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让人悲伤的,莫过于看着生命奇迹的诞生,又看着这奇迹化为乌有。今天在汉旺镇,在这个好几所学校被震塌的悲伤小城,记者就亲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那个坚持了160多个小时的生命又消逝了
今天早上6点,记者随心理援助小分队的专家经绵竹往汉旺赶。车进汉旺,只见两边倒塌的房屋越来越多。可正是在一片废墟中,一个生命的奇迹刚刚被发现:10点30分左右,在汉旺天池煤矿家属区36号楼附近,救援人员听到了废墟下发出微弱的声音:快救救我!
记者看到,紧张的挖掘救援行动随即展开。而始终守在旁边紧张注视的一名男子,这时候忍不住嚎啕大哭。他叫任建生,地震后专门从攀枝花赶回汉旺寻找妻儿。“下面埋的,是我的妻子王发珍。”“160多个小时过去了,我天天守在这里,就是希望还能看见她!”
11点06分,记者亲眼目睹了生命的奇迹:50岁的王发珍被成功救出来了!只是她的生命体征比较微弱,而且看上去全身浮肿。等候在一旁的医护人员飞快地把王发珍抬上救护车,紧急送往设在汉旺的医疗救助站:做心肺复苏、注射抢救针剂……终于与妻子相见的任建生,这一刻激动万分。对着亲戚打来的电话,他连声说:“挖出来了!挖出来了!”“还是活的!”“是解放军挖出来的!”然后放声大哭。
王发珍的生还,让现场参与救援的人们很受鼓舞,记者在现场听说废墟下面还有几名被困人员,各路救援人员还在全力以赴搜救。
离开现场,记者始终惦记着王发珍的情况,下午5点消息传来,坚持了160多个小时的王发珍,终于还是没能续写生命的奇迹。
那本翻开的作文本书写着孩子们的希望
汉旺,这个吞噬了许多孩子生命的地方,至今保留着孩子们勤奋学习的痕迹。
在一幢教学楼的废墟中,记者看见许多课桌椅、书包裸露在外。一本已经被泥土弄脏的作文本摊开着,工整的笔迹,看上去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未完成的作业。
这堂戛然而止的作文课,题目叫做“春天来了”。这名认真的小学生写道:春天来了,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满怀春天的希望,孩子们到底去了哪里?记者不敢去想。
汉旺镇小学和幼儿园对面山坡的小树上,挂着一个绿色的小书包。中铁二局的救援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清晨,书包上都会出现两朵黄色的小菊花,那是亲人们对孩子的思念啊!
心理援助首先必须设身处地
看过这样让人悲伤的场景,心理援助专家更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进汉旺前,专家们昨晚进行过心理治疗的一名高三学生特地发来短信:请你们注意安全。还说下午默哀的时候,她忍不住哭了。这让专家们很欣慰:她能够主动与人交流,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但是灾区心理救助工作开展的现状也让专家们担忧:没有心理治疗经验的志愿者上阵,或许会因为方法不对路,让心理受到创伤的灾民根本不愿意配合。为此,专家们提出要从个别辅导、团体辅导、互动讲座、集体影视和生活环境等5个方面,同时进行灾后的心理援助。专家们认为,作为心理援助工作者,要能够感受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知道什么是悲痛欲绝,什么是痛不欲生。要用大悲的心情和态度,来建立此刻咨询与辅导的工作关系。
专家说,此次援助还运来了沙盘。就是将各种象征意义的玩具放在沙盘里,通过孩子的沙盘游戏来发现他们的心理伤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专家们打算到受灾各地的孤儿院里先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