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吴建良东方网访谈实录

2014-09-12 09:56

image

  为了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面貌,东方网推出相关系列访谈。松江以“争先创优打基础宜居乐业惠民生”为主题,作为第三站参与此次活动。此次访谈以群众最需要、最不满意的地方为突破口,以正面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解答各单位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2014年9月11日周四下午13:30-14:15,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吴建良做客东方网,介绍石湖荡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东方网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东方网带来的“争先创优打基础宜居乐业惠民生”系列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一茗。石湖荡镇地处上海松江区西南隅,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水清气净的小镇,今天让我们跟随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吴建良走进石湖荡、认识石湖荡。


  吴建良: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走进东方网演播室,和各位网友一起交流,为大家介绍我们美丽的石湖荡。


  主持人:节目一开始给大家介绍一下石湖荡的基本情况吧。


  吴建良:石湖荡镇是2001年由原来的石湖荡镇和李塔汇镇两镇合并而成,43.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3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8万。介绍石湖荡镇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是一张名片、五大特色。
  “一张名片”就是“浦江之首”,大家都知道我们松江有“三张名片”——“沪上之巅”、“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指的是佘山旅游度假区,“上海之根”指的是广富林文化遗址,“浦江之首”就说的我们石湖荡镇,黄浦江母亲河的起源地,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地理位置。
  “五大特色”概括起来我们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交通要镇,石湖荡镇是上海通往西南方向主要交通要镇,是上海途径西南方向的必经之地,无论是公路、铁路、水路,都必经石湖荡镇。公路有沪杭高速、S32申嘉湖高速、同三高速这三条高速公路贯穿我镇。铁路方面有沪昆铁路、沪杭铁路。从水陆来说,有黄浦江、斜塘江、圆泄泾、横潦泾,是上海进出江苏、浙江的必经之地。
  第二个特色是历史古镇,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我们有唐代的塔,宋朝的寺、元代的松、明朝的庙、清朝的碑。唐朝的塔是我们石湖荡的李塔,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个儿子赵王李明当初入苏州刺史时所建,这座塔塔高一共七层,总高度40.94米,是石湖荡镇见证松江历史的很好见证。第二个就是宋朝的寺,我们石湖荡镇延寿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由宋朝开始建寺。第三个就是元代的松,石湖荡有一个号称“江南第一松”,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杨维祯亲手所植,距现在有700多年历史,传说中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亲笔命名为“江南第一松”。明朝的庙是石湖庙,也是我们石湖荡名字的由来,在宣统元年石湖荡铁路建成的那一年1909年的时候,把原来的石湖庙和湖荡村命名为石湖荡车站,形成了石湖荡。再一个就是清朝的碑,就是《渔课碑记》,为宋氏家族交纳渔税所立的碑文。
  第三个特色就是产业重镇,三次产业在石湖荡镇都有基础、有规划、有空间、有比重。第一产业,我们有相当比重的农业基本保护区,产量在松江占有相当的比重;工业起步也比较早,很早就形成了工业园区,被市里规划为104个工业园区之一;第三产业正在积极地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所以三次产业在石湖荡镇都有比重、有规划、有空间。
  第四个特色就是石湖荡镇是一个生态小镇,可以用“三多三少”三句话来概括,即地多人少、林多厂少、水多废少。地多人少,全镇43.8平方公里人口有5.8万,在松江区乃至上海市单位人口总数还是比较低的,所以人口密度比较低。林多厂少,我们镇林地面积近1万亩,占到全镇耕地面积接近1/3,所以林地面积非常多,生态环境非常好。厂少,由于历史交通的原因,企业不是很多。水多废少,我们镇四面环水,四条主河道环绕我们石湖荡镇,把整个镇的生态资源做得非常漂亮。我们也有农业的特色产品,主要有五大特色产品。一个是农家豆制品,在松江有一句话叫做“农家豆制品、塔汇最有名”,讲的是我们李塔汇的豆制品在松江人心目中是非常好的,保持着传统的风味。第二个农产品就是优质大米,也用一句话讲“好大米,长荡里”,就是我们石湖荡产的大米都是非常优质的大米。第三个优质农产品就是野生的水产,也用一句话讲叫做“要吃野生鱼,请到小独屿”,小独屿就是黄浦江上唯一的一个小岛,就在我们石湖荡镇,在这个岛上架了一张“江南第一网”,占地面积近11000平方米,通过这张大网捕捞黄浦江的野生鱼类,所以野生鱼类在这里是独一为二的,别的地方吃不到。第四个特色就是有机蔬菜,我们“千亩蔬菜净水栽”,就是近1000亩的蔬菜全部都是通过净化的矿泉水种植的,没有农药,全部用有机的杀虫灯进行除虫,所以石湖荡的蔬菜真正称之为有机蔬菜。第五个特点就是农家小糕点。这五个方面的特色农产品非常出名。
  最后一个特色是魅力之镇,我们石湖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把生态环境打造成养生的休闲产业,把未来的石湖荡做成“一镇两貌”,很有希望,满足上海市民需求。
  
  主持人:听了吴书记的介绍,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真的太美了。刚听到“石湖荡”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非常诗情画意,听了吴书记详细的介绍后,相信在广大网友心目当中美丽乡镇的形象也勾勒出来了,确实是保持着乡村风貌又饱含着文化底蕴,同时不乏现代元素的美丽乡镇。石湖荡镇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也是和镇党委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近期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吴建良:我们石湖荡镇近期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五个加”来展开的,第一个“加”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我们石湖荡镇近期主攻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重点培育生态养生产业,着力调整传统的劣势产业。这是我们基于石湖荡镇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的工作计划,所以要加速发展。近段时间电子商务产业到我们镇里进行洽谈的非常多,传统劣势企业的调整力度也非常大。
  第二个“加”是加大环境治理和集镇建设的力度,把美丽的石湖荡建设的更加美好。近期的重点工作也是围绕三个方面,一个是拆违,第二个是治乱,第三个是种绿,也是近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把历年来的违法建筑通过今年的努力基本上拆除;把乱堆放、废品收购站、跨门店经营等乱象进行整治,把集镇秩序进行有序整理,还老百姓一个美丽小镇的面貌;最后,我们还要种绿,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关键是环境的绿化。所以,我们今年加大集中建设的手段就是围绕三个方面:拆违、治乱、布绿。
  第三个“加”就是加速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转型和创新。社会治理上,要积极推进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为民服务上,要培育民非组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
  第四个“加”就是加紧民生问题的解决,重点解决重难急的、涉及面广的、老百姓意见大的问题,比如说动迁安置房的建设问题,是我们遗留了近五年的历史老问题,我们在年内要解决掉。居住困难问题也是石湖荡涉及面比较广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年也制定相关的措施加以解决。工程建设不规范以及用人不公平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反映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加以规范。
  第五个“加”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从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转变作风、加强监管、探索创新等方面对全镇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让老百姓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后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主持人:刚才吴书记讲到了石湖荡镇近期主要工作的“五个加”,其中的一个“加”是加速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网友们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想问一下吴书记为什么把这项工作列为近期的主要工作呢?


  吴建良:这是我们今年市委、区委的重要工作,也是当今农村社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五个方面较大变化的现实要求。所以,今年党委政府把加速社会治理转型和创新今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当今农村和过去相比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农村地区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没有外来人口,现在上海的农村地区像我们镇已经接近60%是外来人口了,40%是本地人口。所以,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就业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石湖荡镇过去的就业方式基本上以种田为主,无论是老人、中年还是青年,只要没有考上大学的,基本上回到农村以后以务农为主。而现在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农村地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其中青壮年这一块已经几乎都转移到二产、三产上,真正属于务农留下来的人是少之又少,就业的多渠道、多途径,导致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变化是居住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居住的模式由过去单一的住房,一家人家住在一个村庄的农村习惯居住模式,现在变成一家人有多处住宅,多套住房,多个居住点的居住模式。子女住在城市,老人在农村,几乎成为当今农村的居住形态,子女要么双休日回来看看老人,要么逢年过节回来看一下老人,所以居住模式跟传统的居住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个变化是农村目前的环境、治安和管理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农村地区环境面貌越变越差,社会治安越来越复杂,刑事案件频频高发。我们镇发生刑事案件过去可能一年中没有发生几起,现在一个月的案件就是过去一年的量。而发案率最高的犯罪人口基本上是外来人口为主,占了70%左右。再加上农村的违法搭建、外来人员的废品收购点、非法行医点等等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第五个变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老百姓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市、区两级政府都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为民服务也有更高的标准。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必须要对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提出适应形势的转型和创新。


  主持人:看来加速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迫切需求,刚才在您的介绍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您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我们加速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方面,石湖荡镇推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它主要是来解决什么问题呢?


  吴建良: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是解决“八个不”的问题。第一个“不”是要解决管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我们管理过去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最好是部门条线一下子管到社区居民,这个管理模式管理主体十分多,似乎都有人管,但最终无人管,所以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管理主体不明确,这项工作到底找谁,大家相互扯皮,推来推去,最终大家都不会解决。
  第二个就是要解决管理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管理主体,我到底是管哪些区域,管哪些对象,管哪些范围都不知道,似乎这些工作都可以做,但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
  第三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管理的内容不具体的问题,现在农村社会管理内容很多,既有人口的管理,又有环境的管理,又有违法建设的管理,又有社会治安的管理,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方法,内容不是很具体,通过网格化的模式把管理的内容进行具体化。
  第四个需要解决的就是解决指挥不流畅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工作出现问题以后,指挥体系比较混乱,有些找村居领导,有些找政府部门领导,有些找区里面的相关部门等等,到最终由于指挥体系混乱,各自为政,导致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造成多头指挥、相互扯皮、相互混乱,解决效果非常不好。
  第五个需要解决的是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农村社会中间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没有及时的汇报,解决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总结。这些现象是我们管理信息中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第六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管理手段不科学的问题。到信息化社会以后,我们管理手段还是老一套,用人用一支笔用一本本子,跑到每家每户去走。其实现在到了多媒体信息化时代,我们还是手段比较老,特别是对于这些人做好做坏,绩效评估我们无法考证、无法衡量、无法评判、无法监督,感觉到管理手段比较滞后。
  第七个就是要解决待遇不保障的问题。农村网格化管理中间,下面管理人员很多,队伍很多,但是往往由于人员多,待遇得不到很好的统一的保障,有些工作说不给钱但给点钱,说给点钱又让他感觉养不活自己,导致每个人责任心、事业心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这次网格化管理要解决待遇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最后就是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现在很多工作也好,对工作的监督,对人的监督过去是没有机制的,这次希望通过网格化管理对人的监督、队伍的监督、工作的监督进行规范。


  主持人:其实就是明确权利,确保每一寸土地有人管,每一项任务有人落实。那我们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呢?您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下?


  吴建良:好的。松江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全区在全市率先推开了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全区统一的标准,以前在个别乡镇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进行全面的推开。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述这样的管理模式,从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范围来说主要有五句话,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制保障。通过这五句话构成社会治理的组成体系。
  从社会治理要实现的目标来说,也是五句话,也就是指挥统一、部门配合、资源整合、力量下沉、信息共享,也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
  从社会治理的模式来说,主要有两句话,四级联动、四位一体。四级联动就是从区、镇、村、网格方面来说,全区是个大网格,区级层面成立松江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镇级层面成立了中网格——镇联动指挥分中心;从村居来说作为小网格,要求各个村居都成立了社会治理工作站;最后是我们片区的点网格,所以我们实现了四级联动。从“四位一体”的情况来说,主要是要构建四个方面的机制,第一是构建无盲点的问题发现机制;第二是构建全天候的联动指挥体系;第三是要构建全方位的应急处置队伍;第四是要构建全时空的信息支撑平台。


  主持人:这是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吗?刚才您提到了大中小网格、四级联动、四位一体,听上去网格化的管理设计相当完备,做到了全覆盖,那么我们石湖荡镇的网格片区是怎么划分的呢?


  吴建良:石湖荡的网格片区主要式依据人口、房屋、土地为标准,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划分网格片区的,真正做到无空白区域、无交叉重叠,实现全镇、全地域、全空间的网格全覆盖。我们原则上,每个网格上按照150到250户人家进行划分的,常住人口在500-1000人左右,占地面积在500亩到2000亩的范围里面,对于工业园区和集镇商业区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网格划分,我们今年全镇共划分网格66个,目的是让管理更显得加科学,网格全覆盖、人员全定位,这是我们石湖荡镇的网格划分的标准和要求。


  主持人:看来网格的划分确实是相当科学,并且也是符合石湖荡镇实际情况的,那么,我们对网格长是非常感兴趣的,网格长是怎么挑选的呢?


  吴建良:根据石湖荡实际,今年我们制定了网格长录用及管理办法,网格长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必须是居住在本网格内的本地居民担任。就目前转型阶段来说,网格长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由原来村居的基层干部转型而来,就是从事社会管理的基层干部转岗为网格长,比如说原来的村民小组长,原来的社会管理员、联防队员、外口专管员等等,这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转型为新的网格长,从事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这批人群现在占了整个网格长的60%。第二批人群主要是由村居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推荐,由镇的职能部门进行会同考核,面试、笔试,然后产生新录用的网格长,这个比例占到40%左右。这些同志都是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考试,都是持证上岗,通过这样的机制产生的。


  主持人:看来这些网格长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培训的,那么我们的网格长的主要职责有哪些呢?


  吴建良:网格长的主要职责可概括为“四管”、“六员”、“八大类”。“四管”是做到管房、管地、管人、管事。在自己网格区域里把自己所管辖的人口管好,把所有的建筑物管好,把所有的土地管好,把区域里的所有事务管好。“六员”是指网格长的六种身份,让网格长成为信息员、宣传员、指导员、调解员、服务员和监督员。“八大类”是指网格长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从事八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产业管理、民生服务、治安稳定、人口管理、环境治理、管控违法建筑、安全防范、创建宣传等等。这些是我们对网格长的定位和工作内容。


  主持人:网格长的确是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那么,网格长的上一级组织机构:村(居)社区服务站暨网格化工作站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


  吴建良:村(居)网格化工作站设站长1名,由村居的党支部书记兼任;设驻站副站长1名,由行政副主任兼任;下面原则上设3-4名工作人员,同时加了X、Y两个角色,所谓的X就是我们的村居退职还没有退休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干部,在工作站里面工作。Y是国家单位的职能部门,比如说安监、食药监、工商、城管等相关的同志分在我们工作站里指导网格化的全覆盖,履行他们的职责,这是我们工作站的构成。
  我们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主要是负责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要负责网格化工作内容的充实和调整,因为我们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内容和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是随着工作的推进在不断地改变。第二个是要负责对网格长的管理、培训、考核和监督。第三个是要负责解决网格长提交的没办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网格长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网格长解决不了就提交到工作站,由工作站负责解决。第四个就是负责对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各项资料收集、整理、汇总、报送等工作。第五个方面主要是负责落实上级联动指挥中心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对基层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主持人:那么,您刚才讲到了网格长、网格化工作站、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分中心,这三级网格怎么实现联动管理呢?


  吴建良:网格、网格化工作站、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分中心也是社会网格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镇的联络指挥分中心,是社会网格化的业务指导机构,也是全镇开展社会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指挥平台和日常办公机构。
  具体有六项职责,一个是负责全镇的大联动网格化管理工作,12345市民热线群众举报等涉及社会治理的各种事件的受理、分派、流转、协调、调动、跟踪、督办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对相关单位和部门处置情况进行监督。
  二是承担24小时的工作值守、信息上报、防汛防台、民防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是对整个辖区内社会治理信息的汇总、分析和研判,为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
  四是负责全镇网格化管理和综合执法队伍的业务指导、运行监督和管理考核等相关工作。
  五是负责石湖荡镇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六是负责信息的审核、报送、官方微博、微信的发布和管理,以及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应对、处置等工作。


  主持人:那这三者如何实现联动管理的呢?


  吴建良:网格长定期开展日常巡逻,我们规定巡逻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在辖区内从事巡逻工作,每个网格长都配备了一部上报信息的移动终端,还有一本民情工作日志,一本社区网格的基本信息台账和一本有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要求的备忘录。这些是网格长配备的基本装备。
  网格长有能力处理的事情应该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马上上报到社区工作站,由工作站负责处置,并且由工作站将必要的文字、图片、资料上传给镇的联动指挥分中心;如果工作站不能处置的就上报镇的联动指挥分中心,由镇联动指挥分中心马指挥织镇应急处置综合执法队伍处置或报至各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然后把处置情况进行反馈,实现了上下联动的工作职责。如果镇一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上报到区的联动指挥中心,请求区的联动指挥中心协作我们镇来共同处置相关的疑难杂症。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们运用网格化的管理功能实现了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的目标,那么石湖荡在服务群众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呢?


  吴建良:石湖荡镇下一步主要是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路子和新模式,新路子和新模式就是要把政府原来大包大揽的社会服务所有工作逐步转型为社会化、市场化的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现在正在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要让政府实现购买服务必须要把这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培育的比较健全、发育的比较成熟,如果没有成熟的社会组织,政府的各类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还是有难度的。所以,今年一年我们重点培育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像专业从事保绿工作的,专业从事保洁工作的,专业从事助老工作的,专业从事助残工作的等等,这些社会组织我们想大力发展和积极培育。通过培育社会组织,通过转变政府的服务模式,让我们的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百姓,让我们的老百姓更加享受政府优质服务的资源,让我们老百姓更加满意。这是我们实现服务转型的重要抓手和手段,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听完吴书记关于石湖荡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介绍后,网友想必对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也充满了期待,在体制机制健全的情况下,石湖荡的社会环境会越来越安定,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和睦。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节目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吴书记的光临。


  吴建良: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吴建良东方网访谈实录

2014年9月12日 09:56

image

  为了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面貌,东方网推出相关系列访谈。松江以“争先创优打基础宜居乐业惠民生”为主题,作为第三站参与此次活动。此次访谈以群众最需要、最不满意的地方为突破口,以正面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解答各单位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2014年9月11日周四下午13:30-14:15,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吴建良做客东方网,介绍石湖荡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东方网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东方网带来的“争先创优打基础宜居乐业惠民生”系列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一茗。石湖荡镇地处上海松江区西南隅,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水清气净的小镇,今天让我们跟随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吴建良走进石湖荡、认识石湖荡。


  吴建良: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走进东方网演播室,和各位网友一起交流,为大家介绍我们美丽的石湖荡。


  主持人:节目一开始给大家介绍一下石湖荡的基本情况吧。


  吴建良:石湖荡镇是2001年由原来的石湖荡镇和李塔汇镇两镇合并而成,43.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3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8万。介绍石湖荡镇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是一张名片、五大特色。
  “一张名片”就是“浦江之首”,大家都知道我们松江有“三张名片”——“沪上之巅”、“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沪上之巅”指的是佘山旅游度假区,“上海之根”指的是广富林文化遗址,“浦江之首”就说的我们石湖荡镇,黄浦江母亲河的起源地,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地理位置。
  “五大特色”概括起来我们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交通要镇,石湖荡镇是上海通往西南方向主要交通要镇,是上海途径西南方向的必经之地,无论是公路、铁路、水路,都必经石湖荡镇。公路有沪杭高速、S32申嘉湖高速、同三高速这三条高速公路贯穿我镇。铁路方面有沪昆铁路、沪杭铁路。从水陆来说,有黄浦江、斜塘江、圆泄泾、横潦泾,是上海进出江苏、浙江的必经之地。
  第二个特色是历史古镇,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我们有唐代的塔,宋朝的寺、元代的松、明朝的庙、清朝的碑。唐朝的塔是我们石湖荡的李塔,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个儿子赵王李明当初入苏州刺史时所建,这座塔塔高一共七层,总高度40.94米,是石湖荡镇见证松江历史的很好见证。第二个就是宋朝的寺,我们石湖荡镇延寿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由宋朝开始建寺。第三个就是元代的松,石湖荡有一个号称“江南第一松”,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杨维祯亲手所植,距现在有700多年历史,传说中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亲笔命名为“江南第一松”。明朝的庙是石湖庙,也是我们石湖荡名字的由来,在宣统元年石湖荡铁路建成的那一年1909年的时候,把原来的石湖庙和湖荡村命名为石湖荡车站,形成了石湖荡。再一个就是清朝的碑,就是《渔课碑记》,为宋氏家族交纳渔税所立的碑文。
  第三个特色就是产业重镇,三次产业在石湖荡镇都有基础、有规划、有空间、有比重。第一产业,我们有相当比重的农业基本保护区,产量在松江占有相当的比重;工业起步也比较早,很早就形成了工业园区,被市里规划为104个工业园区之一;第三产业正在积极地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所以三次产业在石湖荡镇都有比重、有规划、有空间。
  第四个特色就是石湖荡镇是一个生态小镇,可以用“三多三少”三句话来概括,即地多人少、林多厂少、水多废少。地多人少,全镇43.8平方公里人口有5.8万,在松江区乃至上海市单位人口总数还是比较低的,所以人口密度比较低。林多厂少,我们镇林地面积近1万亩,占到全镇耕地面积接近1/3,所以林地面积非常多,生态环境非常好。厂少,由于历史交通的原因,企业不是很多。水多废少,我们镇四面环水,四条主河道环绕我们石湖荡镇,把整个镇的生态资源做得非常漂亮。我们也有农业的特色产品,主要有五大特色产品。一个是农家豆制品,在松江有一句话叫做“农家豆制品、塔汇最有名”,讲的是我们李塔汇的豆制品在松江人心目中是非常好的,保持着传统的风味。第二个农产品就是优质大米,也用一句话讲“好大米,长荡里”,就是我们石湖荡产的大米都是非常优质的大米。第三个优质农产品就是野生的水产,也用一句话讲叫做“要吃野生鱼,请到小独屿”,小独屿就是黄浦江上唯一的一个小岛,就在我们石湖荡镇,在这个岛上架了一张“江南第一网”,占地面积近11000平方米,通过这张大网捕捞黄浦江的野生鱼类,所以野生鱼类在这里是独一为二的,别的地方吃不到。第四个特色就是有机蔬菜,我们“千亩蔬菜净水栽”,就是近1000亩的蔬菜全部都是通过净化的矿泉水种植的,没有农药,全部用有机的杀虫灯进行除虫,所以石湖荡的蔬菜真正称之为有机蔬菜。第五个特点就是农家小糕点。这五个方面的特色农产品非常出名。
  最后一个特色是魅力之镇,我们石湖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把生态环境打造成养生的休闲产业,把未来的石湖荡做成“一镇两貌”,很有希望,满足上海市民需求。
  
  主持人:听了吴书记的介绍,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真的太美了。刚听到“石湖荡”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非常诗情画意,听了吴书记详细的介绍后,相信在广大网友心目当中美丽乡镇的形象也勾勒出来了,确实是保持着乡村风貌又饱含着文化底蕴,同时不乏现代元素的美丽乡镇。石湖荡镇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也是和镇党委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近期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吴建良:我们石湖荡镇近期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五个加”来展开的,第一个“加”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我们石湖荡镇近期主攻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重点培育生态养生产业,着力调整传统的劣势产业。这是我们基于石湖荡镇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的工作计划,所以要加速发展。近段时间电子商务产业到我们镇里进行洽谈的非常多,传统劣势企业的调整力度也非常大。
  第二个“加”是加大环境治理和集镇建设的力度,把美丽的石湖荡建设的更加美好。近期的重点工作也是围绕三个方面,一个是拆违,第二个是治乱,第三个是种绿,也是近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把历年来的违法建筑通过今年的努力基本上拆除;把乱堆放、废品收购站、跨门店经营等乱象进行整治,把集镇秩序进行有序整理,还老百姓一个美丽小镇的面貌;最后,我们还要种绿,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关键是环境的绿化。所以,我们今年加大集中建设的手段就是围绕三个方面:拆违、治乱、布绿。
  第三个“加”就是加速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转型和创新。社会治理上,要积极推进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为民服务上,要培育民非组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
  第四个“加”就是加紧民生问题的解决,重点解决重难急的、涉及面广的、老百姓意见大的问题,比如说动迁安置房的建设问题,是我们遗留了近五年的历史老问题,我们在年内要解决掉。居住困难问题也是石湖荡涉及面比较广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年也制定相关的措施加以解决。工程建设不规范以及用人不公平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反映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加以规范。
  第五个“加”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从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转变作风、加强监管、探索创新等方面对全镇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让老百姓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后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主持人:刚才吴书记讲到了石湖荡镇近期主要工作的“五个加”,其中的一个“加”是加速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网友们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想问一下吴书记为什么把这项工作列为近期的主要工作呢?


  吴建良:这是我们今年市委、区委的重要工作,也是当今农村社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五个方面较大变化的现实要求。所以,今年党委政府把加速社会治理转型和创新今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当今农村和过去相比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农村地区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没有外来人口,现在上海的农村地区像我们镇已经接近60%是外来人口了,40%是本地人口。所以,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就业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石湖荡镇过去的就业方式基本上以种田为主,无论是老人、中年还是青年,只要没有考上大学的,基本上回到农村以后以务农为主。而现在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农村地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其中青壮年这一块已经几乎都转移到二产、三产上,真正属于务农留下来的人是少之又少,就业的多渠道、多途径,导致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变化是居住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居住的模式由过去单一的住房,一家人家住在一个村庄的农村习惯居住模式,现在变成一家人有多处住宅,多套住房,多个居住点的居住模式。子女住在城市,老人在农村,几乎成为当今农村的居住形态,子女要么双休日回来看看老人,要么逢年过节回来看一下老人,所以居住模式跟传统的居住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个变化是农村目前的环境、治安和管理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农村地区环境面貌越变越差,社会治安越来越复杂,刑事案件频频高发。我们镇发生刑事案件过去可能一年中没有发生几起,现在一个月的案件就是过去一年的量。而发案率最高的犯罪人口基本上是外来人口为主,占了70%左右。再加上农村的违法搭建、外来人员的废品收购点、非法行医点等等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第五个变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老百姓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市、区两级政府都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为民服务也有更高的标准。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必须要对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提出适应形势的转型和创新。


  主持人:看来加速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迫切需求,刚才在您的介绍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您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我们加速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方面,石湖荡镇推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它主要是来解决什么问题呢?


  吴建良: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是解决“八个不”的问题。第一个“不”是要解决管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我们管理过去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最好是部门条线一下子管到社区居民,这个管理模式管理主体十分多,似乎都有人管,但最终无人管,所以对于一个区域来说管理主体不明确,这项工作到底找谁,大家相互扯皮,推来推去,最终大家都不会解决。
  第二个就是要解决管理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管理主体,我到底是管哪些区域,管哪些对象,管哪些范围都不知道,似乎这些工作都可以做,但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
  第三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管理的内容不具体的问题,现在农村社会管理内容很多,既有人口的管理,又有环境的管理,又有违法建设的管理,又有社会治安的管理,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方法,内容不是很具体,通过网格化的模式把管理的内容进行具体化。
  第四个需要解决的就是解决指挥不流畅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工作出现问题以后,指挥体系比较混乱,有些找村居领导,有些找政府部门领导,有些找区里面的相关部门等等,到最终由于指挥体系混乱,各自为政,导致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造成多头指挥、相互扯皮、相互混乱,解决效果非常不好。
  第五个需要解决的是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农村社会中间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没有及时的汇报,解决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总结。这些现象是我们管理信息中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第六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管理手段不科学的问题。到信息化社会以后,我们管理手段还是老一套,用人用一支笔用一本本子,跑到每家每户去走。其实现在到了多媒体信息化时代,我们还是手段比较老,特别是对于这些人做好做坏,绩效评估我们无法考证、无法衡量、无法评判、无法监督,感觉到管理手段比较滞后。
  第七个就是要解决待遇不保障的问题。农村网格化管理中间,下面管理人员很多,队伍很多,但是往往由于人员多,待遇得不到很好的统一的保障,有些工作说不给钱但给点钱,说给点钱又让他感觉养不活自己,导致每个人责任心、事业心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这次网格化管理要解决待遇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最后就是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现在很多工作也好,对工作的监督,对人的监督过去是没有机制的,这次希望通过网格化管理对人的监督、队伍的监督、工作的监督进行规范。


  主持人:其实就是明确权利,确保每一寸土地有人管,每一项任务有人落实。那我们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呢?您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下?


  吴建良:好的。松江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全区在全市率先推开了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全区统一的标准,以前在个别乡镇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进行全面的推开。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述这样的管理模式,从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范围来说主要有五句话,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制保障。通过这五句话构成社会治理的组成体系。
  从社会治理要实现的目标来说,也是五句话,也就是指挥统一、部门配合、资源整合、力量下沉、信息共享,也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
  从社会治理的模式来说,主要有两句话,四级联动、四位一体。四级联动就是从区、镇、村、网格方面来说,全区是个大网格,区级层面成立松江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镇级层面成立了中网格——镇联动指挥分中心;从村居来说作为小网格,要求各个村居都成立了社会治理工作站;最后是我们片区的点网格,所以我们实现了四级联动。从“四位一体”的情况来说,主要是要构建四个方面的机制,第一是构建无盲点的问题发现机制;第二是构建全天候的联动指挥体系;第三是要构建全方位的应急处置队伍;第四是要构建全时空的信息支撑平台。


  主持人:这是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吗?刚才您提到了大中小网格、四级联动、四位一体,听上去网格化的管理设计相当完备,做到了全覆盖,那么我们石湖荡镇的网格片区是怎么划分的呢?


  吴建良:石湖荡的网格片区主要式依据人口、房屋、土地为标准,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划分网格片区的,真正做到无空白区域、无交叉重叠,实现全镇、全地域、全空间的网格全覆盖。我们原则上,每个网格上按照150到250户人家进行划分的,常住人口在500-1000人左右,占地面积在500亩到2000亩的范围里面,对于工业园区和集镇商业区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网格划分,我们今年全镇共划分网格66个,目的是让管理更显得加科学,网格全覆盖、人员全定位,这是我们石湖荡镇的网格划分的标准和要求。


  主持人:看来网格的划分确实是相当科学,并且也是符合石湖荡镇实际情况的,那么,我们对网格长是非常感兴趣的,网格长是怎么挑选的呢?


  吴建良:根据石湖荡实际,今年我们制定了网格长录用及管理办法,网格长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必须是居住在本网格内的本地居民担任。就目前转型阶段来说,网格长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由原来村居的基层干部转型而来,就是从事社会管理的基层干部转岗为网格长,比如说原来的村民小组长,原来的社会管理员、联防队员、外口专管员等等,这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转型为新的网格长,从事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这批人群现在占了整个网格长的60%。第二批人群主要是由村居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推荐,由镇的职能部门进行会同考核,面试、笔试,然后产生新录用的网格长,这个比例占到40%左右。这些同志都是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考试,都是持证上岗,通过这样的机制产生的。


  主持人:看来这些网格长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严格培训的,那么我们的网格长的主要职责有哪些呢?


  吴建良:网格长的主要职责可概括为“四管”、“六员”、“八大类”。“四管”是做到管房、管地、管人、管事。在自己网格区域里把自己所管辖的人口管好,把所有的建筑物管好,把所有的土地管好,把区域里的所有事务管好。“六员”是指网格长的六种身份,让网格长成为信息员、宣传员、指导员、调解员、服务员和监督员。“八大类”是指网格长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从事八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产业管理、民生服务、治安稳定、人口管理、环境治理、管控违法建筑、安全防范、创建宣传等等。这些是我们对网格长的定位和工作内容。


  主持人:网格长的确是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那么,网格长的上一级组织机构:村(居)社区服务站暨网格化工作站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


  吴建良:村(居)网格化工作站设站长1名,由村居的党支部书记兼任;设驻站副站长1名,由行政副主任兼任;下面原则上设3-4名工作人员,同时加了X、Y两个角色,所谓的X就是我们的村居退职还没有退休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干部,在工作站里面工作。Y是国家单位的职能部门,比如说安监、食药监、工商、城管等相关的同志分在我们工作站里指导网格化的全覆盖,履行他们的职责,这是我们工作站的构成。
  我们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主要是负责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要负责网格化工作内容的充实和调整,因为我们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管理内容和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是随着工作的推进在不断地改变。第二个是要负责对网格长的管理、培训、考核和监督。第三个是要负责解决网格长提交的没办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网格长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网格长解决不了就提交到工作站,由工作站负责解决。第四个就是负责对网格化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各项资料收集、整理、汇总、报送等工作。第五个方面主要是负责落实上级联动指挥中心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对基层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主持人:那么,您刚才讲到了网格长、网格化工作站、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分中心,这三级网格怎么实现联动管理呢?


  吴建良:网格、网格化工作站、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分中心也是社会网格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镇的联络指挥分中心,是社会网格化的业务指导机构,也是全镇开展社会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指挥平台和日常办公机构。
  具体有六项职责,一个是负责全镇的大联动网格化管理工作,12345市民热线群众举报等涉及社会治理的各种事件的受理、分派、流转、协调、调动、跟踪、督办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对相关单位和部门处置情况进行监督。
  二是承担24小时的工作值守、信息上报、防汛防台、民防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是对整个辖区内社会治理信息的汇总、分析和研判,为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
  四是负责全镇网格化管理和综合执法队伍的业务指导、运行监督和管理考核等相关工作。
  五是负责石湖荡镇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六是负责信息的审核、报送、官方微博、微信的发布和管理,以及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应对、处置等工作。


  主持人:那这三者如何实现联动管理的呢?


  吴建良:网格长定期开展日常巡逻,我们规定巡逻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在辖区内从事巡逻工作,每个网格长都配备了一部上报信息的移动终端,还有一本民情工作日志,一本社区网格的基本信息台账和一本有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要求的备忘录。这些是网格长配备的基本装备。
  网格长有能力处理的事情应该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马上上报到社区工作站,由工作站负责处置,并且由工作站将必要的文字、图片、资料上传给镇的联动指挥分中心;如果工作站不能处置的就上报镇的联动指挥分中心,由镇联动指挥分中心马指挥织镇应急处置综合执法队伍处置或报至各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然后把处置情况进行反馈,实现了上下联动的工作职责。如果镇一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上报到区的联动指挥中心,请求区的联动指挥中心协作我们镇来共同处置相关的疑难杂症。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们运用网格化的管理功能实现了社会治理与服务转型和创新的目标,那么石湖荡在服务群众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呢?


  吴建良:石湖荡镇下一步主要是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路子和新模式,新路子和新模式就是要把政府原来大包大揽的社会服务所有工作逐步转型为社会化、市场化的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现在正在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要让政府实现购买服务必须要把这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培育的比较健全、发育的比较成熟,如果没有成熟的社会组织,政府的各类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还是有难度的。所以,今年一年我们重点培育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像专业从事保绿工作的,专业从事保洁工作的,专业从事助老工作的,专业从事助残工作的等等,这些社会组织我们想大力发展和积极培育。通过培育社会组织,通过转变政府的服务模式,让我们的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百姓,让我们的老百姓更加享受政府优质服务的资源,让我们老百姓更加满意。这是我们实现服务转型的重要抓手和手段,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听完吴书记关于石湖荡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介绍后,网友想必对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也充满了期待,在体制机制健全的情况下,石湖荡的社会环境会越来越安定,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和睦。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节目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吴书记的光临。


  吴建良: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东方网 上海频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