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稿件
中小企业抱团发展 打造绿色建筑联盟
来源:解放日报 2014-06-25
图1 亚泽公司承建的京沪高铁虹桥枢纽屋面效果图
图2
亚泽公司承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艺术中心屋面效果图
图3
上海联创公司设计的山东枣庄文体中心效果图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更多的取决于企业家能否跟上时代创新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考验着政府的智慧,更考验政府能否在服务转型上走得更远。为此,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中小企业办委托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联合开设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家培训班。目标是培养一支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够踏实经营的企业家,能够在“专精特新”领域发展成为隐形冠军,打造成百年老店。目前,已经先后开设16个班级,培训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家1000余名。
企业家培训班不但是企业家充电的课堂,更是中小企业抱团成长、取长补短的平台。如今,每个班级在线上都建立了微信群,已经形成定期的交流机制。在相互交流中,这些企业家同学更是根据行业发展,实现了抱团发展。日前,在绿色建筑领域,集合30多家企业“专精特新”绿色建筑企业联盟正在筹建,联盟的宗旨是立足绿建企业、服务绿建企业、发展绿建企业。
这些企业从上游的设计规划、到建筑节能产品及控制、再到幕墙屋面的设计,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一家有生意,可以推荐其他联盟企业共同参与,实现多赢。
市中小企业办表示,鼓励企业联合抱团发展,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把“绿建”打造成一个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联创建筑设计:
“1+1=1”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
从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到遍布各个城市的万达广场及城市综合体,再到京沪、京广、沪宁、沪杭、沪蓉及沪昆高铁等沿线30多个站房,背后的设计者不是“国字头”的设计公司,也不是跨国设计巨头,而是上海的一家民营设计企业——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8年前,几个年轻人敏感地捕捉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讯号,走到一起。他们有的从海外归来,有的来自央企设计院。放下往日舒舒服服的日子,这群年轻人在上海杨浦一座商务楼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回想往事,公司总裁王茂廷感慨万千,当时面对强大的国有设计院,民营设计公司的发展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他用两无形容民营企业的状态,“没有依靠,没有主管”。“没有依靠”,所有事情要自己支撑,要生存就要拼尽全力。“没有主管部门”,则意味着没有干预,没有约束,不受外界影响,可以“野蛮”生长。
谈及联创的成功,王茂廷表示,“关键是始终有一个核心理念贯穿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那就是“专注”。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设计这一核心业务。”尤其在2004年至2010年的短短6年间,公司成长了10倍,并从上海众多的设计公司中脱颖而出,发展到2000多人规模,连续5年排名上海民营设计企业第一名,全国第二。
如今的上海联创,已是一家全方位、多元化、国际化的设计公司。拥有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城乡规划乙级资质、风景园林乙级资质;联创也成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也是上海市经信委中小办重点培育的企业。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上海万科总部、中共二大会址及纪念馆文物修缮改建工程、上海证大五道口金融中心都是联创对这个城市文化的最好诠释。王茂廷表示,联创到目前为止,或者说未来的发展当中也只有设计两个字。设计这个核心业务现在和将来都会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不会选择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只有专注才能创造价值。
至于联创的成功,让联创人引以自豪的是“1+1=1”战略。王茂廷表示,该战略定位是走一种中间路线,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简言之,既有别于国内主要建筑设计公司大量从事后期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发展现状,又区别于国际老牌设计公司只能关注于前期方案创作创意的传统业务分工。“实质就是努力避免残酷的同质化竞争。”
联创从创新和技术实现这一战略。目前,联创已组建了国际化的创新设计团队,现有包括来自南北美洲、欧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外籍设计师。
王茂廷表示,联创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两个10年来概括。第一个10年就是专注做好“1+1=1”的战略定位;第二个10年就是推动联创向新的高度迈进。实现“1=1+1”新战略思路的转移。新的“1=1+1”战略思路可以理解为,未来的联创就是现在的联创再加上一家属于自己控股的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将其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运营经验和优秀设计人才储备进行共享和升华,助推联创全球化视野的开拓与实践。
上海龙创节能:
中国建筑领域的节能高手
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中国领先的建筑能源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龙创节能的发展之路成为以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代表,对上海乃至中国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和引领作用。
1997年,“70后”公司董事长曹文龙从 北 京林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成为一名“无冕之王”,记者职业使他学会了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一年后他辞职来到上海,到一家IT企业做销售。这段经历,让他发现自己有着对市场敏锐的直觉。20世纪末,能源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高度,各国都纷纷制定出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他认为“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我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对生态环境压力大的重大挑战。曹文龙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最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
于是,毕业刚两年的他开始走上创业之路,他盯准了当时最有技术含量的建筑智能化领域,并着重于开展建筑节能事业,创立上海龙创自控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龙创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致力于建筑节能与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曹文龙带领创业团队,专注于学习和掌握行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并很快成为业内专家,赢得行业中一些先进产品生产和销售商的认可与青睐。之后,他们通过与各大知名厂商的战略合作,为建筑提供包括配电产品、储能和新能源产品、暖通空调产品、高效光源和遮阳设备、楼宇自动化控制产品在内的先进节能产品。
在发展过程中,曹文龙敏锐的发现,合同能源管理(EMC)这种新型节能机制的市场机会。据了解,合同能源管理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管理服务,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已成为一种新兴节能产业。基本模式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约定节能目标,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这种新型节能模式,可显著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龙创成为国内第一批进入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公司,而这也让公司成功实现转型。现今,龙创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流程,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实施、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确保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龙创也成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颁发的第一批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先进企业。
在推广过程中,龙创发现很多企业难以承担节能系统初期的巨额资本投入。如果一次性利用现金采购节能资产,会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不能实现最佳的流动性潜力。
资金成为制约中国节能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龙创开始积极寻求与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可靠的设备融资解决方案,提供各种租赁服务,如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销售回租、公平市场价格租赁和其他特定需求提供的量身定制的融资解决方案,业务面向医疗、工业制造、建筑、能源以及绿色金融等行业,形成了成熟的龙创金融服务体系。
龙创成功的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帮助客户节省了流动资金,提升了财务灵活性,保持银行现有的信用额度,便于实现设备的技术更新,更有利于节能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技术+金融”的商业模式,使其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逐步覆盖到大型公共建筑、机场、轨道交通、酒店、住宅、工业等行业。
亚泽金属屋面:
专注建筑之巅的“领跑者”
提起亚泽,对外行来说,也许听都没听过。但提起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世博中国馆、京沪高铁上海虹桥枢纽站等一座座城市标志性建筑,则无人不知。而这背后,就隐藏着上海亚泽新型屋面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为这些城市地标戴上美丽“帽子”的,就是亚泽。
公司总裁钟俊浩,曾是加拿大铝业公司产品代理商。但在代理的过程中,颇具市场洞察力的钟俊浩发现,用于建筑幕墙的Alcan产品一直是西方建筑屋顶使用的最佳产品,其特点是铝质软,怎么折都不易断裂,同时咬合非常严密,德国人还给它起了个外号——“拉链”。作为屋顶材料,“拉链”既不漏雨也不会生锈腐烂,在欧洲建材市场销售火爆,因此加拿大铝业公司希望这个产品也可以在中国内地销售。
但是从加拿大来的是整卷的铝材,是材料而不是成型的半成品;这个产品在作为屋顶材料使用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物需要做好造型,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设备,无法加工制作。同时,市场的空白也预示着广阔发展空间。下定决心,钟俊浩从一个国外产品的代理商变成了合作的加工方,从此进入屋面行业,涅磐重生开创了亚泽的新纪元。
此时,国内的建筑物不再是方方正正的建筑结构构思,而是造型独特,融入了美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的全新创意。2007年,带领团队承接了国内最难实现的建筑屋面系统——鄂尔多斯博物馆,从而开创了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 “科技亚泽”。钟俊浩回想起这桩买卖,仍感慨万千,这也开启了亚泽向异型屋面进军的号角。
此后,亚泽又先后拿下鄂尔多斯机场航站楼、新疆喀什机场航站楼项目。随着国内影响的扩大,亚泽的身影也镶嵌在国外建筑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艺术中心、阿尔及利亚国家体育馆等让亚泽装饰的更加多姿多彩。
2010年世博会上,亚泽更是大放异彩,中国馆、世博轴、国家电网馆、铁路馆、万科馆让亚泽一举奠定行业领先的地位。
亚泽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息,2012年由于国家政策大环境的原因,亚泽高瞻远瞩确定发展太阳能新能源的方向。钟俊浩表示,虽然在2012年太阳能屋顶电站还不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政策也还不明朗,但是亚泽人有着超前的市场嗅觉和超乎常人的睿智;在太阳能行业处于低谷时,大刀阔斧挺进太阳能行业,诠释着新能源的创新与发展。今年,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明朗和支持力度的提高,亚泽再次迎来了划时代的飞跃,亚泽推出全新的“太阳能电站屋面专用板”,并承接了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和建筑一体化系统集成项目,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今年,亚泽还确定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发展方向——“走出去”。钟俊浩表示,亚泽不单单是一家中国公司,而且要做成跨国公司。这样的转变源自去年的一次德国考察。在德国考察期间,钟俊浩发现一家曾在国内被亚泽挤压的没脾气的德国企业,竟然打入了索契冬奥会,拿到4个馆的屋面项目,而中国企业却一个馆都没有拿到。“经过这几年在国内的发展,原以为把外企彻底打败了,没想是人家不和你玩了。”
钟俊浩表示,德国之行不但给亚泽一个警醒,也让亚泽有了着眼世界的全局观念和全球竞争意识。“走出去”,亚泽再一次的调整方向。“中美洲、非洲、东南亚、俄罗斯都是亚泽潜在的市场,等待着亚泽人去开发和占领。”
安科瑞电气:
专注智能电网的“行业专家”
让每一度电都用到实处,这是智能电网带来的改变,也是公司发展的明天。如今,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向着这样的目标挺进。
作为绿色建筑联盟的成员单位,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智能电网用户端提供智能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等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国内少数几家领先企业之一。
据了解,公司自2003年6月成立以来,专注于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低压电力有源滤波装置、电能分项计量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医疗IT配电系统、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提高客户用电效率和用电安全。
正是在智能电网领域的深耕细作,让安科瑞商标和产品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上海世博工程、广州亚运会工程、援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工程、京津高铁电力监控、敦煌10MW光伏示范电站、中国银行浦东数据中心、印度50万吨焦化等国内外重大项目中,市场反响良好。
公司董事长周中表示,ZigBee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成为公司创新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标志。
早在2005年,公司网络电力仪表项目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时,复旦大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的涂时亮教授建议,要做好ZigBee模块的技术应用研发工作,2009年公司申请了专利。据了解,在智能电网用户侧的电能管理中采用这种无线模块的,安科瑞应该是第一家。
周中表示,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公司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专注于做能耗监测的应用。据周中介绍,安科瑞的网络电力仪表,涵盖了电网用户侧的测量、计量、监控、诊断、保护。电力仪表跟智能电网、跟物联网挂上钩的企业很少。市场中,首先看到的是防盗、食品、智能交通市场,但这些应用跟工矿企业、建筑楼宇、基础设施的能源管理、电力监控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因为用户端消耗着电网80%的能耗,这一块是大有文章可做。
目前物联网发展如火如荼,安科瑞在物联网产业有何竞争优势?
周中表示,现在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公司把电力仪表已经细分化,分为电能计量管理仪表、监控与保护仪表、电气安全仪表,这也首开行业先河;而且这方面的产品都已经系列化。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呢?周中解释说,电网终端用户各种各样,有基础设施用户,如机场、港口、公路等;也有工矿企业用户,如建材厂、钢厂、煤矿等;也有建筑楼宇客户,像政府机关、体育设施、商场、宾馆等。因此,与电网的“发电、输电、变电”环节不同,终端用户需求各不相同,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安科瑞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任何客户的不同需求,所以在电网用户端的电力传感器方面,优势明显。
随着经济发展,用电量越来越大,电荒引起的拉闸限电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用户端电力参数采集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节电决策缺乏科学数据,随意性较大。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广泛应用后,通过对监测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用户可以找出高耗能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节能减排的决策过程将变得更加科学。
周中认为,从长远来看,用户端消耗的电能是整个电网的80%,推进智能电网用户端的智能化建设,从而提高用能效率,提高用电安全,意义重大,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