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这一天的北川,山谷里响起了悼念地震灾害遇难同胞的鸣笛声;这一天的北川,在震后7天168个小时后,数千名搜救人员冒着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仍然在残垣断壁随时倒塌的情况下搜寻着;这一天的北川,因灾后复杂的环境,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仍然奋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
这一天的北川,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坚持的美丽。
28岁的张颖现在上海从事投资理财工作,听到四川的灾情后,在震后的第四天就赶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北川,当起了志愿者,张颖先是配合救援部队进行搜寻,等各路救援队伍赶到后,又开始帮助搭建营房、送衣被食品、做饭等。曾经当过消防队员的他明白到灾区意味着什么。在一片帐篷之间的狭小空间内,身材高大、正在低头刮土豆皮的张颖显得有点伸展不开。“现在这么热的天气,随时有可能发生疫情,你不害怕吗?”“要说不怕是假,可这儿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因为害怕,我们就要放弃吗?”张颖指着旁边一片片帐篷说:“比起那些天天在废墟中寻找遇难同胞的救援者,我做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这里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张颖神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