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一首祝福亲爱小孩的歌,现在听来,却是如此让人心碎。在这个不一样的儿童节里,有多少人探下身来为你轻轻哼唱起动人的旋律,有多少人把你紧紧抱在怀中一遍遍地亲吻,又有多少人皱着眉头想怎么才能让你早早地从这场灾难中找回坚强。
“这是我用自己的钱给你买的美术画笔,等你病好了,请你到我家来玩,我们一起用这些画笔画四川和上海。”当6岁的鑫鑫从男孩小林手中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两个孩子的小手紧紧牵在了一起。昨天,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病房里,鑫鑫度过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派对。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毁了孩子们的家园,震碎了他们幼小的心灵。5月26日下午,鑫鑫和其他5个病儿一起转入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家。经过综合会诊讨论后,专家组诊断鑫鑫右股骨骨折、右肱骨复合性骨折,且腿部伤口严重感染。入院不到24小时,鑫鑫便接受了清创手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29日细菌培养报告显示“无细菌生长”,也就意味着伤口的感染已经得到控制,小鑫鑫终于可以“保住”她的右腿了。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6月1日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欢乐的日子,对于鑫鑫而言就更意味着幸福,因为这天既是儿童节,又是她的生日。昨天一大清早,妈妈段志会就开始发愁了,怎么样才能给女儿过这个节呢?就在段志会犹豫的时候,病房门被打开了。护士们带来了气球、玩具,还有漂亮的小花裙子、派对礼帽,他们要给鑫鑫开一个小型的生日派对。突然灯光暗了,病房外,一只插着6支蜡烛的蛋糕被推到了她的床前,此时的鑫鑫,已经慢慢忘记了疼痛,圆圆的小脸上出现了笑容。
这时,同是灾区转来的小朋友也来到了鑫鑫的床前,和她一起唱起了生日歌。一旁的段志会哽咽了,她从来没有想过,女儿能过上如此隆重的生日派对。在鑫鑫的身边围着一群孩子,孩子们有说有笑,全然忘记了地震给他们曾经带来的伤害。之前考虑到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医院拒绝了很多热心孩子的探访,家住长宁区的小林一直也未能来看望鑫鑫他们。终于机会来了,小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套画笔,缠着妈妈一大早就赶到了儿童医学中心。他告诉鑫鑫,他也爱画画,和鑫鑫一样,喜欢画房子、美丽的花。
临走前,小林和鑫鑫还勾勾小手作出约定:“你要好好养伤,等病好了,到时候还可以带你去上海各个地方玩。以后我们都要好好学习,用笔画出美丽的中国。”
昨天,来自四川绵竹灾区的小病人李鑫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病房里度过她的6岁生日。
加油
我们以后一定重建美好家园
昨天,上海交大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闵行校区周边6所民工子弟小学的60位小朋友,其中有20名来自四川。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同下,孩子们参加绘画比赛、学手语、折千纸鹤、游览校园,还学唱了小虎队的手语歌《爱》,希望能借此与灾区人民心心相连。
据介绍,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来自闵行区的烛光、育芳、振兴、云海、新世纪、皖苏等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上海交大千千关爱义工站、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等学生组织平时就与他们结对联谊。活动负责人朱玲说:“这次举行大规模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对四川地震灾情有更加切己的体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进民族自豪感。”大学生志愿者和小学老师们还特意多邀请了一些四川籍的小朋友参加,让他们可以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抚慰因地震而受伤的幼小心灵。
记者了解到,这些小朋友中,有一部分同学的家倒了,还有一些家里的房屋受到了损坏。烛光小学的张建中老师说:“这次活动对四川籍小朋友有着特殊的意义。”新世纪小学的刘刚老师、皖西小学的朱友琴老师则表示,小朋友们集体参与绘画等活动将促进相互交流,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开展活动,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长大后能做一个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在现场,记者得知,烛光小学四年级的黄彬茹同学已经打破了自己存钱的储蓄罐,为灾区积极捐款。这次,她很想对家乡那些受灾的小朋友说:“我们都要坚强一些,以后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满怀希望的远不止黄彬茹一个,小伙伴们用心叠出了一只只的祈福千纸鹤,并把双手合拢放在胸口,齐声高喊:“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而六一节的当天,在上海科技馆内,来自沪上多所小学的孩子们,用他们的一双双小手,折出千只祈福的千纸鹤,祝愿四川当地的小朋友节日快乐,传递上海儿童“心系灾区、关注灾区”真诚的心声。
一张张的卡片上,写上了上海孩子们的真心话语,被挂上了充满寓意的“生命树”之上。而在一旁,一排排红色的千纸鹤被整齐地粘在了祝福墙上,代表了孩子们颗颗关切之心。“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四川的你,即使经历着苦难,也一定要节日快乐。”一位小朋友在朗读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中,如此深情地说道。
关怀
与病魔抗争孩子并不孤单
昨天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病房暖意融融。上海市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赵雯,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妇儿工委副主任王伟,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张丽丽,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等领导来到儿科医院看望四川地震灾区患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此次共接收7名四川地震灾区患儿,最小的年仅3岁,最大的14岁。分别来自绵竹、什邡和汶川县映秀镇等地,因上下肢有不同程度伤残,均被安排在骨科病房接受治疗。
赵雯副市长首先来到骨科病房看望四川地震灾区患儿,并给孩子们赠送了课本、食品和慰问金等。随后,赵雯副市长又来到“阳光小屋”,向治疗白血病的孩子们赠送了节日礼物,与孩子们一起为四川灾区小朋友祈福,一起做五环拼图、猜福娃名字、做游戏,还为游戏获奖小朋友颁奖,并与孩子们合影。赵雯副市长勉励“阳光小屋”的小朋友们要像灾区的小朋友们一样勇敢、坚强、乐观,顽强地与病魔抗争,早日恢复健康,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祝福
心画在帐篷上送给小朋友
“我把自己的心画在帐篷上了,希望四川那些可爱的小姑娘,站在帐篷下就能看见我的祝福。”上海德国学校13岁的小姑娘美亚告诉记者,得知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的学校被毁掉了,她和同学们都很难过,经常谈论应该怎么帮助自己的同龄人。
六一节前,学校联系了在沪的德国劳斯伯格篷房有限公司,公司慷慨地捐出了15顶铝合金制作的豪华篷房。孩子们开心极了,拿起画笔,在雪白的帐篷上画上自己美好的祝福。
现在,一座90平方米的帐篷篷房已经到达了绵阳安县界牌镇小学,住在那的是北川幸存学生。另一座也已经运往都江堰市下属的学校。昨天,上海德国学校的师生们拨通了绵阳界牌镇小学蒋校长的电话,他告诉大家:“在地震中被毁校舍有2700平方米,我们学校有1600多学生,可能够返校在帐篷教室里上课的却只有122名。”不过,经历过大灾的孩子们并没有被困难吓退,他们懂得了大爱和感恩。电话那头,界牌镇小学的孩子们用响亮整齐的声音喊出:“非常感谢上海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礼物和帮助。我们会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报效祖国!”无法抑制的激动让他们整整喊了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