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2010年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会,是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为了能让更多的校外教育工作者感受世博文化的独特魅力,开阔视野,探讨世博文化背景下的校外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交流展示校外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校外教育理论研究,在教育部、团中央以及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的关心下,由中国福利会倡议,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研修基地会同长江三角洲青少年社会教育联盟主办,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和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承办首届中国校外教育发展论坛,真诚地邀请您共聚上海,相聚世博,共话发展!
一、论坛主题 世博文化与青少年校外教育
二、论坛目标 在专家主题报告、主任互动论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观摩世博展馆,放眼世界,把握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新动向;以开放、全球化的视角畅谈世博后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以合作互惠为目标,建构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资源共享模式,促进青少年校外教育新一轮的发展。
三、邀请对象 全国各校外教育单位主任
四、论坛时间 2010年6月11-14日
五、论坛地点 上海市
六、论坛内容和形式 1. 专家讲座 邀请教育部领导作《当前我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任务与使命》的论坛主旨报告;邀请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和台湾台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姜添辉教授作主题报告。 2. 主题论坛 在“世博文化与青少年校外教育”这个大主题下,设三个分论坛,交流发展心得,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畅谈校外教育新一轮发展理念。 主题一:校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主题二:校外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主题三:校外教育的特色与整合 3、世博文化观摩 2010上海世博会荟萃了世界各国的精华,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方向。此次论坛活动将创造机会让与会者走进世博场馆,零距离观摩、学习世博文化,博采众长,开阔眼界,拓展工作思路。
活动综述
“世博文化与青少年校外教育”——首届中国校外教育发展论坛于2010年6月11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研修基地和长江三角洲青少年社会教育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和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的领导,以及70余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校外教育机构主任参加了论坛。
世博文化注重在和平共处的背景下,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借鉴比较和共同发展,向往文明、进步与未来。世博会尊重文化差异、提倡广泛参与、坚持公平竞争,以推动人类共同进步为目标,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校外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本次论坛以世博文化与青少年校外教育为背景,设三个分论坛,围绕世博文化背景下校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对策与发展、特色与整合等问题交流发展心得,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畅谈后世博时代校外教育的发展理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论坛会上做了题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任务与使命》的重要讲话。在肯定了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围绕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当前社会和形势的发展,介绍了基础教育面临的六项任务与使命,并着重分析了校外教育当前应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校外教育认真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 “树立三种意识,迈开三个步伐”。在实践中坚持改革创新,树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意识,在坚持活动育人的基础上,迈开理论探索步伐,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些合作交流联动发展的机制,成立不同层次的校外教育联盟,以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青少年儿童。
为了进一步开阔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论坛特邀了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作题为《校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思考》、台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姜添辉教授作题为《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瞻望》的主题报告。两位专家的研究心得和真知灼见,让与会嘉宾受益匪浅。
谢维和教授在《校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中,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近年来校外教育理念、目标、布局、地位的转变,提出当前形势下,校外教育的发展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校外教育的质量,二是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贡献。围绕这两个问题,谢维和教授从校外教育的公益性、衔接性、规律性三个角度,对校外教育的运行和发展畅谈了自己的解读和思考。
谢维和教授认为,校外教育的公益性最重要的就是其方向性,也就是为什么要实施校外教育,实施校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校外教育的前提。方向性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方向性具体体现在 “忠诚”“认同”“责任”六个字上,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对社会进步的责任。
在坚持方向性的基础上,校外教育的公益性还应坚持非营利性的原则。公益性作为方向,是不容否定、必须坚持的,非营利性作为原则也是不容违背的。但是作为非义务教育,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社会服务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包括校外教育必要的收费制度,社会服务中的成本核算等。不能盈利的定位是不能作为盈利的部门,用盈利的指标去考核,用盈利的标准、机制去运行。
公益性方向、非营利性原则并不否定在服务性机制上进行尝试、创新,两者的关系中,要坚守方向性的重要性和非盈利性的原则性,在这个基础上建设服务性的机制。使得校外教育作为社会公益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更好的实现其公益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校外教育的质量,不断加强和提高校外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贡献。
在谈到校外教育的衔接性时,谢维和教授认为,目前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平台上的衔接,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空间,校外也是一大空间。两者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衔接,和过去的简单配合不一样。在处理如何衔接的问题上,谢维和教授认为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是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非义务教育的衔接。校外教育在方向上要与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和国家的要求保持一致。不能因为校外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就不考虑到孩子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可以在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非义务教育这个基本点的基础上,从方向性、定位上处理好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在谈到校外教育的规律性时,谢维和教授认为规律性是校外教育成为一门科学的前提。校外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是其拥有教育地位的根本,目前研究探讨校外教育的规律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他还引用吕叔湘先生的观点,认为教育近乎农业生产而非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原料经过加工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生产则不然,只有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水分,使能使有生命的种子很好地生长。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就是农业生产中有生命力的种子。教育不是雕塑,而是培养,能够把人的心灵、精神舒展开来就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
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瞻望》的报告中,姜添辉教授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在分析了全球化经济体系的现象与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四个应对措施: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终身教育、文化包容的地球村观念、国际视野与契合自身文化特性的观摩学习,最后从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了可供校外教育发展的两条路径,对世博文化背景下,校外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在论坛的分组讨论中,嘉宾们以世博文化为背景,结合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专家报告,围绕校外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畅所欲言。
在关于世博文化背景下校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视,校外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两办8号文件和4号文件的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校外教育的任务与责任,对校外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校外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改进和提高校外教育的质量,让更多的青少年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受益。 在对世博文化背景下校外教育的对策与展望的讨论中,与会嘉宾认为,新形势下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风云际会的信息社会、青少年的个性化教育与全面发展需求之间的落差等等,都对校外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命题,需要校外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认真思考和对待。
在关于世博文化背景下校外教育的特色与整合的研讨中,大家认为世博会所展示的人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大融合,跨行业、跨国度的联动与交融,给校外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随着社会和地域间经济的联动发展,校外教育走出既定行业格局和所属地域,置身于更广的社会空间,站在更高的社会视角来考虑未来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校外教育应充分利用各地优势,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活动优势,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联动发展。
论坛的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对校外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关键是我们如何深刻学习与领会世博文化的精髓,并贯彻到我们的实践工作中去,更新理念,创新发展。
“世博文化与青少年校外教育”首届中国校外教育发展论坛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创设沟通交流平台,聆听专家解读与教诲,围绕校外教育的未来发展建言献计,汇集了各位领导与嘉宾的真知灼见,承载了大家对校外教育未来发展与合作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探讨了世博文化背景下校外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谋划了校外教育的美好明天。
“一切始于世博。” 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拉开帷幕,后世博时代即将来临,对于校外教育来说,这次论坛的召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向未来,校外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青少年,将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时代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