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级教师,流动少年宫项目主管,生命科学与科普活动指导,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科学院“中国物候观测网”课题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上海市科普促进会会员。曾获“上海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005杭州—亚太地区青少年科学考察活动“优秀辅导员奖”、2006年RCJ澳大利亚公开赛“特殊贡献奖” 、2007FVC美国锦标赛指导奖、2008上海国际科学艺术展园丁奖等。
作为流动少年宫项目主管,为了将科普活动尽可能普及到上海的每个少年儿童,针对在沪民工子女学校条件差、校外教育活动普遍缺乏的现状,他策划组织实施了“同一片蓝天下”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科普文化传播系列活动,该活动自2003年开始,成为每年流动少年宫的常规工作,目前流动少年宫又将活动进一步延伸至长三角地区。2003年11月,在他的努力下,策划实施了援建了湘西青少年计算机中心的工作,并坚持为新疆、安徽、陕西、江西、重庆等7个贫困地区的嘉道理计算机活动中心和电子图书馆,提供尽可能的科技指导和帮助。为边疆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为了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积极创新、努力开拓,他在活动实践中提出了科技活动综合化、精品化、国际化的设想。2003至今,他策划组织实施的的特色活动有: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重点科普活动之一的2003首届家庭机器人擂台赛;关注盲童的明亮爱心科技传播活动;2006上海少儿花卉节;第1至3届华东青少年机器人联赛;第3至8届上海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活动;第1至5届上海市家庭机器人擂台赛;第18至23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机器人创意项目展示活动;2008上海国际科学艺术展机器人创意展示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朋友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获各类组织奖、特殊贡献奖等。此外,他还担任了教育部第7至9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长工作。
他在从事校内生物学教学,校外生物兴趣小组与多元智能活动指导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创新活动,探索“问题式学习理论”在指导青少年研究性课题中的应用。近年来他指导的中、小学生研究性课题如:《杭州上海两地水质分析及水资源治理利用设想》、《西闪岛附近海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风信子成熟叶片的离体繁殖》、《静安公园与兰溪公园物候现象比较分析与研究》、《薜荔无菌繁殖体系的建立》等30余篇论文在国际、全国、本市青少年科技论文竞赛中获各等第奖。
多年来,他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结合实践完成并发表的教学、学术论文如:《在生物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姜黄花的组织培养》、《杜衡离体繁殖的研究》、《风信子试管苗芽体培养中的全息现象初探》、《在生物学课题研究中培养青少年问题式学习的能力》、《以流动少年宫为载体在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中开展科普活动的思考》等论文分别发表于《生物学教学》、《植物生理学通讯》、《生物学杂志》、《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等国家教育类、科技类核心刊物。另外所撰写的科普文章、方案如:《杜衡的组织培养》、《可怕的大气污染》、《种子的萌发》、《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神奇的植物克隆》、《植物克隆苗无菌繁殖体系的建立》、《身边的物候知识》、《克隆——我们并不陌生》等分别发表于《植物杂志》、《小学科技》、《中学科技》、《科普精品集》等杂志、书籍。以上部分论文或方案分别在全国、华东地区、中福会、本市有关成果评比中获各等第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