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稿件

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圆“百年老店梦”?

来源:上海商报 2014-06-25

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在德国解码隐形冠军


 

image

上海市中小企业办公室主任吴文(左)与赫尔曼·西蒙教授。

 

image

研修班学员在亚琛工大传动研究所参观。

 

  经过多年的培育,近1500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脱颖而出,努力尝试和探索成为中国的“隐形冠军”。日前,在市中小企业办公室的组织下,本市17位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参加了为期八天的德国研修班培训,本报记者随团考察。此次培训,通过参加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授课、聆听西蒙教授的专题讲座,对德国“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学习、研究德国百年中小企业的生存理念、管理经验以及企业运营的特色,探索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和市场之路,以实现自身企业的“百年老店梦”。

  德国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和产学研

  在亚琛的第一天,研修班学员在亚琛工业大学这座欧洲久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中,学习创新管理和质量管理理论。

  亚琛工大经济系主任Paape教授的讲座主题是“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的创造力”。他用一幅幅漫画,启发了研修班学员对企业文化与创新关系的思考。使学员们认识到:在创新过程中,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非常重要。企业创新,需要提升员工的动力,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重视团队建设,等等。

  亚琛工大生产测量技术和质量管理系Antons博士为研修班学员作了主题发言:“创新的新途径——德国机械工程的开放式创新”。他介绍了广播检索(Broadcast Search)这一获取解决方案的新方法。Antons博士通过Nine Sigma平台,对德国机械行业的开放式创新进行了探索。结果5份征求建议书获得了来自不同供应方的95份解决方案,其中42份来自工业界,32份来自大学,21份来自其他领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85%来自北美和欧洲。这一做法拓宽了企业获取创新解决方案的来源,在内容上也有创新。

  Antons博士在总结时认为,德国的科研投入强度高,大部分研发集中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械工程对德国经济非常重要。目前,德国机械工程企业正在不断寻找更多新的有效方法进行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广播检索都是具有潜力的创新途径。通过广播检索解决技术挑战是与德国企业建立合作的新途径。并且含有新的技术方案。

  德国制造是品质的象征。工程师博士Schmitt为研修班学员讲授了质量管理基础原理&六西格玛。他详细解读了亚琛工大质量管理模式,从核心元素到企业结构和任务的设计框架,再到操作实践,并结合汽车制造行业和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研修班学员来到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动力与传动技术研究所(IMF)。研究所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实验室。这里的两台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一台机器人是为残障人士设计的,可以灵活转向,并具有及时停止的功能,可以保护残障人士。还有一台机器人,具有灵敏的手臂和手指,可以感知物品所在位置,调节方向后将其搬起并进行组装。研修班企业家上海东升焊接集团董事长胡成平看到这些装置十分兴奋。东升目前正在向机器人产业转型,此行正有考察德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并引进技术之意。据胡总介绍,这些机器人装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回国后他就安排人员赴德洽谈技术转让事宜。

  在IMF研究所,研修班学员对德国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也十分赞叹。研究所1/3的人员主要从事工业项目,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教师任教3-5年后都必须到企业任职。这些做法使研究所的研究内容能够紧贴企业需求,也使研究力量能更好地被中小企业所利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是德国企业保持技术领先的一大“法宝”。

  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管理和质量管理,让考察团企业家感触颇深。研修班学员在讨论学习体会时表示,德国的校企合作的办法,启发了中国中小企业家的思维方法,创新管理的重点就应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搭建从研发-产业-市场的创新链。学员们感到,德国的校企合作是真正做到市场化的,研发项目所需的资金不是靠行政拨款,而是靠企业资助;靠高校师生的智慧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基础研究,则根据项目,由相关的基金出钱。

  研修班企业家谈道,中国的高校与企业之间往往缺一个应用环节的中间地带,中国中小企业要解决如何与高校结合,需要搭建平台,让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地。

  在IMF,研修班企业家、上海北卡医药技术公司董事长康立涛切身体会到为什么德国的机械做得如此出色,一个简单的传动,他们能够做出上千种模型,其核心是用自动化解决人力的问题,设计制造出最出色的自动化工具和机器。

  如何成为“隐形冠军”?

  此次德国考察培训班成员有幸聆听了德国著名的管理思想家、“隐形冠军”之父、世界极负盛名的管理大师、《隐形冠军》一书作者——赫尔曼·西蒙教授的授课。

  西蒙教授为培训班学员进行了两方面的培训:一是“隐形冠军”之路;二是价值型的价格策略。前者是一种坚韧和专注,后者是一种生存方式,通过品牌、质量和高附加值的价格来摄取高于行业的利润,来获取公司的长远发展与生存。有培训班学员感慨:与国内企业的恶性扎堆竞争相比,他们的策略让我们深思。

  西蒙教授在授课时首先讲道,全球化仍是中小企业增长力之一。他介绍说,中国和德国是全球化收益最多的国家,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在国际化公司500强企业中(2012年统计数据),美国企业有132家,中国企业为89家、德国企业为29家,然而,中国68%的出口量来自于员工少于2000人的出口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德国70%的出口量来自中型企业。西蒙教授指出,只有最强的企业才出口东西。

  对于广泛关注的何谓“隐形冠军”?西蒙教授如此表述:“世界市场前三位或者是本地区市场的老大;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50亿元欧元;在公众视野中不显眼。

  西蒙教授在分析全球现有的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构成时指出,其中一半来自德国,为1307家;中国目前虽不是很多仅为68家,但有潜力的企业不少,这需要时间。

  西蒙教授介绍说,15年来,德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120万个就业岗位;年销售额增幅超10%;市场占有率显著增长。

  在讲到如何才能成为隐形冠军时,西蒙教授指出:一是具有很强的生产基础;二是创新能力;三是成本竞争力。

  西蒙教授强调,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尤其是出口规模与企业的大小没有关系。

  “隐形冠军”的生存理念?

  一是专注和深度才能引领世界水准。全球的隐形冠军为何会成功呢?西蒙教授回答时指出,成功总是从雄心壮志开始。隐形冠军企业追求成长并成为市场领导者,目标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这些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不是撞好运,而是从创业开始就设立高远目标,占据竞争最强的市场,居世界领先,这是一种深度上的领先,从而成为行业的标杆,制定行业标准,并且着眼于未来,考虑未来市场的需求。”

  西蒙教授指出,隐形冠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企业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成最好的,不做其他事。

  西蒙教授强调指出,隐形冠军企业主要关注他们的技术和市场,通过深度的价值链,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并且保护他们的核心技术。隐形冠军企业不相信外包,核心竞争力都源于自身,企业产品的所有零部件标准,往往就是行业标准。例如生产某款洗衣机的公司,它们的产品比同行贵10%,但产品的寿命在20年以上。

  这次在威乐(WILO)公司考察,上海邦浦实业集团董事长谢芳提出有意为WILO公司做OEM(代工生产)。

  二是全球化视野推动企业迅速成长。西蒙教授指出,全球化是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之一,隐形冠军企业兼顾产品和技术以及全球销售和市场,全球化战略是他们成长的助推器,他们通过子公司服务于目标市场。

  在此次考察培训中,考察团成员走访了具有140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全球领先的水泵和水泵系统制造商之一——威乐公司(WILOSE)。据介绍,威乐从一个家族企业,做成现在的大型国际化集团企业,在全球拥有16个生产基地,60家分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2亿欧元。全球员工7500人,在华工厂员工800人,年产值达到9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威乐正在考虑下一个140年的战略,目前从全球化、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加剧、节能减排、智能化、国际化、创新力等6个方面重点关注下一个20年全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是创新是打败强敌的杀手锏。西蒙教授认为,“隐形冠军”的条件之一就是创新能力,据西蒙教授在讲课时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2012年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申报专利)方面,德国中小企业位居全球首位。

  西蒙教授指出,创新力和客户紧密度是隐形冠军企业的最大优势,他们的战略是价值驱动,而非价格驱动;隐形冠军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每千名员工有31项专利,创新能力高于大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强项表现为:特别接近客户,客户接触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产品虽价格高,却不赚快钱,不打价格战,目标长远。这些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启发的作用。

  考察学习期间,学员们参观考察了具有86年历史的在医药行业全球排名第35位的UCB制药公司,该公司依靠不到10个药品,年销售额34亿欧元,2013年税前利润为6.89亿欧元,25%用于研发,据称这在行业内不算是很高的水准。

  据介绍,UCB从一个小企业慢慢做到今天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跨国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们通过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通过采用创新的方式进行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的研究与开发,始终处于先行者的地位。当学员企业上海北卡医药技术公司董事长康立涛问道UCB的研发成本如何控制得这么好?UCB回应:研发自己做,开发则与其他机构合作。

  让培训班学员感慨的是,UCB自豪的不是企业的销售与利润,而是自己的特效产品,以及公司给员工带来的稳定、安全和足以自豪的工作氛围。

  四是员工至上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西蒙教授认为,隐形冠军企业的员工实际做得多、执行力强、素质高、人员流动率低。培养技工,已成为德国工业成功的秘密之一:一周5天,技工3天跟师傅上班,2天在学校上课。“在中国的常熟武进也有企业引进这种做法,培养青年技工。”西蒙教授指出,全球化竞争的关键不是价格,而是人才。

  考察培训让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德国的产业工人和公司员工也是企业文化传承、技术传承和企业发展创新的动力。德国的产业工人从中学毕业就开始接受培训了,他们把企业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以进入家族企业为荣。稳定的受过良好培训的员工是德国一个企业最大的本钱。

  谈到隐形冠军的领导层,西蒙教授介绍说,他们体现公司的目标明确,价值观清楚,原则性强但应变能力也强,CEO平均执掌20年。

  学员们考察的UCB公司,提倡“激情、创新、包容、开拓、尽职”的企业文化,对750名员工上下班从不打考勤卡,完全靠信任。公司鼓励员工提出好的建议,体现个人价值,非常注重关爱员工,安排员工体检、举办兴趣小组活动,公司拥有自己的5000平方米的全天候幼儿园。

  考察中发现,德国有上千家的家族企业,如何激励家族传承人?如何激励非家族员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中长期规划发展,拥有企业与员工的能力一起增长的信条,努力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所以,不少企业表现为不赚快钱,企业主考虑的是下一代的传承和发展,而非仅仅是利润增长,同时激励员工相信企业是持久发展的。所以,在德国为企业服务超过20年的员工很多。

  此次考察中的威乐公司(WILOSE),已有140年的历史,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年销售额12亿欧元,2009年-2013年销售额增长3.7%。为了实现家族企业的长治久安,公司建立一个基金会,由股东持股90%,这90%是不能出售的,余下的10%,基金会每年按其60%用于分红,40%用于投资。

  正是有了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的战略考虑,德国的许多企业都有类似的企业价值观:忠诚、亲如一家、主人翁精神、追求卓越。像此次考察过的威尔公司(WILOSE)、IMF公司(2006年被评为隐形冠军、最佳创新者和最佳雇主)、西马克公司,在2009年欧债危机中,当销售额或合同订单数出现大幅下滑的危局时,这些“百年老店”的业主没有辞退一名员工。

  中国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经过多年的培育,近1500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脱颖而出,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努力成为中国的“隐形冠军”。这近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有446家企业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隐形冠军”;61.7%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58.3%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83%的企业产品具有专注自身领域、深耕细作、独树一帜的特点,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然而,能成为全球“隐形冠军”的,上海仅有3家。因此,上海、中国亟需培育更多的国家级、世界级“隐形冠军”。

  如何才能成为“隐形冠军”呢?中德中小企业区别在哪里?在网络经济、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考量“隐形冠军”?“隐形冠军”如何打品牌?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