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
           A版
《少先队活动》
           B版
《校外教育研究》
国家级十五课题
国家级九五课题
国家级八五课题
获奖论文选登
当前位置:首页>>服务全国>>每期简介>>稿件--------------------------------------------
 
2009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小结
 

    2009年7月5日,为期10天的2009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班在上海落幕。在教育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市教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培训中心(上海部)为来自四川、湖南和海南三省的46位校外教育同行提供了培训服务,圆满完成了教育部委托的培训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组织服务工作

    (一)学习安排

    1. 领导高度重视,提升培训规格

    本次培训无论是前期筹备工作还是培训课程的实施,都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教育部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以规范课程设置,为培训中心开展工作指引了方向。培训开始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校外教育处张东燕副处长不仅拨冗出席开班典礼,作重要讲话,还为培训首日精心安排了两场高水平的重量级讲座。

    王定华副司长为本次培训作题为《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与校外活动中心建设》的专题报告,亲自为学员们分析基础教育发展形势、解读基础教育相关政策,为广大学员谋求校外教育新发展鼓舞了士气,确立了目标。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的报告《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挑战》也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切近校外实际的教育理论让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可以说,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本次培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学员的学习动力,也使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倍感振奋。

    2. 围绕学员需求,科学设置课程

    为使培训课程贴合中西部新建校外活动中心的需求,真正实现预期的培训目标,培训中心在上海市教委的组织下,与中西部部分省市教育厅相关领导、校外活动中心主任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为课程内容与形式的确定作准备。随后,培训中心又先后召开两次课程研讨会,邀请上海校外教育名主任、少先队教育名师、青少年研究专家,围绕政策理论培训、领导素养与管理能力培训、考察与观摩、讨论与交流等几个版块为课程设置出谋划策。根据此次培训班时间长、学员少的特点,培训中心经过研讨,确立了“打造精品班”的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学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务求内容丰富全面、各专题的学习深入透彻。

    在政策理论培训版块,王定华副司长与谢维和教授以高屋建瓴的讲座带领学员了解校外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明确校外教育的功能和地位,为下一版块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领导素养与管理能力培训版块,培训中心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设置了“校外教育新视野”、“校外活动场所的科学管理”、“校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校外教育活动中的安全与保障”、“校外活动场所影响力的提升”、“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等8个专题,邀请9位名主任、名校长授课。

    其中,“校外教育新视野”专题承接“政策理论培训”版块,由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张成明主任主讲。这一讲既分析了校外教育所处的宏观环境,又结合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实际情况,向学员介绍了校外活动场所发展的新思路,让大家看到了场所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校外活动场所的科学管理”专题分为两讲,分别邀请了内蒙古满洲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南方主任与上海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徐海波主任主讲。南方老师以一位国家扶持的校外活动场所主任的视角,回顾了从弱势者到成功者的奋斗经历,结合满洲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总结了在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校外教育事业的宝贵经验。她不仅以具体的案例给予学员实际可学的方法,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感染了学员,让他们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信心。徐海波主任则用“以制度管理”概括了科学管理的精髓,并毫无保留地向学员们提供了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全文。

    “校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校外教育活动中的安全与保障”两讲则提醒学员,活动中心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各种校外活动的组织专家。培训中心主任鲍秀芬老师结合多年群文工作经验,把培训教室变为活动组织现场,通过活泼的游戏互动、生动的图文解说,引来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会意的笑声,让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校外活动策划组织、安全保障的方法和技巧。

    “校外活动场所影响力的提升”、“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等几讲则让学员充分了解了校外教育机构内涵发展与外部优质资源整合并重的意义,并初步掌握了相关途径和策略。

    9场专题报告中,每一次课间休息,讲台边总是围满了求知若渴的学员们。他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讲台上的校外教育先行者无暇休息,却备感欣慰。因为这不仅说明培训课程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更预示着这些敢想、爱问、愿行动的校外教育后来者将会披荆斩棘,把校外教育事业的火种播撒到祖国各地。

    在考察与观摩版块,培训中心精心挑选了3所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与2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考虑到学员大多来自贫困地区的新建校外活动场所,培训中心既安排了具有实验性、示范性意义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又安排了在服务社区方面有突出特色的闸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处于农村地区的浦江镇青少年活动中心,让学员对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校外活动场所有直观的认识。在校外营地的选择上,培训中心选择了上海最大的青少年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和最“乡土”的营地——普陀区鲁汇基地,让学员既看到现代化校外营地的先进理念与设施,又学习到结合本土优势,拓展特色“学农”活动的成功经验。

    3. 关注学员反馈,及时调整改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学员的反馈,每天召开小组会,反思培训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改进。
由于前期课程对“校外教育公益性原则”没有突出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学员对“公益”的认识普遍比较模糊。而这一“常识”对新建校外教育场所的管理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培训中心主任鲍秀芬老师在自己的报告中特地增加了中央两办文件解读的内容,帮助学员认识“公益性”与“收费”的关系,引导他们依据政策运营管理,运用政策争取当地政府支持。

    根据学员们在听课过程中的反应,培训中心还及时给授课教师提出建议。如有学员在课间向工作人员提出,某些专题报告应少介绍成绩,多传授克服困难的方法;少些口耳相传,多些交流互动,鲍秀芬老师听后立即反馈给授课教师,以改进下半节课。她还身体力行,在自己的两节课上紧紧围绕学员的需求,重点讲授方法,并加强互动,让学员参与游戏、上台发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学员求知若渴,想与授课教师多作交流的反馈,培训中心改变“名主任工作坊”活动,4位主任同时与46位学员交流的既定计划,将班级一分为三,开起了“小灶”,增加了双方直接对话的机会。

    根据中西部学员下午上班时间较晚、普遍有午休习惯的特点,培训中心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将每天下午的讲座推迟半小时,保证学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下午可以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4. 管理张弛有度,保证培训质量

    严格管理是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一项工作原则。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本次培训依然采取分组考勤管理的形式,即为培训班配备班主任、副班主任各1名,统筹管理全班学习情况,还将学员分成3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在每次培训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点名或签到考勤,不允许代答、代签,病假、事假必须提前告知班主任。缺勤1/3以上或未交培训小结者不发予结业证书等。在培训开始之前,中心工作人员已将制度规定明确告知每一位学员,并且在每天上课与出行之前再次提醒相关事项,因而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十天培训中,只有一名学员无故缺勤半天,整体出勤率是历年培训中最高的。

    严格管理才能维持良好的培训秩序,而要保证培训质量,管理上还需要张弛有度。由于大部分培训学员都没有到过上海,所以对沪上城市风光充满了好奇,很想借培训的机会一一游览著名景点。本次培训共十天,时间相对充裕,所以培训中心将东方明珠、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城隍庙等景点观光纳入培训日程,并改变晚上排课的传统,让学员晚餐后自主游览、休闲娱乐,以保证大家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

    (二)生活服务

    1. 细心筹备,想学员所想

    此次培训于6月27日开班,但培训中心的筹备工作提前数月就开始了。学员的生活服务工作年年相似,又年年不同,培训中心会务组以“细心、真心、热心”要求自己,想学员所想,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创新,尽量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学员报到时,会务组在提供《现代校外教育论》、《校外教育工作法规文件要览》、《校外教育活动案例选析》等教材、纸笔等学习用品之外,还制作了培训须知,详细告知培训基本事宜,并把会务组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都附在其中。为方便学员查找地点,会务组还在文件袋中放了一份带有放大镜的上海交通地图。在报到当晚的预备会上,工作人员的细心体贴更是赢得了学员们的热烈掌声。为加深学员对校外教育管理者的感性认识,培训中心为学员们提供了中福会少年宫陈白桦主任图文并茂的传记《白桦树下的小伙伴》;为帮助学员防暑、防虫、祛乏,培训中心还为每位学员购置了风油精,以及香蕉、荔枝等水果。

    由于此次培训学员大多来自四川和湖南,口味偏重,会务组特地与餐厅协调,每顿安排麻辣口味的菜,并在餐桌上放好辣酱。考虑到天气炎热,学员长途跋涉,很可能在培训中产生不适,会务组还准备了药箱,配备晕车药、感冒药、腹泻药等常用药品。
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会务组工作人员提前一天进驻会场,熟悉环境,为可能提前报到的老师安排食宿。

    2. 热心服务,应学员所需

    培训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在用餐时间,以及讲座与活动间隙深入学员之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建议,及时做好生活服务。

    在聊天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很多学员都有艺术特长,能歌善舞,有的甚至在来培训之前就备好了节目,准备在同行面前一展身手。而此次培训没有安排集体联欢,因此工作人员利用外出考察、观光途中的时间,在大巴上组织学员们赛歌,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展示自我,熟悉彼此,增强培训班的集体凝聚力。

    学员们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经常向会务组询问出行路线。工作人员总是及时查询,耐心解答,对学员们询问频繁的路线,工作人员还打印了公共交通换乘示意图,张贴在培训教室,方便学员记录。

    为便于学员获取授课提纲的电子版,并在结业后相互交流,延续培训效应,会务组建立了公共邮箱,并将授课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附在学员通讯录后发放给大家。

    7月5日,学员返程之日,4位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大家的需求。当得知培训班中有14名学员清晨将赴杭州自助游,来不及吃早餐时,工作人员立即为他们送去面包和咖啡。14名学员纷纷感慨,虽然没来过上海,但培训这十天,会务组的人性化服务让自己就像到了家。还有学员幽默地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心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热!”

    3. 真心帮助,解学员所难

    学员遇到突发困难的时候也是最考验培训中心服务质量的时候。工作人员带着一颗真心,在学员最需要的时候总是给他们温情的微笑和满意的答复。

    一位来自四川自贡的学员,开班第一天就突发急性肠炎,会务组知晓后立即将备用药送到房间,并派专车、专人护送到华山医院就医,陪伴着打点滴。治疗结束回到宾馆,工作人员还特地叮嘱餐厅准备了米粥、馒头和清淡的小菜,并送到学员房间。由于送诊及时、照料得当,该学员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照常上课了。他一再感谢工作人员:“你们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培训期间,会务组为学员联系了票务公司上门服务。一位学员不小心取错了票,到火车站检票时才发现。工作人员得知后,为不耽误学员回乡,先将车费垫付给他,再联系票务公司协调解决问题。

    为减轻学员返程负担,在提供订票服务外,培训中心还联系了邮局,为学员们提供邮寄服务。一位学员在返乡后致电工作人员,将一件T恤落在了宾馆。会务组立即找到他的房间,及时寄回了衣物。

    二、学员反馈

    (一) 学习收获与体会

    1.转变观念,增强发展动力

    在交流讨论与书面小结中,几乎每一位学员都提到了自己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来自海南的吴君秀老师的感慨很有代表性:“在来学习之前认为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就是办几个培训班,让学生周末来玩玩而已。”而通过十天培训,学员们都认识到了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功能。他们纷纷用“耳目一新”、“恍然大悟”来描述自己的观念转变,来自四川的贺涌老师更是激动地说:“这既是一次培训学习,更是一次洗礼。”

    对校外教育促进未成年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校外教育发展机遇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时代气息”,也增强了扎根校外教育、发展活动场所的动力。动力同时伴随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四川雅安的祝申跃老师在小结中写道:“我知道自己又面临人生的一次挑战,前面是一条充满坎坷的奋斗之路……国家为我们指出的这条路对实现教育均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还有的老师充满激情地写道:“把国家的殷切期望,变成中西部校外教育的燎原之火!”

    2.开阔视野,拓宽管理思路

    前来培训的学员中,有的负责的场所项目在建,有的已经建成却尚未正常运转。大家普遍反映,面对校外教育这一新生事物,曾经“满心疑虑”,“不知从何入手”,经过此次培训,不仅对运作成功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校外营地有了直观认识,更从多场专题报告中获得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有的学员写道:“各位主任经过多年摸索,开辟了一条成功之道,各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如雪中送炭,让我如获至宝。”

    上海校外教育的迅速发展让学员们惊叹。为了让学员们着眼于理念和方法的学习,而不因为硬件的差距丧失发展的信心,授课教师引导大家因地制宜,不急于求成,从一点一滴做起。多位主任的努力得到了学员们的积极反馈。来自海南的一位老师提到:“有些项目我们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学人家的理念、管理艺术、操作规程等,只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而报告中授课教师强调的“有作为,才有地位”、“有眼界,才有境界”等理念,被学员们在小结中反复提起。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师更是诚恳地告诉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回去要向上海的各位主任一样,不等不靠,不抱怨,先做起来再说。”

    3.树立目标,明确工作抓手

    十天培训,学员们不仅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还纷纷结合当地实际,确立了活动场所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工作抓手。如来自四川资阳的贺敏老师在小结中提到,将结合当地的艺术教育优势,大力发展合唱团、舞蹈队、民乐团等社团,努力把所在的活动中心办出艺术特色。来自四川广元的廖鸿滨老师则决定从人才队伍建设做起,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既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又做好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还有更多的老师提到了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互动、加强面向少先队的工作等。

    (二) 问题与建议

    1. 延续培训效应,“扶上马送一程”

    本次培训过程中仍有不少学员反映,当地活动中心的建设运营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不少地区08年的项目至今尚未动工,有的国家规定用于场所建设的费用被挪用,有的则是建好场所之后缺少设备投入和维修的费用,专业教师的编制也没有落实。因此,不少学员建议全国联席办在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督促,使学员在更新观念、吸取经验之后,能够顺利实践于当地校外教育。

    学员们所说的“扶上马送一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们希望培训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即在普及培训之后,跟踪调查学员们的践行情况,并适时组织提高级的培训。

    2.开展参与式培训,让学员亲身体验活动组织与场所管理

    虽然本次培训的信息量较大,让学员们深有感触,但不少学员反映还“不过瘾”,尤其是参观考察环节,希望能多听多看。最好能开展参与式培训,有机会亲身体验上海校外教育场所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甚至亲自参与相关工作,这样将理论和经验边学边用,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培训工作感悟与反思

    (一)科学的课程规划是培训成功推进的先决条件

    在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本次培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规格,课程规划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教育部先期组织的课程专题研讨会为培训指明了方向,并确立课程时间、课程框架与部分课程内容。而培训中心先后两次开展的针对性研讨,进一步落实了教育部的总体规划。

    学员们普遍反映,本次培训为期十天,时间比较合适:短于十天,学习不充分;长于十天,可能会耽误工作。而课程设置也比较符合学员的需要,甚至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不少学员认为培训结构比较合理,“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培训过程让自己“收获颇丰”。

    (二)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培训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培训工作要顺利开展,除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还必须有热情周到的服务。培训中心一直将服务工作视为正式培训课程之外的“隐性课程”。因为培训班会务组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了上海乃至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以良好的服务给学员“全国校外是一家”的温馨感受,从而对校外教育事业产生归属感,这和教育理念更新、管理经验传授同样重要。同时,工作人员为人师表对培训服务一丝不苟的态度,也为学员端正学习态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来自四川丹巴县的袁林老师在小结里写道:“培训中心的老师没有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挂在嘴上,而是处处以微笑的服务,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使每一位学员都从内心感到应该好好学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来自湖南怀化的聂玉碧老师说,培训中心的老师很好地代言了宋庆龄先生“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思想,这让自己深受感动。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创新

    几年来,培训中心已举办多期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班,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正如每期学员反馈的那样,培训中心无论在学习安排还是生活服务方面,都让大家满意。但既往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培训中心每完成一期培训任务,都会思考下一期如何做得更好。结合自我反思与学员的反馈,培训中心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如细化课程大纲,在培训中加强交流互动,尝试参与式、体验式培训,培训结束后跟踪调查培训长期效应等。

    >>日程安排下载

 
   
[关闭窗口]
人才招聘|设置首页|信息反馈|联系方式
中福会少年宫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