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媒体报道>>稿件---------------------------------------------------------
 
“未来”对话未来——从上海世博会透视孩子眼中的未来世界 (2010.6.1)
 
    如果把世界博览会比作连接现实与未来的一座"桥",那么儿童就是这座"桥"上最引人注目的群体。儿童,是人类希望的象征,是真正面向未来、掌握未来的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因此成为一场"未来"对话未来的盛会。

    回顾世博会历史,从伦敦到上海,159年的世博足迹,从单纯的成人聚会,逐步转变为儿童的乐园。从大阪到爱知,日本主办的历届世博会上,该国儿童和青少年参与世博会的比例之高,成为一道美丽的世博风景。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上海世博会,归根结底是人类为自己的下一代,探索各种可能性的大聚会。"

描绘未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876年,费城。

    中国儿童的绘画赫然出现在世博会上。这一年,远渡重洋的中国人李圭在费城世博会上意外地发现中国留美幼童的习作成为世博会展品。他记录道:"见其绘画、地图、算法、人物、花木,皆有规格。所著汉文策论,亦尚通顺。每篇后附洋文数页,西人阅之,皆啧啧称赞。"

    2010年,上海。

    "我们已经有了青藏铁路,以后的火车,或许能在天上飞。"来自西藏的11岁男孩丹增扎巴笔下的《未来人类的家园》悬挂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童心畅想"坡道上。

    在上海世博会上,绘画超越了各种语言,把世界各地的孩子吸引到一起。

    "六一"儿童节前夕,丹增扎巴跟着老师从拉萨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期待走进上海世博园。

    充满丹增幻想的这幅画中,有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还有外星人、火箭以及龙船。丹增解释说:"一边是外星人乘火箭来看世博;另一边是古代人乘着龙船穿越时空,来参加世博。"

    在大红外观、斗拱造型的中国馆内,与丹增的作品一同展出的,还有另外97幅各地小朋友的画。7岁的温婉宁生活在上海,她绘制的一个"五彩女孩"形象也入选了中国馆。

    温婉宁说,虽然还没去过世博园,但特别想和小伙伴一起去中国航空馆,因为那里可以模拟开飞机。她还幻想:"未来的城市应该不堵车,人能够一瞬间,从这里到那里,好像孙悟空一样。"

    中国国家馆中唯一一幅海外华人作品,出自太平洋彼岸西雅图的13岁小女孩陈笑安之手。这幅《自然美好的和谐小镇》中人们居住在苹果、草莓、胡萝卜等形状的房子里,办公室白领在参天大树里上班,社区里都普及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她在图画上写下几个英语单词:和平、快乐、互助、友爱。

    用孩子的视角审视上海世博会,这里其实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大公园。

    美国馆放映的一部电影中,正在画画的孩子们纵情幻想属于未来的"云彩飞机"和"果汁汽车";俄罗斯馆的投影则显示,一群俄罗斯孩子用绘画展示各自理想中的未来。一个俄罗斯女孩心目中的"未来之城",每间房子的窗户都是五颜六色的,就像是一个万花筒。阿联酋馆电影的主角也是一个小男孩,他手里的珍珠,能变成蔚蓝的地球。

    在"城市·地球馆",酷爱画画的墨西哥女孩卡比叶拉有这样一段留言:"我希望,我的城市里到处都能看到美丽的树。" 而9岁的澳大利亚女孩艾莉,则希望:"我的城市里没有汽车。"

    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杨澜在儿童节前夕带领上海川沙镇20多名农民工子弟一起看世博。她说,带领儿童参观世博会,可以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应当鼓励他们,打开视野、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

    剑桥大学常务副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说,世博会是公共教育的良好场所。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通过考试即可,而是让他们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年后的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师、医生、时尚创意设计者等,都可能是今天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儿童。

 
 来源:2010年6月1日 新华网  作者:许晓青、刘雪、舒静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