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至12日,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舞蹈团一行19人赴美参加由少年宫和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合作开展的中美青少年舞蹈交流活动。抵达当天,小伙伴舞蹈团就与波士顿剑桥中文学校艺术团联袂举办了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演出以剑桥中文学校小鼓班轻快的《希望锣鼓》开场,小伙伴艺术团的汉族舞《喜洋洋》、傣族舞《傣家小妹》、维吾尔舞《快乐的赛乃姆》,及彝族舞蹈《烟盒舞》、《七月的火把节》和剑桥中文学校艺术团的汉族舞《辣妹子》、《海边姑娘》,新疆舞《美丽公主》、白族舞《快乐的白族姑娘》等九支舞曲穿插演出,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在70分钟的观摩演出中,孩子们以舞会友,向120多名剑桥中文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也向海外的中国人及国际友人展示了中华艺术文化之美。
2个艺术团的小团员们在演出中互相借鉴,丰富了各自的艺术阅历。双方风格迥异的表演,既突出了各自的艺术教育特色,也彰显了中美两国文化和教育的差异。交流演出之后,剑桥中文学校舞蹈班老师黄语红说:“小伙伴艺术团学员年纪不大,但训练有素,不但动作到位,表情更是带动情绪、引人入胜之效,对剑桥中文学校的华裔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
活动结束后,剑桥中文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围着艺术团的孩子们,互赠礼品,探讨舞蹈艺术,交流演出经验,对孩子们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能和艺术团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在得知艺术团马上就离开波斯顿时,深表失望,围着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孩子们在演出中的精彩表演赢得的荣誉,获得的赞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除舞蹈交流演出外,团组在访美期间还进行了艺术考察和文化观光等活动。在参观The Jeannette Neill Dance Studio(The Jeannette Neill舞蹈工作室)时,艺术团的孩子们不仅向舞蹈工作室的老师表演了舞蹈《七月的火把节》,还接受了中心老师hippop的现场教学,孩子们快速的学习能力,得到老师的高度称赞。之后还观摩了该工作室的芭蕾舞教学,感受异域舞蹈教学的风采,受益颇丰。

在美期间,团组先后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西点军校等世界一流大学,亲身感受了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和自然风光,还先后参观了美国宪法诞生地费城著名的自由钟、独立厅,领略了美国自由独立的文化渊源。团组参观了久负盛名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的华尔街、自由女神像、曼哈顿地区、第五大道、时代广场、联合国总部等地。在华盛顿,团组参观了林肯纪念堂、二战、越战、韩战纪念广场、美国国会山、五角大楼、肯尼迪艺术中心、航天博物馆,领略美国文化和风土人情,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组在参观哈佛大学期间,偶遇了前来学习的小伙伴艺术团剪纸老学员沈颖华。沈颖华4岁进入少年宫学习绘画、剪纸,曾先后共摘得20余项各级各类绘画大赛的奖项,并多次随小伙伴艺术团出访演出、交流。她以其突出的艺术造诣,在少年宫和宋庆龄基金会的协助下,2010年沈颖华获得美国波士顿一所高中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那天当她听同学说有一群穿着同样衣服的学生走进了哈佛大学,她立刻就想到了“该不会是少年宫的学生吧”,就立刻跑来找,到了一看果然是!他乡遇故知,沈颖华非常激动,紧紧拉着艺术团老师,表达对少年宫的感激之情,并和带队老师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此次短暂的出访就是一次综合素质的集训营。在行前会议和节目审查时,带队的少年宫老师和基金会领导就鼓励孩子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上海、中国少年儿童的风采,运用观摩演出、参观考察与集体生活的契机,锻炼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同时对家长也提出支持与配合的要求。2次行前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员和家长的积极性,为出访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短短九天的出访使孩子们在专业学习、生活自理与交往礼仪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在舞蹈专业方面,针对此次出访,舞蹈中心教师不仅专门编排了适合交流的舞蹈,还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在出访前半年就开始了精心排练。此外,舞蹈中心的老师还为出访学员准备了多套统一的服装和行李箱,孩子们所到之处,吸引了众多的美国民众和过往友人的目光和镜头,他们不仅啧啧称赞,还要求为孩子们拍照,与孩子们合影。
在生活自理与交往礼仪等方面,团组也注重过程教育,不仅及时解决临时出现的小问题,更注重未雨绸缪,帮助小学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礼仪规范。团组将13名学员分为3组,每组4-5人,各组学员按年龄高低组合,高年级学员任组长,充分发挥 “大姐姐”的带头作用和管理能力,同时为低年级学员分配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他们为集体服务、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在生活自理与礼仪教育方面,包括一日三餐的健康饮食,自助餐礼仪,物品收纳方法,以及理性消费观念等等,事无巨细,让孩子们入耳、入脑并在出访全程中亲身实践。老师们对礼仪规范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要求也让孩子们从被约束变得自然而然,对街头艺人表演,对餐厅侍应生、大巴司机辛勤服务的尊重,对陌生路人热情招呼的回应,以及在餐厅、景点安静、谦让等等,都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此次出访,收获颇丰,特别是组团形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出访让来自不同学校、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的孩子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参与集体生活,给了他们发现自己、重塑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也让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此次出访活动中,在自理、自律方面,不少在学校和少年宫日常表现不错的学员表现并不突出,暴露出一些平日并不明显的缺点,如自我意识强、不合群、不善于交流等。正是如此,短短九天的过程教育才更加有针对性,少年宫的出访活动也才更有意义,值得坚持。交流演出中两团孩子们演出风格和艺术表现上的差异,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美国艺术教育的自由随意性,小伙伴们舞蹈的精准细致性,让双方在相互观摩中取长补短,拓宽视野,我们的老师也从中受到教学上的启发,开阔思维,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此次交流活动,是中福会少年宫和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基于资源整合的优势,合作开展的中外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少年宫和华侨基金会还将联合组织此类活动,以促进少年宫与国外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有艺术天分和特长的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参与国际艺术培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少年宫这一窗口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