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列表>>稿件---------------------------------------------------------
 
少年儿童成长的“金色的摇篮”
 

  1953年6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自选址、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即上海市少年宫成立了!

  作为全国第一个少年宫,中福会少年宫成立后,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怀。1954年6月,应宋庆龄之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中福会少年宫题写了宫名。正如宋庆龄所期待的那样,少年宫作为儿童少年参加校外活动、健康成长的快乐殿堂,在全国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发展。“少年宫”这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也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度过了金色的童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都亲临过少年宫视察,勉励少年儿童树理想、立大志。 “从小造小船,长大造大船。”周总理亲切的话语和宋奶奶的谆谆教导,激励着一代代少年奋发图治。新中国第一代造船工程师,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著名的画家、艺术家、工程师、教育工作者等一大批建设者们,就从这金色的摇篮里孕育而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黄菊、徐匡迪等在时任上海市领导期间,也都亲临过少年宫视察、指导工作,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孩子们共度六一节。在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教育思想的感召下,在江泽民为中福会少年宫40周年题词“为培养廿一世纪的开拓创新的人才而辛勤耕耘”指示精神的鼓舞下,少年宫全体教职工们传承、弘扬“团结、务实、奉献、创优”的宫风,辛勤耕耘在校外教育的沃土。50多年来,中福会少年宫以她辉煌的业绩,获得全国一级一类优秀少年宫和全国先进青少年宫的光荣称号,还连续12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和2002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4年至2005年,中福会少年宫又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部门联合命名为首批“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践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拥有一流教育环境和优秀师资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以她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寓教于乐的教育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影响了一代代少年。上海市第一个少年儿童民乐队、第一个儿童艺术团—小伙伴艺术团、全国第一个少年电子爱好者协会、第一个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以及上海市少年儿童戏剧爱好者协会、青少年集邮协会、少年管弦乐团、少年雕塑爱好者协会等各类少儿兴趣社团都在这里成立、发展。

  4至16岁的少年儿童,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培训,在少年宫里接受艺术、科学的熏陶和健康人格、全面素质的培养。

  50多年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共为2500多万少年儿童创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为近30万上海中小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兴趣培训,为他们创设提供了锻炼才能、展现才艺的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少年宫被誉为少年儿童成长的金色摇篮。

  中福会少年宫走过了五十年,昔日的小伙伴们如今也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和中坚力量。

  2003年10月6日晚,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周年宫庆之际,300多名老伙伴回“娘家”,同贺五十周年。在对几位老伙伴的采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昔日的小伙伴对中福会少年宫那种特殊、无所比拟的深厚感情。在许多老伙伴的心目中,中福会少年宫是极其神圣和不可超越的,中福会少年宫是他们成长的“金色的摇篮”,是他们童年记忆中最鲜活的源泉。当年他们在中福会少年宫接受到的兴趣培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杨萍萍,这位50年代舞蹈小组组员,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音乐组转入了舞蹈组学习。从9岁学舞蹈,到14岁考入煤炭文工团,6年在中福会少年宫的学习成为她终生事业的奠基。她感谢中福会少年宫给了她学习舞蹈的机会,更感谢中福会少年宫让她拥有了舞蹈――这个事业生命的支撑点。正是因为对少年宫的热爱,当杨萍萍听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要在北京最贫穷的平谷区援建一所少年宫时,立即报名要求从事少年宫的舞蹈教育工作。如今已年逾花甲的她,仍坚持每周末坐8小时车到平谷,教8小时的舞蹈,再坐8小时的车回北京,这样风雨无阻地已持续了7年。“我要把自己当年在少年宫得到的再通过少年宫传递给下一代”,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仅仅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却折射出杨萍萍对少年宫的热爱,和对少年宫的深厚感情。

  鲍培莉,1956年进入中福会少年宫音乐小组学习,如今侨居美国。当她听说中福会少年宫将举行50周年宫庆活动时,特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回到上海、回到中福会少年宫,为的是重温童年时代的生活,看望童年时代的老伙伴,唱唱童年时代的歌曲。交谈中,问及她对童年在中福会少年宫的那段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什么,她脱口而出“和周总理握手”!周总理的手又大又暖和,这种温暖到今天她都还能回想起来,是中福会少年宫给了她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她至今都引以为豪。

  在10月6日的联欢会上,鲍培莉为老指导员、老伙伴们献上了一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唱起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她说这是她每次演出(包括国外的演出)的保留曲目,不仅仅是因为这首歌是她最拿手的,而是因为这首歌承载了太多那个年代的记忆,每次唱起这首歌她都感觉好像回到了孩童时代,回到了纯真的少年宫生活。她说没有在少年宫的学习、排练、演出,自己就没有可能考上音乐学院,也就没有今天在音乐上的造诣和成就。少年宫给予她的太多太多,不仅为她日后的音乐之路铺平了道路,奠定了事业的基础,而且还培养了她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她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让她终身受用无穷。“少年宫的生活和学习值得我回味一生”,她的这句话浓缩了少年宫对她一生的影响。  

  丁汕,为了纪念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现为湖南电视台导演的他把自己在中福会少年宫学习时的日记出版成书。在这本名为《小伙伴日记》的前言中,他说“重阅四十年前记下的日记,犹如在翻阅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看得有滋有味、兴趣无穷,自己看了还不够,还想递给你们――昔日的小伙伴们,让你们分享我的快乐,让你们重识40年前的你,重温那纯真年代中无垢的小精灵们的欢乐。虽然那是过去的你我,但对现在的你我来说却永远新鲜,对我们的儿孙来说更是中国式的安徒生童话。”在书的封面上,丁汕写道“如果岁月能够重复,我愿再回到少年宫去,再和大家做小伙伴。”

  昔日的老伙伴们,今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校长、高级工程师、院长、导演到国家一级演员、教师,虽然他们已不在中福会少年宫学习、生活,但只要一提起少年宫,他们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不但深情回忆中福会少年宫过去的辉煌时代,而且还一直默默关注中福会少年宫的发展,并纷纷表示愿意为中福会少年宫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老伙伴力所能及的力量。

  老伙伴们对中福会少年宫的赤诚感情和热忱关心,是中福会少年宫的荣誉,是对中福会少年宫50年发展和取得成绩的肯定。中福会少年宫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默默支持她的人们,更离不开如今中福会少年宫人的积极努力和开拓进取。我们这些与中福会少年宫发展直接息息相关的人们,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不辜负老伙伴们、社会各界对少年宫再创辉煌的殷殷期盼。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