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日是母亲节。对身为人母者来说,这是一个难得享受的好时光。但一些子女提到给妈妈过节这件事,却是多种滋味在心头。“我的妈妈很早就不在了”,“今年过节,我仍然不能在母亲身边”……对于很多成长在单亲家庭、由父亲单独抚养长大的孩子,以及很多独自在申城打拼的新上海人来说,即将来临的母亲节,是他们心灵和情感上要过的一道“槛”。
家住宝山路的小朋友红红今年13岁,正值花季年华的她,从小就成长在单亲家庭,由父亲一手抚养长大。红红的父亲季先生告诉记者,他10年前就和孩子的母亲离异,至今没有再婚,一直“又当爹,又当妈”。虽然平日里,红红并不缺少照顾,但是只要提到“妈妈”两字,家里的气氛就多少有些尴尬。
这个母亲节,能不能让孩子不再畏惧“妈妈”两字?季先生告诉记者,他心里有了一个新打算:让孩子在社区“认”个妈妈。原来,这个周末,宝山路街道将成立一个青苹果俱乐部,从社区里招募一些“爱心妈妈”,让她们和6至18岁的社区单亲随父生活的女孩结对。届时,“爱心妈妈”们将和新认领的“女儿”一起进行手工制作、互动游戏,并共同探讨关怀女孩成长的有效方法。
“我的女儿已经到了青春期,如果有一个‘妈妈’来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相信对她的成长会很有帮助。”季先生的想法,道出了很多单亲爸爸的共同心声。在女孩成长的特殊阶段,在社区里认个“妈妈”,分享一些女孩心事,或许真的很有必要。
而对于商务楼里小白领们,这几天的聊天话题中,“母亲节”绝对是个热门词。
今年送妈妈什么礼物好呢?金小姐告诉记者,她昨天就在网络论坛上发了帖子,向网友们征求母亲节送礼的新点子。“这几年给我妈妈买礼物,从头到脚都买了个遍,今年还真不知道送什么才好?”
“其实,我最想买张机票,飞回家陪妈妈过个周末。但工作太忙了,这个周末可能还要加班呢。”宋小姐是新上海人,就职于沪上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她的父母,目前仍在老家济南居住。早在这个“五一”小长假,她已经给母亲捎去了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但说到母亲节,宋小姐的心里仍然有些小遗憾。在她看来,送礼物不如送亲情。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才是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