过的:“我们发现了一座桥梁,可以沟通环境、种族、宗教和政党方面的分歧。这座桥梁就是儿童——我们的儿童。”
世博周刊:小伙伴艺术团在世博会期间还将参与哪些演出?
陈白桦:世博会期间我们有一系列的演出。一是参与“城市文化广场周周演”的活动,在上海南京路世纪广场、东方绿洲等地方都有表演,一共有11场演出。世博会是国际性的,我们的这个演出主要是以民乐、民舞和民歌来表现民族文化。同时我们还参加了上海市十六个文艺院团世博演出活动、“我的世博?我的家”——世博会“上海周”少年儿童文艺展演,以及美国馆、上海馆等都会有我们的演出。
世博周刊:世博会是为孩子们的未来准备的礼物。对于孩子们来说,世博会有怎样的意义?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融入世博?
陈白桦:世博会对每个孩子来说都会有不同的定义和印象。但归结起来,会有这样一些形容词:美好的、先进的、环保的、丰富的。他们肯定会喜欢每一个场馆的独特造型,会喜欢从未所闻的发明创新,会喜欢世博园内优美和谐的环境,通过世博会去发现、去了解各国的人文艺术、风土人情等等。
在我们教育者的眼里,世博会是一个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它展示了很多高科技和先进的理念,也向孩子们呈现出了一个理想的、美好的未来生活的愿景。他们是未来美好生活的享用者,更是美好城市的建立者。礼仪、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这些概念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要带着孩子去感受世博,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链接: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是上海第一个儿童艺术团,由宋庆龄亲手创办于1955年。艺术团下分设舞蹈、合唱、戏剧影视木偶、键盘乐、书画工艺、管弦乐、民乐等7个分团。目前,共有5至16岁的小演员800余名,中福会少年宫主任、上海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陈白桦任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