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在四川德阳市碰到了已在灾区坚守了6天的上海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这支由上海团市委发起组织的队伍共20人,主要前往灾区为灾区群众进行身体和心上的救援。两位来自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工徐斌和薛强告诉记者,刚到灾区时,小朋友脸上的笑容已经被恐惧代替,经过几天的游戏和开导,他们渐渐展开了笑容并能睡得安稳。“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心理咨询专家能赶来灾区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治疗,毕竟与家园重建一样,心理重建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徐斌呼吁道。
上海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的队长李江英告诉记者,在绵竹的这几天他们共救助了180多个灾区群众,还负责进行病房的查询,两个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工为79个灾区群众进行了心理治疗。她兴奋地说,“虽然经历了几天的劳累,但我们20个年轻队员没有一个累倒的,而且情绪也特别高昂。”据悉,20个志愿者平均年龄30岁,包括了内科、外科、骨科、儿科、护理、疾病预防、心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
徐斌的行李中带得最多的是漫画、故事书以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片、放松的音乐碟。“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我想成为父亲的角色,耐心倾听,给他们读故事,逐渐抚平孩子们心灵的伤痕。成年人大都会以麻木和哭泣来宣泄悲伤,但孩子一般就是不愿与外界交流。”他觉得,现在大家已经重视对灾区群众,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治疗非常及时非常好。
不过,徐斌还表示,由于灾区群众安置所的流动性很大,一些孩子没有稳定的居住地,对灾后的心理治疗也不是很有利。他建议,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地方居住,让他们感觉安稳。其次,进行心理治疗时,最好是有固定的人,“可以是一个心理专家治疗好几个小朋友,但不要一个小朋友应对好几个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