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列表>>稿件---------------------------------------------------------
 
研究会专家主题发言稿
 

  积极探索校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规律

  ——中福会少年宫未成年人教育案例分析

  (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鲍宗豪)

  中福会少年宫成立50多年来,坚持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为载体,渗透知识传授、情感升华、意志巩固、道德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中福会少年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70多个案例来分析,少年宫在积极探索校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方面,已形成以下特色。   

  一、从未成年人心理成熟、行为变化和思想

  道德观念的形成,探索未成年人教育的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通过实验证明,人一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可分为八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恰好大部分是未成年人阶段。在这八个阶段中,每一时期都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否则就会出现思想道德“危机”。第一阶段(0-2岁),以信任和危机为主要品质,儿童如果得到关怀和照顾,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就会导致怀疑倾向。第二阶段(2-4岁),是自主与羞怯或疑虑的形成时期。如果把握得好,儿童的自主性会增强;如果处处受到约束,儿童会形成羞怯或疑虑的性格。此外,幼儿在4岁时已经有了清晰的初步控制自己社会行为的能力。第三阶段(4-7岁)是主动性与内疚阶段。儿童在这个时期会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要求发展主动性;如果成年人对他们的一些自发性的活动如幻想、游戏加以嘲笑、禁止,儿童就会形成内疚的品格。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第四阶段(7-16岁)——勤奋与自卑阶段。在这个阶段,未成年人进入学校学习,其勤奋学习的表现如果得到成年人的赞赏和奖励,他们就会更加勤奋自觉,否则就会滋生自卑感,极端的情况是导致自暴自弃,走向背离社会的道路。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多与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协调相关,往往是重智轻德,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结果导致学生有智商但没情商,有智力但没智慧,有知识但没有文化,有文化但没有教养,有欲望但没有理想,有目标但没有信仰,有青春但没有热血,这将是非常危险的。

  到中福会少年宫来参加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少年儿童,大都在7-16岁之间,恰好处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实验证明的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这一阶段未成年人的人格、意志开始形成。在这一阶段,未成年人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与意志品格训练,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杨珂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阳光、处处闪耀生命火花,勤奋拼搏的一生;孙丽走出“自我中心”,养成谦和、友善、宽容的品格,进而走向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揭示的也是这一道理。

  中福会少年宫注重人格、意志品质锻炼的教育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发是:(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未成年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及其思想道德观念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出发,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正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客观规律。

  (2)在未成年人7~16岁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强未成年人的情感熏陶与品格训练。一般而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路线逐渐发生发展的,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情感升华为酶素,以意志成型为标志,最终落实于道德实践。

  (3)发现少年儿童的个体差异,区别不同对象,寻找不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因为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体的成长环境、原有素质、行为习惯都不一样,不能像传授数学、物理知识那样强调整体划一,必须注重个性差异。少年宫能让“笨”女孩当上记者、腼腆女孩成为区长助理、能让“自我中心”的女孩成为受大家欢迎的电影明显,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结果。

  (4)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之中,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参加少年宫群文、艺术、科技、体育等不同活动与训练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爱好,少年宫一直重视让孩子在满足孩子不同需求的过程中培育其个性,鼓励孩子发展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创造性。人无个性必平庸,个性愈强,愈能出类拔萃,取得成功。如果求全责备,舍长择短,扼长补短,只能助长平庸,抹煞卓越,埋没人才。个性发展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发展;孩子的全面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少年儿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标准化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进一步发展将起阻碍作用。现在用人单位选人也出现一种新观念,大都认为,性格比能力重要,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如果性格不好,改变起来就很困难。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部分。少年儿童的性格千差万别,中福会少年宫正是在尊重不同少年儿童的特点、爱好、追求、兴趣的前提下,强化少年儿童的人格塑造,激励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   

  二、从未成年人道德心理结构、道德品质形成由外到内、

  由“脑”到“神”的特点,探索未成年人教育的规律   

  少年儿童道德心理结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脑”到“神”(不仅要入耳、入脑,而且要入心——即形成精神素质)的过程。在少年宫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中,处处渗透着礼仪、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的训练。50多年来,有多少孩子在少年宫学会了说“谢谢”,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认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拼搏”;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互尊”,懂得了“奉献”。

  少年宫在少年儿童道德心理结构、道德品质形成方面所作的探索,从未成年人教育规律来看,必须重视以下二点:

  1、坚持“养成”教育,促进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心理、道德品质的形成

  良好的道德心理、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上偏重于道德说教,而忽视对教育对象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重“教”轻“养”的结果,只能导致“教”流于空洞的说教,“养”也收效甚微的结果。“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心理、品德素质。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心理与品性。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惯或制约中寻求”。一旦习惯养成,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习惯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

  2、坚持入耳、入脑、入神(心)的教育,使未成年人接受的外在道德约束成为其品行的内在律令

  现实中,我们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外在约束上,教育入耳不入脑,或是入耳入脑不入神(心),对未成年人内在的自律性训练上投入也不足,致使一些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观念向意志品格的转化上,始终处于浅尝辙止的状况,难以巩固和持久。道德本质上的自律性,要求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推动未成年人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培养这种能力十分重要,错过这个时机,待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习惯、品性成型时,再加以纠正,就很困难了。

  未成年人的自律能力较差,提高其自律能力,不仅要使我们的教育入耳入脑入神(心),更要靠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未成年人道德心理、道德品质形成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开展未成年人品格的“磨砺”教育和训练。少年宫开展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使训练持之以恒等品格“磨砺”,使少年宫对少年儿童的外在道德要求逐渐地转化成他们内在的自觉律令,成为行为的指导。  

  三、从引导未成年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入手,

  探索未成年人创新素质与人格素质统一的教育规律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未成所的天然盟友。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97%的未成年被访者表示平日上网。宁夏有关方面调查发现,银川市城区网吧座客70%以上是中小学生。广东有关方面调查发现,约半数中小学生到网吧上网,乐昌市更高达8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下网民已超过1500万人。[1]

  在这么多未成年人热衷于上网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他们不沉迷网上聊天和游戏?如何引导他们抵制网上低俗内容的影响?在帮助未成年人掌握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发展他们的“好奇心”,用什么吸引他们的眼球?这已成为党、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福会少年宫在信息化大潮到来之际,就率先在全国未成年人教育中推出了“娃娃学电脑”项目,并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近年来,少年宫推出的“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新世纪网上行”、“2002年迎新春电脑音乐会”、“上海市少先队雏鹰奖章电脑章争章活动”等,将科技知识、文化艺术思想教育融于电脑技术、网络技术之中,走出了一条未成年人创新素质与人格素质培养相统一的新路。

  少年宫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1)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站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认识未成年人的兴趣与需求。未成年人对新事物(如网络)往往很感兴趣,愿意去尝试。游戏和聊天室正好提供了一个和真实世界不一样的虚拟空间,未成年人有这种冲动、好奇,于是就进去了。那么,为什么他们一进去就沉迷在里面了呢? 学习压力大、缺乏父母关爱是两个重要的原因。学校现在虽然在减负,但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功感,但通过在网络游戏里拿第一,在另一个环境下可以得到认同。另外,很多学生反映,父母和他们除了学习好像没有其他交流,没什么话说。在这种高压、紧张的状态下,许多未成年人希望有一种能释放的途径。少年宫开展的各种电脑学习、电脑章争章、网络游戏,满足了未成年人释放的需求、交往的需求、成功的需求。

  (2)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学习计算机,学习网络知识与技术,并在学习与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素质,培养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科学真知的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天才”,都想在长大后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创新人才必须从小给以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世界大哲学家怀特认为,天才是一个人的心灵中产生了有意义的综合。竞争诺贝尔奖的选手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需要大思路、大智慧、大视野。爱因斯坦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提出了相对论,贝多芬的音乐本质上体现了康德哲学思想的旋律化或音响化。接受知识需要理性,科学创新的灵感则依赖于悟性。培养创新人才,不仅需要从未成年人做起,更需要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实现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的合璧。

  (3)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同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据调查,北京目前七成家庭有电脑,其中30%的家长却不懂也不会用电脑。82.5%的孩子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到网吧上网,还有一小部分到亲朋好友家上网,54%的孩子向父母隐瞒上网情况,半数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网上做什么。目前北京市有14.8%的孩子患上了网络成瘾症。[2]这是一种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诱发的心理疾病,患此病者对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每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上网。网络以及网络游戏,在继电子游戏之后,被人称为“电子海洛因”,正蚕食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少年宫作为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基地,只是整个大社会校外教育的一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对未成年人网络爱好、网络心理、网络行为的引导,必须将视野拓展到全社会,将重心落实到少年宫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同营造绿色网络环境上来。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专项整顿网吧,清理校园周边环境,打击淫秽色情网站,集中清理网站不良信息……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好互联网,抵挡网络这柄“双刃剑”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为孩子营造绿色成长网络空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未成年人的文明上网、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还是要靠未成年人的“自律”。因此,我们必须在营造绿色网络环境的同时,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网络虚拟空间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