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与您同在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大地震!
地震,震塌了同胞的美丽家园;地震,震碎了我们的心!从这一刻起,上海900万妇女和500万家庭对灾情的关注,对姐妹、对孩子、对所有家庭的牵挂就未曾停止;上海各级妇联和妇女组织参与紧急援助,组织动员全市妇女和家庭全力支持抗震救灾的行动就未曾停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妇联的组织号召下,上海的母亲在行动!上海的姐妹在行动!上海的家庭在行动!上海的各级妇女组织在行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19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上海女性、上海妇女组织面对重大考验的坚定抉择。
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请记住:千里之外的上海也有您的家,四川·上海一家亲!请相信: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我们与您同在!
热水器的故事
闵行区癌症康复俱乐部成员、浦江块联合村的胡琴芳是位单身母亲,还要赡养80多岁的老母亲,家中因造房子还欠着一笔债,可是在为四川灾区捐款活动中,她毅然拿出了原打算买热水器的钱款2008元,投进了区妇联统一设立的捐款箱。
胡琴芳的父亲在抗美援朝中光荣牺牲,那时她才刚满2岁。捐款箱前,这位烈士的女儿泪流满面地说:“这么多年来,我自己曾得到过社会那么多的帮助,现在国家和人民有难了,我一定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回报!”
胡琴芳一家由于生活拮据,一直都是自己烧水洗澡,这2000多元是胡琴芳积攒了好几个月准备买热水器的钱。对此,胡琴芳却说:“我可以继续烧水洗澡,这个时刻,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争取尽快重建家园更重要!”
就在捐出这2008元钱不久,胡琴芳又捐出了532.19元的特殊党费。作为闵行区委党校的退休教师,当胡琴芳得知很多党员都在为支援灾区交特殊党费的情况后,特意从浦江的家里赶到了区委党校,向党组织交上了自己的那份特殊党费。她说,电视上报纸上看到那么多解放军、消防官兵为了抢救老百姓出生入死,让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几十年前牺牲的父亲。今天她交532.19元特殊党费,也是对她1953年2月19日去世的父亲最好的怀念。胡琴芳还说,此后每年她都会从退休金中拿出532.19元捐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就在《闵行新闻》5月23日对胡琴芳的事迹报道后的第二天,有一对不肯留下姓名的夫妻,一早为她家送来了一台崭新的热水器。
(闵行区妇联)
粽香情意浓
端午节前夕,走进新华、长海医院川籍地震伤员病房,一缕缕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市妇联主席张丽丽等在杨浦区委副书记魏伟明和区妇联领导的陪同下正在走访慰问来沪治疗的川籍地震伤员、家属以及对他们悉心照料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送来了寄托杨浦人民无限关怀和牵挂的慰问品,还送上了包裹着无尽希望和祝福的粽子。38万杨浦家庭正用这些包粽子、烧营养菜、送换洗衣服等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受灾的同胞:四川·上海一家亲,52万杨浦姐妹与你们心连着心。
当得知四川的伤员就在紧邻的新华医院医治时,江浦街道的阿姨妈妈们就无法按捺心底的焦虑和惦念:必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20多位技艺精湛的裹粽子高手立刻行动,包了几百只倾注着杨浦姐妹关爱的粽子,特意挑选了其中的100只送到了新华医院的爱心病房。为何是一百只?江浦妇联主席胡晓燕说,100是10个10,精挑细选出的这100只鲜粽蕴含着她们十全十美的祝福,希望所有的受灾同胞都能走出阴霾,迎接美好明天。
肉要最新鲜的,米要最清香的,辅料要最齐全的,工具要最专业的。这不是高级饭店的宴前准备,而是来自五角场镇一户普通家庭的厨房。晚饭过后,翔殷居委会妇代主任魏丽一家又忙开了,她们想方设法借来烹饪的特大锅,在空地生起了火。慢火细煮,精心煮出了一锅鲜粽,而这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几个小时后,这些鲜粽被送到了住在长海医院的川籍地震伤员手中。看到来自震区的伤员和家人能在端午节吃上包裹着小区居民节日祝福和深情关爱的粽子,她欣慰地笑了。
(杨浦区妇联)
“慈母”手中线孤儿身上衣
汶川发生大地震!
刹那间,无数家园被毁、生命陨落。电视台24小时连播的救灾场景,震撼着虹口区欧阳街道妈妈们的心。她们自发行动起来,要帮助灾区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痛失父母的孤儿们。
欧阳街道办事处主任潘惠琴提议,以每个居委会编结小组为单位,组织社区爱心妈妈一起为灾区的孩子们编织毛衣,要用自己的爱心,为灾区儿童编制七彩未来。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居民们的响应,大家很快买来了五颜六色的毛线,夜以继日,一针一线把浓浓的爱与深深的情织进毛衣。有一位妈妈叫林文凤,她双眼视力极低并持有残疾证。但林妈妈一听说街道组织了这项爱心妈妈行动,马上报名参加,大家劝她“你的眼睛不好,不能太操劳,更不能干这种累眼睛的工作。”但是林文凤还是默默地编织着,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进度,她每天都要编织到深夜,终于与大家同时交出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短短三天里,欧阳街道百位爱心妈妈编织了百件毛衣。此时恰逢6月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妈妈们把祝福的话语写进卡片,与毛衣一起,把这份深深的情谊送给灾区孤儿。爱心妈妈们饱含深情地说:“灾区的孤儿虽然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但他们并没有失去母爱,全中国所有爱心妈妈都是他们的母亲。我们愿为所有的孤儿编织毛衣,让温暖的母爱永存。”
(虹口区妇联)
浦东家庭博客博友的情和爱
四川灾情牵动了每位浦东家庭博客博友们的心。“汶川地震了,我要捐钱!”说这话的是参加浦东家庭博客大赛的一位博友“山林”,在她的发动下,一周时间就有上百位家庭博客博友把发表博文的稿费捐了出来,筹集到了15500多元。
博客“山林”是三林镇永泰居委的党总支书记,几天来从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惨痛的灾情,她心里很难受,总想做点什么。她在博客中写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社区中组织好居民的捐款,多出一份力,就是为灾区人民多做一点事,这也是战斗。”她带头捐出了2000元,博友“乡下老太”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了《救灾——拿出行动献出爱》的呼唤。随后家庭博客博友们积极参加东方网开展的“情系灾区”博文爱心征集活动,并将所得全部稿费以博文作者的名义捐献给灾区或在沪的川籍大学生。一周时间就有百位博友参加了这项活动,发表博文155篇,并将15500余元稿费通过东方网转交给了灾区人民。
六一节前夕,家庭博客博友“阿芳”又在博客中发出倡议:“儿童节马上来临,博客妈妈们赶快找出被冷落了好久的竹针吧,买来毛线,给灾区的孩子编织毛衣。希望我们指间流淌出的爱,能温暖孩子的心。”阿芳的博文一经发表,立即得到了博友妈妈的再一次响应,博友“燕归来”说:“指间的爱会流到孤独的孩子们的心间,化成温暖,孩子们的心不再害怕、恐慌!”20多位博友妈妈立即加入到了“手指间的爱”毛衣编织行列。一字一句倾诉对灾区人民的真爱,一针一线凝聚对灾区孤儿的深情。
浦东家庭博客博友的心与灾区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浦东新区妇联)
上海孤儿与灾区孤儿手牵手
孤儿,本来是接受社会关注爱护的对象。但是,在5.19上海母亲关爱震区孤儿行动现场,徐汇区的10名孤儿,怀着一颗感恩、回报的心,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他们的生活费投入了募捐箱。他们中来自长桥街道的张同学,父母双亡,一个人生活;来自徐家汇街道的徐同学、史同学、漕河泾街道的贺同学等几位孤儿,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年迈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要靠社会救助……可是,这一刻,10位孤儿特意向学校请假,相约一起来到了活动现场,祭奠在无情的大地震中死去的亡灵,也尽他们的微薄的力量传递着爱。正如孤儿代表贺同学所言:“来自学校、社会的关爱让我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和梦想,我想告诉灾区失去父母的兄弟姐妹们,你们的痛就是我们的痛,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明天的太阳依然灿烂……”
同为孤儿,他们将生活费投进募捐箱的那一刻,让所有在场的人动容:灾难虽无情,人间有真爱!
(徐汇区妇联)
中外家庭伸援手
长宁区是沪上社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区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长宁区各国际化社区的中外家庭不仅对灾区给予深切的关注,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踊跃加入到“四川·上海一家亲”活动中。
美籍华人褚达民,平时全家在美国生活工作,这次返沪短暂休假,了解灾情后,立即携太太及两个孩子捐出3000元。他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没有我们全家的今天,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国家现在有难,我们理应报效,共克时艰。”日籍华人仰英姿小姐了解了四川灾情后,觉得责无旁贷,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10000元,居委会干部十分感动,她却真诚的说道:“我们也是上海的家庭,愿意出一份力”,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珍贵的情谊。
土耳其国籍的诺扬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寻访团团员,长期热心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已连续10年为虹桥社区贫困学生助学、助困,每月资助8个学生每人100元。此次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到居委会捐出了1000元,表示愿意为灾区献一份爱。西班牙外籍友人爱莉特意找到居委会来捐款,她用还不是很流利的中文说:“中国这次地震的情况让人看了都会流泪。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此外,还有其他来自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家庭通过各种途径表达着他们对灾区的关心,涌现出了一批批感人的事迹。
(长宁区妇联)
“女老板”们的心愿
张芸芳——上海豫园商城小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时常带着微笑的纤柔而美丽的女性,听闻四川地震后,她感到十分痛心。她积极响应区妇联发出的为震区孤儿捐款的倡议,在“黄浦母亲关爱震区孤儿捐款仪式”现场以一位母亲的名义捐款1000元,并表示了助养震区孤儿的强烈愿望。她在“黄浦母亲寄语震区孤儿大树”的红色心形心愿卡片上写道:“亲爱的孩子,在大难面前不必苛求自己表现出坚强,也不必为一时的绝望而感到羞耻,没有人能独自承担一切的灾难,请相信,有许多人愿意真诚地帮助你们度过难关,包括千里之外的上海母亲。”
豫园市场、福佑门商厦的个体业主舒冬萍、吴美清等人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就带头捐款,并积极动员商厦内的广大经营者进行募捐。在5月15日的募捐活动中,她们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一口,162户个体劳动者捐赠一天的营业利润13847元。吴美清已在所属地区捐款6000元,活动中她再次捐款500元。她说:“爱能使人坚强,我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我的爱心。”
卓英是上海老街上经营工艺品的个体商户,地震发生没多久,就心急如焚地表示:“我想尽我的力量为灾区捐款,我有些等不及了,想自己去银行……”,当天下午她事先准备好5000元整,郑重地投入捐款箱内。
豫园老城厢地区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都不大,还不是很富裕,但在灾难面前,她们用行动诠释了真诚朴实的心愿:“为了灾区孩子和家庭,我们会竭尽全力。”
(黄浦区妇联)
爱在五好文明楼组里涌动
5月13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满20小时,闸北区大宁路街道楼组协会、新梅党总支、楼组联谊会,及时作出反应,发起了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新梅6号楼高层管理小组全体人员紧急行动,带头发动楼组居民,积极参与“情系灾区”的募捐活动,为灾区同胞奉献了一片爱心。
家住平型关路的李梅是小区抗震救灾工作的志愿者。他的儿子王欢,是上海公安局的一位特警,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就奉命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开始紧张的抢救工作。连续十几天来,他们发扬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抢救灾区同胞攻坚克难、连续奋战。王欢至今还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继续为灾区人民做贡献。家住延峰小区的黄昕云同学身患白血病,现在还在化疗之中,母亲为照顾他还辞去了工作。他这次却拿出压岁钱1000元,请他妈妈代捐。
五好文明楼组中的党员群众心系灾区人民,纷纷到各居委会捐款捐物,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实践创建五好文明楼组的承诺。截止目前,801弄居委会已经募捐款项23400元。
爱心,继续在五好文明楼组中聚集…….
(闸北区妇联)
烈士家属向灾区献爱心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金山群众的心,亲情传递着、爱心涌动着……
11年前的8月1日,张鲜军用年仅22岁的青春换取了3个孩子的生命,被誉为“罗盛教”式的英雄;11年后,他的母亲以捐款行动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替烈士表达了奉献爱心的心愿。这一幕发生在金山区廊下镇勇敢村的捐款现场。5月16日一大早,烈士张鲜军的母亲蒋引娣赶来送上自己和家人的爱心捐款。她朴实动情地说:“鲜军刚走的时候,社会给了我们家很多关爱,帮助我们逐渐度过了难关。现在,四川汶川遭受了那么大的灾难,当地人民最需要大家的帮助,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但也要表表心意!”说着她从包里掏出300元放进捐款箱。之后,她又从另外一个口袋里拿出一些钱说:“大儿子、媳妇都在上班,没时间来捐款,就委托我替他们表示一下对灾区人民的爱心。”“还有我的小孙子,他正在上小学,要拿出自己一年的独生子女费60元,来向灾区的小朋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质朴的语言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面对灾难,无私,大爱,真诚,坚强……镌刻在每一位上海母亲的心中。
(金山区妇联)
来自灾区的孩子有了新的家
四川灾情发生后,卢湾区思南社区来了一位都江堰重灾区投亲靠友的孩子王泽毫。他的母亲是居住在辖区内的一位四川籍外来媳。原本王泽毫由爷爷奶奶抚养,地震发生后,老家的房屋全部倒塌,一家人只能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生活十分艰苦。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爷爷奶奶将孩子送到了上海再婚的母亲家。了解了这一特殊情况后,街道领导一行马上来到王泽毫母亲家中看望,及时将1000元慰问金及书包等学习用品送到小泽豪手中,并鼓励他尽快走出大灾阴影,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居委会也及时为他联系了接收学校,让他早日融入上海全新的生活和学习中。
六一前夕,街道妇联还特地为他送上了六一节爱心礼物,安排他观看马戏城的表演。考虑到孩子在地震中受到的心灵创伤,街道妇联通过“瑞缘姐妹心语湾”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为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使其早日融入上海的学习生活。对于社区方方面面无私的关怀,小泽豪的母亲心里充满了感激,在得知社区内正在招募家庭志愿者为灾区伤员结对服务时,这位外来媳也克服自身的困难踊跃报名。她说,她要用亲切的家乡话安慰受伤痛困扰的老乡们,并鼓励他们战胜眼前的困难,重建一个美丽的新家园。
(卢湾区妇联)
两位母亲的善举
崇明县向化镇的沈宏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下岗职工。孩子还在学校求学,丈夫是一位兽医,收入也不高。已动过三次大手术。她正在上海医院做化疗。当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后,沈宏马上打电话向所在支部的党小组捐出了100元钱。100元对其他家庭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沈宏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她的影响下,广大居民都纷纷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动中,到目前为止,向宏居委已募捐到13000多元。
5月15日清晨,向化中学团委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手里捏着5张崭新的100元人民币,用手比划着向团委书记表示:捐赠灾区,回报社会,自己也要近一份力!一边的班主任激动地说:“这位母亲是一位聋哑的残疾人,夫妻离异,平时靠自己上班及亲人接济、社会救助生活,她从电视中目睹灾区人民的情况后,一定要尽自己一份力。怕孩子不小心把钱丢了,因此,一清早就带着孩子一起来捐款。”
这位母亲的捐款可能在全市的捐献行动中并不起眼,但印证着同一个信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崇明县妇联)
动迁居民的爱
5月19日,市妇联、妇儿委、市儿童基金会联合开展“上海母亲关爱震区孤儿行动”,宝山区妇联在全区发起了宝山母亲再献一份爱心的号召。顾村镇菊泉新城第三居委会筹备组所在地是市动迁基地,现入住了415户,还未正式成立居委,其中60%以上是老年人和妇女,享受“低保”的有67户,残疾家庭17户,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但是就在这个“低保”家庭多、老人多的小区,他们的“爱心”也特别厚重。
季志英,一名退休教师,现孤身一人住在该“四高小区”里,平时省吃俭用。在得知汶川大地震后,立即捐了500元,她说:“地震中许多老师为了救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为灾区的学生尽一点绵薄之力。”
王小香家庭中三人都是残疾人,生活非常艰辛。但在看到妇联出的为灾区的孤儿捐款的黑板报后,马上前来捐款,并说:“我平时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居委会又对我们特别关心,这次汶川大地震,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要知恩图报啊!”
在短短的两天募捐活动中,该“四高小区”家庭共捐款11066元。
(宝山区妇联)
范阿婆自制募捐箱
5月14下午,正在做家务的嘉定区黄渡镇居委会退休老人、居民小组长范阿婆从电视机里看到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后,心里非常沉重,便于第二天一早跑到居委会,向受灾地区献上100元以表达自己一份爱心。范阿婆还得知居委会准备组织各居民小组长挨家挨户上门募捐的消息,便萌发了自做募捐箱挨家上门募捐的想法。她的想法被孙女知道后,祖孙俩即刻剪的剪、糊的糊,很快一只贴有爱心标志的募捐箱做成了。
范阿婆称得上是一个募捐积极分子,而且每次她总是募得最早、捐得最多。前年,在“蓝天下至爱”募捐活动中,她曾带着老伴和儿子媳妇,用三轮车装满全家人捐出的几十件衣被送到居委会。
5月16日上午,范阿婆捧着自己和孙女连夜赶制的募捐箱挨家上门募款,至晚上10点多钟共募得人民币1800多元。范阿婆的善举赢得了小区居民的尊重,大家纷纷表示要向范阿婆学习,向灾区人民奉献更多的爱。
(嘉定区妇联)
心系灾区女同胞
四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康那香企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华中与广大员工一起心系灾区送温暖,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
公司在第一时间与尚在筹建之中的成都康那香科技材料公司分别向灾区人民捐款50万元,共计100万元。当震区姐妹通过市妇联传出前方紧缺妇女用品的消息后,公司决定紧急调拨一批卫生用品作为赈灾备用物资。当时企业订单饱和、生产流水线任务已满,但为了灾区姐妹,公司决定实行紧急援助计划,要求各车间克服种种困难挤出流水线,全体员工突击加班生产卫生用品。经过3天奋战,2096箱价值20多万元的卫生巾和护垫产品终于从各个车间的流水线上下线。在紧急加班生产的同时,公司火速联系昌伟物流将物品装运到指定地点,及时统一装车运往灾区。
戴华中董事长说,灾区的姐妹也是我们的同胞,危难时刻心手相连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青浦区妇联)
百岁老人的真情
5月17日,小昆山镇街头流动募捐点,络绎不绝的捐款人流中,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格外地引人注目。白发苍苍、神情急切的老人,用微颤着的双手把两张100元人民币艰难地投入了募捐箱。
这位老人就是小昆山镇周家浜村谷介4队的百岁老人朱俞氏。老人三年前因身患小中风,行动不便,视力减弱,连说话也非常困难,但是她的听觉还相当灵敏。她从家人的言谈中,了解到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严重的灾情令老人眼泪满眶。之后,她对家人指了指自己的床头,家人按她的意思去翻摸,结果摸出了一个布钱夹,家人不明白便猜问了几次,她都摇头,当问到是否想为地震灾区捐款时,老人坚定的点了点头。于是,她坐上轮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募捐点捐出了钱夹里的200元钱……
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老人用她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爱的奉献之歌。
(松江区妇联)
感动母爱
“全国百名优秀母亲”袁敏娟是一个肢残孩子的母亲,连日来她一直被“5.12”四川灾难中涌现出来的母亲故事所震撼、所感动,母爱的伟大在大灾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原本健康的孩子将要被截肢,袁敏娟心痛不已,泪流满面,这些孩子将怎样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他们的父母又将怎样面对孩子的将来?我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举国哀悼日的第一天,袁敏娟获知由市妇儿工委、市妇联、市儿童基金会发起的上海母亲关爱震区孤儿行动后,连忙赶到活动现场。广场上人头攒动,绝大多数是母亲:有著名运动员孙雯的妈妈汪秋英、陶璐娜妈妈史爱民、王励勤的妈妈王月华、祁宏的妈妈王云霞、吴敏霞妈妈储金妹、市三八红旗手秦畅……还有许许多多她不认识的妈妈,大家都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只想表达自己对灾区孩子的一份关爱。作为一名母亲,虽然不能亲自到抗灾最前线给灾区孤儿和残疾孩子们一个真情拥抱,但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在‘上海母亲关爱孤儿行动’中率先示范,参与募捐;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向全市母亲发出倡议;深入到社区居民的爱心行动中,使更多灾区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袁敏娟从口袋中拿出爱心款,第一个走向募捐箱。
(普陀区妇联)
在抗震救助中见真情
在南汇区书院镇社会救助所——第十三5.12汶川地震捐款接收点,每天都会看到一位女性忙碌的身影,她就是所长周玉妹。
去年10月,丈夫因患癌症不幸去世,周玉妹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汶川大地震后,她把失夫之痛深深埋在心底,日日夜夜扑在工作上,将爱心和坚强奉献给汶川的受灾人民。
在组织捐款活动中她个人捐了500元钱。人们都知道,她丈夫看病已经用去家里的所有积蓄,捐赠这500元对她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她安排各村救助员第一时间到单位接受任务。在灾情发生的第二天,书院镇首批捐款35650元到了救助所,其中救助所捐助3600元。
“周所长,你太累了,这几天一直连夜值班,电话我们来通知吧!”“不,我们一起打,这是我们的责任。”很快,每个村、每个企业、每个单位,一笔笔捐款、一份份爱心源源不断汇集到了救助所。至6月1日,全镇捐款达639700元,周玉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周玉妹说,我虽然不能上前线,但要在后方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告慰遇难的同胞。5月14号中午,有几位四川籍农民工来到捐赠点献爱心,周玉妹拉着他们的手,关切地说:“你们放心,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你们家乡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会全力帮助你们的。”那些农民工深受感动地说:“还是好人多!”。
(南汇区妇联)
老夫妇的一片心
一提起四团镇平安社区的储哲敏和王菊林夫妇,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一番。储哲敏现年70多岁,丈夫老王现年85岁,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入党,经历了数十次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夫妇俩在社会上一贯行善做好事,去年被评为感动奉贤十大人物。
最近储奶奶身体相当不好,经上海医院诊断得了肠道癌。四川大地震来临时,储奶奶正在上海医院动手术。当在收音机里听到四川大地震的消息后,储奶奶给老伴打电话,叫老伴马上去捐款。后来听说居委在开展母亲关爱震区孤儿活动,夫妻俩又委托社区干部到居委捐献爱心款并交上了特殊党费。虽然老俩口每月都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但献爱心不甘落后,总计捐款3700元。他们说:“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活着的灾区人民,特别是灾区的孤儿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奉贤区妇联)
锦沧文华大酒店中外人士献爱心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静安母亲们的心。为帮助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身心遭受巨大创伤的孩子们,静安母亲行动起来了。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三八红旗手、静安妇联lily俱乐部成员谢晓云女士,驻店经理RODNEY
KHOO和其所在单位的中外人士捐款捐物、奉献爱心。5月30日,谢晓云又委托静安区妇联,把5万元人民币和酒店外籍员工亲自制作的8个精美的蛋糕,送给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和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灾区儿童,并祝福他们“早日康复,树立度过难关、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
(静安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