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社会扫描 >>正文
 
心理学家谈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关爱

2008年7月9日 10:21

  近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袭警案,嫌犯杨某顷刻间走进了众人的视线:出身单亲家庭,性格孤僻。据调查,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有多种类型,其中以离异形式存在的占主体。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呵护,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家长如何在“结构单亲”的情况下,为孩子们营造起“情绪的双亲”;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但从另外方面来说,特有的家庭环境,可以让他们建立起超越同龄人的独立坚韧的品性。本期,特邀心理学家来谈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关爱,相信只要用爱心去浇灌,用正确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完全可以茁壮成长,绽放美丽。

  孩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11岁的女孩荧荧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自从她的父母离婚后,她开始变得少言寡语,不和老师同学说家里的事情,也不愿意和大家一起说笑,变得越来越沉默。老师颇为荧荧担心,建议荧荧的妈妈带她前去向专家咨询。经诊断,荧荧患有轻微的自闭症。和荧荧的自我封闭不同,同为出身于单亲家庭的小成,却开始对家长产生了恨意。小成的爸爸性格有些暴躁。在一次与父亲发生争执后,小成留下写有“我恨你”三个字的纸条,冲出了家门。分析:有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孩子和正常家庭孩子相比,觉得自己很不幸者比后者高9.8%。这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易存在不良情绪的问题。孩子是在家庭中学习情感的,家庭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人的情感风格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的议论,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等不良情绪。

  家庭:极端教育易生心理误区

  父母离婚后,小杰的生活多由爷爷奶奶照料。小杰的爸爸腰缠万贯,在小杰的教育上投入了巨资,安排他进收费昂贵的学校,聘请过多名家庭教师,可小杰常常逃学、到处游玩、大肆挥霍。看着小杰升学无望,小杰爸爸干脆花数十万元,让他出国留学,但小杰依然学无所长。和小杰爸爸的“宽容”相比,小伟的妈妈对孩子可谓严加管教。她每天监督小伟做作业,双休日也必须学习没有户外活动。“我下半辈子可要靠你了,你一定要争口气啊。”妈妈的话让小伟深感压力,成绩稍落了几个名次,便自责不已。

  分析:单亲家庭有时会存在极端性教育的情况。有些家长补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盲目迁就孩子的过失。而有些家长,却是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希望靠孩子来改变自己的境遇,这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这两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单亲家庭孩子,容易自尊心受损和逆反心理的增强,他们或是敏感、孤僻、多疑,或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专家点评】

  同样可以建立“权威型家庭”

  单亲家庭本身不是问题,只是家长的处理不当才会造成问题。离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亲情的被剥夺。家长在离婚的时候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将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孩子年纪越小,心理伤害越大。这种心理伤害将在孩子日后的社会生活方面有所反映,孩子可能会出现恐惧、抑郁、逆反、人际关系不良等情况。16岁以下的孩子因人格成长尚未完成,这种反映可能更为明显。

  其实,只要父母关系处理得当,单亲家庭的孩子完全可以拥有健康的心态。单亲家庭同样可以建立起“权威型家庭”,权威型家庭是指模范型父母加上民主型管理。父母本身要以身作则,要让孩子觉得他们优秀,有爱心;遇事时,家长可以与孩子耐心交流,积极协商。对于抚养孩子的一方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孩子物色具有可替代性的人物,让孩子拥有完整的亲情体验。

  心理学专家郭铁军

  【相关提示】

  培养独立坚韧

  不少人注意到明星中有不少人出身于单亲家庭。专家指出,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比较敏感,有些人较早经历人世艰辛,会表现出较早熟的行为,发展出较高的承受力。单亲家庭易面临经济、心理及社会关系上的种种挫折,因此,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无形中会学到超过他实际年龄的社会技巧。还有,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其成员需要建立独立坚韧的个性品质,才有办法面对和解决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会表现出愿意配合分担家庭压力的特质。

  注意家庭氛围

  儿童精神科研究领域专家指出,影响孩子情绪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父母的离异,而是整个家庭气氛。当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时,孩子也会感到十分困扰。专家认为,“情绪上的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困扰要比父母实际离异的困扰更大。

  并非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心理问题,只要父母处理得当,有些家庭父母离异了,孩子还是可以在“情绪双亲”的状况下健康成长。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焦晓虹    选稿:张敏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