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不平常的一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地震,波及全国许多省市,瞬间夺去几万条鲜活生命。面对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果断指挥,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亲临抗灾前线,指挥抗震救灾;10万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火速开进灾区,展开生死大救援;国内各界群众、台港澳同胞、世界华侨华人,包括全世界一切善良的人们,都争先恐后伸出了援助的手……就在这一刻,地球村富有爱心和善意的人们心靠近了,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政治观点,不分高低贵贱,共同携手抗击天灾,彰显了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世界!我国亿万民众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灾区人民从地动山摇的灾难和房倒屋塌的废墟中站起,咬紧牙关,强忍泪水,挺起脊梁,奋起抗灾!这种任何力量也摧不垮的民族精神和意志,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使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实践再次证明,中华民族越在危难时刻,越能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越是灾难深重,越能挺起不屈的脊梁。
70年前,就在中华民族面临重大考验、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时刻,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宣布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会前身),号召、吸引国际友人、海外侨胞投身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70年来,中国福利会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得到了磨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宏伟事业中,得到壮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焕发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快速发展,始终为妇女儿童的幸福而奋斗,如今,已成为我国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支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生力军。
一、光辉的历程
保卫中国同盟是一个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救援组织,它的成员包括了美、英、德、新西兰等国的进步人士,与世界上近百个救援团体和华侨机构建立了联系,为抗日前线和敌后斗争提供援助。它捐募大批物资和钱款,开展战时医药工作和儿童保育工作;它向抗日根据地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医生、护士、药剂师,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第一所国际和平医院,第一所托儿所。保卫中国同盟的创建是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吸引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了海内外爱国人士,赢得了世界性声望。尽管它的历史足迹和发展进程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宋庆龄独特的个性色彩,但是,它始终汇合在人民革命的洪流中,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奋斗、崛起的伟大乐章的组成部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香港。宋庆龄被迫迁往重庆,继续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坚持抗战,矢志不移。
抗日战争胜利后,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迁址上海。宋庆龄通过中国福利基金会,架设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朋友的桥梁,多方筹募钱物,继续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并开展医治战争创伤,建设和平家园。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宋庆龄梦寐以求并为之长期奋斗的政治理想。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宋庆龄主持下进行改组,易名为中国福利会,确定了新的工作任务和方针。中国福利会先后创办了幼儿园、托儿所、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少年宫、儿童艺术剧院、儿童艺术剧场、儿童时代社等一批机构,形成了由妇幼保健、学前教育、校外教育、少儿文艺构成的基本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福利会发展了宋庆龄开创的事业,新建了儿童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宋庆龄幼儿园、宋庆龄学校、中国福利会老年福利发展中心、信息与研究中心,成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设立宋庆龄樟树奖和宋庆龄奖学金,充实、丰富了妇女儿童事业格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国福利会发扬宋庆龄的爱心精神,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爱心,投入上亿元资金,深入我国120多个贫困县和其他地区,扶助广大妇女儿童。
宋庆龄亲手创建的一批妇女儿童事业机构,为妇女儿童谋幸福,发挥着巨大作用。少年宫已成为全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全国校外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培训基地。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医院和实验基地。每年有近70万人次的妇女在这里就诊,近2万人次住院治疗,上万名儿童在此开始人生的旅途。儿童艺术剧院,这颗宋庆龄掌上明珠,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儿童艺术团体,每年为全国儿童演出300多场,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小观众。他们创作的《马兰花》等一大批儿童剧作品,伴随着几代少年儿童成长。
新中国第一份综合性儿童读物《儿童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叶剑英、李瑞环等为它题词,郭沫若、冰心、巴金、陈伯吹、张乐平等著名人士为它撰稿。1984年,为适应世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创办《学生计算机世界》报并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报名。现在,儿童时代社已壮大为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书、报、刊发行遍布全国。
宋庆龄创建的中国福利会学前教育机构着力实践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以发展孩子个性、开发孩子潜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在教育理念、教育质量和教育科研上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95年成立的学前教育信息中心,与世界学前教育机构和国内24个省市107个学前教育点实现计算机联网,初步形成辐射全国的情报信息服务网络。
适应形势需要,近年来兴建的宋庆龄学校、中国福利会老年福利发展中心,拓展了中国福利会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范围。1985年中国福利会创设的“宋庆龄樟树奖”,至今已颁发了14届,有109位国内外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获此殊荣。
由中国福利会与教育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宋庆龄奖学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表彰关爱他人、乐于创造、勤奋学习、逆境成才的优秀少年儿童,至今已颁发7届,全国31个省区市4000多名中小学生获奖。中国福利会的爱心福利事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的“母婴平安”项目已成为深受偏远山乡千家万户欢迎的民心工程,为贫困地区捐赠医疗急救车、安装医疗设备,选派妇幼保健专家开展医疗服务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为近3万名艾滋婴儿和贫困儿童免费提供奶粉。目前,受助地区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48%。降至27%。,新生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33%。降至23%。,住院分娩率由10%提高到60%。
70年来,在中国福利会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怀。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题写宫名“少年宫”。24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观看少年宫小朋友学习计算机活动时发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福利会题词“为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的人才而辛勤耕耘!”10年前,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中国福利会第三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奖者代表。中央领导同志在少年宫、保健院、儿童艺术剧院、幼儿园等处留下的音容笑貌,至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福利会人的心里。
二、幸福的硕果
中国福利会之所以能历经70个春秋而依然生机勃勃、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紧随中国革命和建设步伐,自觉把为人民祛灾除难、与人民同甘共苦,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执着坚持事业发展宗旨,永不停歇,创新追求,具有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心系妇女儿童的博大爱心。
(一)宋庆龄的精神财富和人格魅力,吸引海内外进步人士追随其后,凝聚人才为妇女儿童服务,是中国福利会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女性,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她的感召下,千千万万海内外仁人志士,聚集在中国福利会,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集体,为妇女儿童幸福而奋斗。史迪威、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艾黎、王安娜、耿丽淑、爱泼斯坦、谭宁邦、宇都宫德马、何香凝、邓文钊、邹韬奋、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巴金、叶圣陶……他们中有著名记者、医生、社会活动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他们都在宋庆龄这一伟大名字的感召下聚集起来,共同为中国福利会事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中国福利会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他们中有著名的妇产科专家、计算机教育专家、儿童舞蹈、声乐专家、社会活动组织家、儿童心理专家、儿童营养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和剧作家,更有一大批富有爱心、高学历、有志于献身妇女儿童事业的年轻人。正是他们,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以富有激情的创造,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把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二)汇聚社会力量,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中国福利会事业惠及广大妇女儿童的重要保证。
宋庆龄从中国福利会诞生之日起,就把推进社会福利事业作为首要任务。“全心全意为广大妇女儿童谋幸福”是宋庆龄社会福利思想的精髓。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福利会积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汇聚更多体现“爱心”的人力、物力、财力,让宋庆龄妇女儿童事业的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的妇女儿童。
首先,加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度。中国福利会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帮助建立示范性幼儿园、妇幼保健院,成立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第二,建立多项基金,扶贫帮困献爱心,为三个相对固定的扶贫点和中西部地区的妇女儿童事业,设立“邓文钊教师奖励金”、“纳维昂教师奖励金”等多项基金,奖励近万名长期工作在贫困山区、牧区、乡村的优秀教师;设立“真彩基金”,帮助开展美术教育奖励和美术助学活动等。第三,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拓宽募捐渠道。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福利会恢复了保盟和福利基金会时期的社会福利募捐功能。近几年来,得到政府特许捐赠免税政策的支持,社会福利募捐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总共募捐财物约2.5亿元人民币,全部用于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和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
(三)坚持“实验性、示范性”的方针,加强科学研究,是中国福利会事业前进的不竭源泉。
宋庆龄在确定中国福利会这一名称、对机构进行改组之初,及时提出了“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方针,上世纪60年代初,宋庆龄根据当时的形势,又增加了“加强科学研究”这一目标。宋庆龄高瞻远瞩地指出,科学研究工作是中福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几十年来,中国福利会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赋予实验性、示范性工作以新的内容与活力,在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教育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性工作和实验性成果。
近年来,中国福利会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保健院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研究。少年宫承担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21世纪少年宫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开发》《全国少年宫的现状调查和研究》,为加快全国校外教育机构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单位完成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换的研究》和《0—3岁婴幼儿安全依恋的形成与培养》,其教育成果通过电视、学前教育网向社会示范辐射。中国福利会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大量儿童戏剧、儿童文学研究集,教育论文集。连续10年,中国福利会牵头在上海、香港和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等地举行“国际学前教育研讨会”,为海内外学前教育工作者搭建起国际交流平台。
(四)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福利会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福利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工作目标,这是适应当代中国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我国妇女儿童事业的需要,也为中国福利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福利会小伙伴艺术团承担起儿童外交的重任。他们访问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为各国儿童带去中国少年儿童的祝福和友谊。孩子们的优美舞姿,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广场、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玫瑰园的绿茵地上跃动。
中国福利会同国际有关机构和友好人士积极开展友好交往,建立合作关系。近10年来,中国福利会推动海内外友好人士和团体相继成立菲律宾、意大利、澳大利亚宋庆龄基金会,在南非和瑞士筹建宋庆龄基金会和联络机构,多渠道开展民间交往。2005年10月,首届世界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国福利会与联合国有关组织、与各国的人员交往日趋频繁,每年派遣人员赴美、英、法、日、德、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学习,经常派遣医护人员参加援外医疗队,赴非洲、南美等地服务;举办国际培训班,为亚洲的许多国家培训医护、校外教育人才。许多外籍教师和专家到中国福利会各机构任职、讲学、参观、交流。
(五)坚持用先进文化教育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中国福利会事业的核心价值。
用先进文化哺育儿童,是中国福利会承担的社会责任。《儿童时代》杂志,给全国和26个国家的孩子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儿童艺术剧院用大量生动的儿童剧“点燃孩子的想象力”;在金碧辉煌的少年宫大理石大厦里,孩子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宋庆龄提倡“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不仅包括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儿童创设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她反对搞贵族化服务,反对把儿童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愿意为社会奉献的劳动者。她寄语孩子们,在少年宫里不仅享受幸福的童年,更要学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中国福利会长期不懈地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开展学习宋庆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活动,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宋庆龄的品格和精神深入孩子们心中。
用先进文化教育少年儿童,既是中国福利会自身价值的体现,又是她赖以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历史的重任
21世纪的中国福利会,承担着新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国福利会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机遇。我们清醒地看到,由于体制等多方原因,中国福利会在人才培养、资金筹措、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社会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需求存在不少差距。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不断努力,实现中国福利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
充分认识非政府组织的特征,深刻了解中国福利会的使命、责任和功能,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妇幼保健等领域的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海峡两岸妇女儿童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按照“实验性、示范性”的办会方针,加强科学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规律。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高度关注妇女儿童的新需求,开展社会调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学习和研究宋庆龄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实践,让宋庆龄的爱心事业惠及四川灾区,惠及祖国中西部,惠及老少边困地区以及更多人群。
妇女孕育生命,儿童象征未来。为妇女儿童幸福而奋斗的事业,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灿烂的事业。历经70年发展的中国福利会,犹如一棵常青树,未来光明灿烂。中国福利会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宋庆龄的崇高形象为榜样,锐意改革,勇往直前,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水平一流、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新型人民团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业中,中国福利会必将大有作为,前景辉煌!
(作者为中国福利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