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2014-10-27 10:01
罗泾镇有耕地18000多亩,基本农田面积占宝山全区的54%,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的75%以上。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罗泾镇将解决“三农”问题,聚焦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生态优化和农民生活保障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坚持“组织化、规模化、适度多元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将全镇耕地统一流转到集体合作农场经营,全面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连续五年丰产丰收,相继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宝农34”优质大米连续获得上海市优质大米评比唯一金奖,“长江口大闸蟹”蝉联“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评比“金蟹奖”,农业龙头企业宝锦农业科技公司获得市级无公害产地认证,初步形成了“农场+公司+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自然生态建设。覆盖全镇域的农村自然村庄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积极开展以“一河、一路、一宅”为重点的村级生态建设样板评比活动,以点带面推进农村环境美化,实现上海市整洁村全覆盖。积极推进沿江农业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以农业生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是大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征地养老、农保退养人员和农村老年农民养老金。成立特色职业指导工作室“知心阿姨农村帮扶站”,解答农民和征地人员在求职时遇到的问题,引导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并寻找匹配的岗位进行推荐,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各村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健身苑点、村级篮球场和社区事务代理室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全覆盖。积极举办“罗泾地区文艺达人大擂台”等群众性文化系列活动,推进“罗泾十字挑花”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充分发挥“罗泾十字挑花”、“婉娥之乡”沪剧社、“沈同衡漫画”和“萧泾古寺传说”等本土特色文化品牌的作用,成功创建“上海市民间艺术之乡”。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举办了两届罗泾镇运动会,多次承办宝山区“百村篮球赛”,在市、区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并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健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