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列表>>稿件---------------------------------------------------------
 
科学精神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
 

  教育案例汇报之三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年。二十年来,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来了一批又一批少年儿童,走了一批又一批少年儿童,在计算机中心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当时教的很多知识和技能,象 “DOS”等现在都已经过时了。但是是什么留在了我们孩子的心中?我想只有计算机活动中心提倡的“事实求是、不断探索、克服困难、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它还深深地刻在了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的心中。下面我就在我带教的孩子中选三位,分别代表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共三代学生的案例,来说明“科学精神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这一科学原理。

  “科学精神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这句话是李劲同学、我们计算机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代学生代表讲的。提到李劲同学,我们就不禁想起了邓小平,想起了邓小平的那句“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名言。李劲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少年宫的四年中,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任务和项目,大胆放手让我们去参加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学习,让我们从小就按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创造,在克服困难中得到磨练”。他最后还感慨地说:“少年宫是我成长的基石”。李劲同学他们为邓小平同志表演计算机操作的照片,始终挂在我们计算机中心,激励着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长。回顾李劲在少年宫学习的情景,他坐的这台桌子叫“五号机”,旁边就是丛玲同学。那时侯,李劲同学在上海电视14厂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高频头老化、高温实施的技术难题。当时工厂要检测一个高频头,它需要在高温车间里边,要老化48个小时,工人每四个小时就要进到50度高温的车间里去逐个检查,所以劳动强度很高。如何减轻工人强度,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又提高产品的质量?李劲同学和工厂的工程师利用当时的APPLE II计算机,就是现在已经过时的“DOS”命令,学习汇编语言,编了这样一套计算机的自动检控系统,使高频头的产品质量提高了48%。当时得到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优秀成果奖”。这样,我们的李劲同学在科学攀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前进,在连续三年夺得了“全国计算机竞赛”的一等奖后,又代表中国去美国苹果公司参观访问,并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上进行演讲。他很感慨地说:“少年宫的计算机小组是一个大家庭,不分年龄大小、我们既是指导员,也是学生,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取得成绩,我们一起高兴,有的时候,你可以当学生,有的时候,你又可以当老师,在十年中,学会了与计算机打交道,会编程序,把想法告诉计算机,让他按人的意愿去办事,也可以学会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分析方法,以及培养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习惯,更得意的是,在这里,培养了我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品质,学会了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相处,学会了怎样与人协作去挑战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任务!”后来李劲同学提前两年进入了清华大学,然后他又用了三年的时间学完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位,又通过两年半读完了博士的学位,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博士生。然后又公派出国,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在博士后研究的四年里面,每年春节回家,他总要到少年宫来,给我们计算机中心的学生讲课,在新年联欢活动中,还帮我们学生手把手的教导。2000年,当我们国家和微软合作建立了第一个中国的微软研究院时,李劲听到这个消息欣然回国,他回国的第一站还是到少年宫,还是在少年宫做报告。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少年宫就贴出了横幅标语:“热烈欢迎李劲博士回家”。少年宫就是他的家。

  另外,我们认为没有在科学实践中遇到失败的人是不可能养成不怕失败的精神。所以要给学生创造失败,让他们尝试失败。科学精神也只有在科学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培养起来,在逆境中培养起来,这样的精神它是永不会磨灭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计算机小组的老师就经常出难题,出问题,出实际当中的问题给学生们,让他们迎着困难去接受挑战。我们就有一位学生,特别能够挑战的学生,叫李万钧的同学,他讲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害怕失败,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达到目的就是胜利,而在争取的过程当中,每一步都会有每一步的经验,这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充实,重要的是努力与执着”。李万钧同学在1991年取得了全国计算机竞赛“LOGO语言”竞赛的一等奖。然而,在1992年挑战“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他失败了,连上海的选拔赛都没有参加上。当时他有点灰心丧气,但指导员仍旧鼓励他,让他向李劲学习,用“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这样的名言去鼓励他,这样他又开始参加了“奥林匹克选拔赛”,这次他过了关,在上海选拔赛当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样,他又参加了北京赛区的选拔赛。虽然成绩很好,但还是第六名,而我们国家队的队员人数组成是四名,所以从北京回来了。回来后,在指导员的悉心指导下,他开始认真思索,并用计算机编排了一个他迎接下一次挑战的进程。当时刚刚有“EXCEL”,他就用了计算机的软件编排的学习进程,包括从4月1号开始到5月1号到北京去参加集训选拔的那段时间。李万钧同学从一月份就开始编排了这样一张表格。他一个一个算法题目进行罗列,做一道题目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另外再打上自己的进度,然后又勾上完成的情况,而且打上“五角星”。假如这一天,他提前完成了,他就用剩下的时间去玩游戏,和同学去聊天;他平时还爱唱歌,当时最爱唱的那首歌叫《朋友》。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会与教师展开讨论,他自己主动约我们几个老师,把他做的题目给我们看,让我们提出批改的意见。那时侯的三段建议是我给他写的。他就按照这样的步骤一点点实施,一点点进步。在这个表格里,有一个灰头灰脑的“哭脸”,表明这一天他很沮丧,这道题他没有做好,他打上了这个“哭脸”。很有趣的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张表的精神,使我们李万钧同学到大学毕业以后,直接进了微软。大学毕业以后,他可以直升研究生,但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当时的“上海微软技术中心”向他招手,他就去考了,劲头很足。那时他是直升研究生,但是他也很顺利的通过了“微软”很严格的考试,而且取得了第一名。这样微软研究院也就破格把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招进了微软。就依靠着这样一张“表”的经验,在进了微软研究院以后,发现微软研究院里边也有问题:微软研究院里边用的美国公司过来的“员工考核表”、“业绩表”是一个月一次的报表,每个员工只有等月底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这个月做得怎样,周围的同事做得怎么样。微软研究员的职工一共有3千多名,每个同事之间工作都有竞争。那么如何激励员工,也如何激励自己不断的攀登,使自己知道同伴们工作的进度呢?他又按照以前EXCEL的这个表格,又利用那时最先进的ASP动态网页设计的技术,设计了一个“日报表”,当唐军(现在盛大网络公司)路过他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把这个报表给唐军看了,唐军是个识才的人,当即就把这个报表发给了所有的员工,让他们要每个日都要观看这张报表。经过两个月的试行,使微软研究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8%!以后他又进行修改,再过了两个月,他的这份报表就传到了美国,在美国的微软研究院也试行了这份报表。由于在这个方面的突出成绩,两年后,唐军就把一个升迁的机会让给了李万钧,李万钧在24岁就成了“微软”里面最年轻的中层经理,他当时就负责整个亚太区现场支持经理。这是当时最最年轻的经理。再过了两年,2003年,他就胜任现在美国微软整个国际微软的项目分析师。回顾在少年宫时代,作为指导员,我带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带他们到码头去看集装箱装货。因为一个公司装箱子没有装好,有一个货物落了,这样就再买一个集装箱,浪费了很多金钱。所以这样他用自己的算法,编排了集装箱的优化编排,使货物装的又慢又好又省;此外还到证券交易所,当时证券交易所的屏幕显示没有数字,那么他就用有声的语言系统,给这个大屏幕显示的交易情况配上了声音。这就是李万钧。

  最后一个例子是勇于创新的实践者——睿音东同学。睿音东同学是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也是少先队的代表,接受过中央领导的接见。作为我们计算机小组的一名成员,睿音东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做计算机,那么大脑就是芯片,身体就是其它的硬件,你的性格就好比是操作系统,人也是一样,出生以后的教育就好比在操作系统上不断的加上新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就是教育,就是科学精神”。所以我们的知识是可以落后的,但是这种精神是永远激励我们学生一代一代向前。睿音东同学参加了第53届“英特儿工程大赛”,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科技奥林匹克竞赛”,他在夺得了金奖以后,(这个金奖他是六项大奖,这是我们由史以来学生一次拿的最多的)在机场迎接他的时候,他把鲜花交给了我这个指导老师。当时他用英特儿PLAY,用数字视频做了一个脸,这仅仅是一个动画,他后面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段话当时就蕴涵了这样的一种创新实践:2001年计算机中心举办“沪港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中,我们让学生探索实践,用了最新的英特儿PLAY的声音采集器。当时这个软件都没有情绪的识别,那么他就在想,如果人的笑脸能与计算机沟通、网络也能够识别人的情绪,那该有多好。于是他开始努力,发明了计算机的“情绪识别软件”,即只要你讲话,计算机就能识别出你的情绪。他也因此获得了“英特尔创新大奖”和美国人工智能协会的“特别奖”。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