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活动新平台——“科技智多星”系列活动,为上海市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参与科技实践、学习科技知识的新平台,使他们在这个开放型的第二课堂,学习到更广博的科技知识技能,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调查研究精神和勇于探索精神。为了与学校里的第一课堂教学相为互补,又有所区别,中福会少年宫设计了一个全新的辅导思路来开展这项活动,仅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广大青少年中涌现出一批科技小明星,他们的创作成果获得了全市和全国的多项奖励。纵观这一年实践,有以下几点特点值得学习:
1)在少年宫内定期面向全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举行“智多星”专题科技讲座。讲座邀请各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主讲,讲课前后,讲课者与青少年、老师和家长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讲课后又详细回答青少年、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关切问题。讲座的选题都非常有针对性,一般是当前科技界热门课题,内容十分具体,如“科技探索从生活中开始”、“水资源及其被污染你了解多少?”等。此外,中福会少年宫还将这些讲座有选择性地推广到一批学校。结合讲座内容,同学们再自己进行了实际调查和课题研究,有些同学写出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浦江被污染的原因”、“我们学校边的小河是被什么污染的”等小论文和听讲心得。
2)“智多星”活动提倡科技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好奇。好奇是科技小能手求知欲强烈的反映,努力把好奇转化为创新的萌芽,是少年宫辅导教师的一大能力。例如,少年宫科技协会会员杨浦区复旦兰生中学的董坤宇同学的“太阳能公交站”,是在一次对太阳能电池功能学习时产生好奇,随即提出创作的设想,在科技专家的指点下,他的思维活跃,联思流畅,很快就设计出“太阳能公交站”的示意图,再制作出模型。这件创造发明荣获科技创新专项奖,董坤宇同学被命名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一年来,活动中还涌现出许多环保、节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课题,如“个性化网络消息发布监视器研究与实现”、“饮水机智能节能装置”、“新型咸蛋腌制器”等。
3)鼓励“想入非非”,发展创造思维,是“智多星”系列活动培训思路。青少年儿童的“想入非非”绝不同于胡思乱想,它是对以前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和改组。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想入非非”。例如少年宫科技协会会员王博智同学,提出要把海藻放入金鱼缸中培养,得到专家指导教师的支持鼓励,又经过他本人一系列的海藻淡化养殖,鱼缸水质弱碱化等处理,居然在金鱼缸中养殖出一批又一批的海藻。王博智同学也被评为中国少科院小院士。
4)“智多星”科技成果项目的评审工作也很有特色。活动要求评审人员不是把青少年作为评审对象,而把自己作为参与者。在复评和终评中,评审要与青少年面对面进行讨论,并为其指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和帮助青少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每次评审后,学生都会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改进,使项目更加完整、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由此也开发了青少年课堂学习以外的学习潜能。当他们自己的作品完成并获得奖励后,他们说自己有一种成就感,感到科技创新并不神秘,只要自己脚踏实地、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就能获得成功,感悟到科技人生的真谛。
吕炳全
教授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物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审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