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谢静,1986年—1995年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舞蹈组学习,指导教师陈白桦。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少年宫,做了一名舞蹈指导。
我对自己的童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很感激少年宫这个金色的摇篮,更感激我的恩师—陈白桦老师。陈指导不仅教我跳舞的本领,更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在一次舞蹈比赛之前,我不小心扭伤了腿,疼得直掉眼泪。马上要上场了,怎么办?这时,陈指导走过来鼓励我要像舞蹈中的草原小鹰一样勇敢、坚强,敢于向困难挑战。那时的我虽然不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但是想想陈指导带领我们大家为了比赛,整整排练了一个暑假,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不能因为我遇到了一点小困难而影响大家。听到陈指导那鼓励的话语,看到她坚毅的目光,我擦掉眼泪,让妈妈在伤腿上喷药,在陈指导和同伴们的加油鼓劲声中我参加了比赛。一下场,陈指导紧紧地把我抱住,那天我发挥得非常好,我们还获得了表演特等奖。自从那次以后,我就懂得遇到困难不能低头,不能放弃,要勇于面对挑战的道理。
平时排练,陈指导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记得排练《中国风》之敦煌舞段时,有一个搬后腿的动作。开始,我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后腿伸不直、站不稳。于是陈指导每次都在排练前,亲自帮我压后腿,并要求我一次次地练习,直到我每次在排练中漂亮的搬起后腿。还有一次练跪转的技巧动作,由于达不到要求,我一遍遍地练习,练得膝盖肿了,练出了乌青。陈指导知道后,为我专门买了一副护膝帮我带上,并再次讲解动作要求,鼓励我、帮助我掌握动作要领,做好动作,正是陈指导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像妈妈一样的关心,影响和激励着我努力奋斗。
陈指导会根据学生的特点、长处因人施教。有的同伴基本功和芭蕾比较好,陈指导在排练芭蕾题材的舞蹈《白鸽》时就安排她做小主角,在舞蹈编排中特意加入技巧动作,不仅发挥了她的长处,还增强了舞蹈的可看性。记得去北京演出的时候,陈指导安排我做小组长,让我负责帮助妹妹,叫早起床、帮她们梳头、督促她们整理房间、整队吃饭、出发排练演出……,虽然看似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是这些都需要事先想得周到。通过那次的锻炼,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不仅能管好自己,还能够协助老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排练演出中主动的去多帮助妹妹们,学会了多为他人着想。之后自己在学校帮同学排练节目做小老师时,也学着陈指导的样,找音乐、编动作、组织同学排练,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想想,其实当时陈指导是在培养我的组织管理能力,为我现在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正是因为这些点滴的平凡小事,我从小就很崇拜陈指导,觉得她跳的舞蹈永远都是那么美,总想跳得和她一样好;觉得永远没有事情可以难倒她,碰到问题她总是可以解决;觉得她永远都是那么的坚强,今天生病明天就好……总想自己可以和陈指导一样棒,所以很小就有一个愿望:长大了要像陈指导一样,教小朋友跳舞。陈指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想正是因为陈指导的这种个人魅力影响了我的择业观。所以在考大学时,毅然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立志要向陈指导一样做个舞蹈教师。时光飞驰,转眼间我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回到了少年宫,像陈指导当年一样做了“孩子王”。踏上工作岗位后,陈指导一直都十分关心我的工作,亲自带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随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像陈指导一样: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孩子无私奉献。记住陈指导所说的:“要做就要第一,就要拔尖”。在2003年的上海市金孔雀舞蹈比赛中,我参与编排的《足球宝贝》获得到了一等奖,参加的金孔雀舞蹈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带领学生出访日本、澳大利亚、匈牙利、朝鲜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交流演出,开拓了视野,锻炼了处事能力。看到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我感到无比欣慰,但是我真正感受到的不光是荣耀,更多的是肩上那副沉甸甸的重担。强烈的责任感在我心里激荡,使我真正了解了老师的辛劳、心酸和欢乐,尝到了作为一名校外舞蹈教师的艰辛,体验了老师的辛苦,品尝了成功的甜蜜,我更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必须以教育为荣,以献身艺术为乐。
学生的美丽,缘于教师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