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妇女研究>>正文
 
新时期妇女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妇女群体分层的加快,妇女组织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青浦区妇联以扩大妇女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妇女工作的有效性为目标,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妇女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在推行组织建设新模式、构建妇女组织新网络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认清形势,科学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青浦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好势头,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成份也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调整,由此也带来了以党为核心的组织建设的大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妇联组织建设正面临着三大挑战:

  其一,随着社会结构分化加剧,不同利益的妇女群体、多样化的民间妇女组织将大量涌现,妇联在妇女组织方面旧有的主导模式,逐渐被体制内妇女组织与体制外妇女组织共存的局面所替代。

  其二,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从而使得价值观、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妇联组织类似于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妇女群体差别性的需求。

  其三,党对群众工作的新部署,要求妇联工作特别是基层妇女工作的目标,要面向各界,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党和政府与广大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团结、凝聚妇女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变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党的阶级基础更加坚实、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

  在对形势进行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为了使妇女组织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的格局,和妇女就业多元化的特点,以及各层次妇女群体的不同需求,区妇联按照青浦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网络化、开放式的妇女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根本,构建面向各界妇女,覆盖各个层次妇女群体的立体化组织格局,使妇女组织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二、明确任务,落实措施

  (一)突出重点,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得到巩固

  社区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在新的形势下,我区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抓住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区建设开发等契机,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妇代会建设的通知》,确保了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基层妇女组织的组建率。我们还积极向各街镇党委积极推荐年纪轻、学历高、素质优、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妇联工作岗位,并明确了三镇合一的街镇必须配备一名妇联主席、一名妇联专职副主席的要求。在村、居妇代会换届过程中,我们多次与区民政局、各街镇党委就换届选举工作中妇代会组织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等进行协商沟通,并达成共识:在换届选举中,妇联组织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妇代会主任人选的配备与村、居党组织人员的配备同步考虑,村妇代会主任必须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居委妇代会主任由党支部副书记兼任。与此同时,我们还从待遇、报酬等方面为基层妇代会主任多方协调,争取支持。通过多种有力举措,街镇、村居两级妇女组织机制得到保障,妇女干部队伍得到稳定。

  (二)围绕热点,强势群体中妇女组织进一步渗透

  针对妇女结构、层次发生新变化以及结合机关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妇联组织要向强势群体渗透”的工作要求。一是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妇工委。在对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请区委批转了《关于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妇女工作委员会的请示》,要求各单位的党组织要把妇女组织的建设纳入机构改革中统一安排,抓好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妇女组织的组建工作,同时规定,妇工委主任均由中层以上女干部担任,从而有效地推进妇工委的组建。目前,全区机构稳定且女性集中的15个单位均建立了妇工委。二是发展横向联谊组织。快速发展的社会,促使了女性多元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女性流动生活人群的出现,本着“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妇女工作的原则,我们不断拓展横向组织,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相继成立了女教师工作者联谊会、女医务工作者联谊会、女农技员联谊会、女法律工作者联谊会、女企业家联谊会,台商夫人联谊会、家长沙龙、新经济组织女经营管理者联谊会等,发展了联系各阶层、各行业妇女的大小横向联谊组织10余个,满足了强势妇女群体强烈的归属感和参与发展的需求。

  (三)找准切入点,妇女代表联系制不断推广

  2002年区妇联换届时,经层层推荐,选举产生了250位妇女代表,这是一支蕴藏在妇女群众之中的女性精英队伍,阶层分布广,综合素质好,参政意识强。为充分发挥这些妇女代表的人才资源优势,变“一次妇女会议代表”为“一届妇女工作代表”,我们对妇女代表联系制度进行了探索。首先是出台文件,明确任务。文件就联系方式、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并就区妇联主席、副主席、常委、执委的分级联系作了具体的安排。保留了大会期间的组团形式,各代表团设团长、副团长和联络员负责联系本团代表。文件要求妇女代表要以联系妇女、代表妇女、服务妇女为职责,使自己成为党的中心工作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和排忧解难的服务员。其次是因地制宜,开展活动。《青浦区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团根据实际,拟定了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两年来,各代表团自筹活动经费,先后举办了知识讲座,围绕女性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组织参观区经济开发区、市政工程建设,开展慰问一线女职工和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等,大家都十分珍惜“妇女代表”这一荣誉,一致认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各行各业的妇女代表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让妇女代表进一步了解青浦、关心青浦,激发了大家为振兴青浦作贡献的热情。第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区妇女代表是一个遍及全区各级各界、各行各业,能代表一方妇女群众的特殊妇女群体,又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她们的活动情况及基层妇女群众的呼声和需求,畅通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之间的信息渠道,我们分别制定了代表团联系卡和代表联系卡,联系卡设定了开展活动、联系妇女、意见建议等多项内容,要求各代表和各代表团定期反馈。我们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予以梳理,总结分析,形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妇女代表联系制是与时俱进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和妇女工作的重要承载基础,是实现妇女组织网络覆盖的有效补充,也是妇女工作开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三、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一)组织网络纵横交错,以纵为主。我区妇联系统的组织网络基本实现了纵向到底,即区妇联下属有11个街镇妇联,11个街镇妇联下属有253个村(居)妇代会,各村(居)民小组还设有妇代小组和妇女代表,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延伸线长的纵向妇女组织网络,较好地发挥着妇女工作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通过在区级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建立妇工会,在强势妇女群体中成立联谊会,联结知识女性、管理层女性、女企业家、女创业者、社区文体团队等各层面妇女,发展以行业、专业划分的各类研究性、服务性、联谊性的横向妇女组织,不断使妇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不同领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妇女工作社会网络。

  (二)组织形式紧松相伴,以松为多。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各级妇女组织直接执行上级妇女组织的决定和同级妇女代表大会的决议,定期向上级妇女组织报告工作,讨论并决定本地区妇女工作的重大问题。这种紧密的组织体系,使妇联组织执行工作的自觉性强、力度大。以自愿为原则加入的各类妇女组织是妇联的团体会员,一方面各级妇联对其坚持指导不指挥、参与不干预、关心帮助不包揽代替的原则,与其建立了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这些松散型的妇女组织,自觉接受同级妇联对妇女工作的业务指导,承担向妇联反映妇女情况、汇报工作,向妇女群众宣传妇联的决议、执行有关工作任务的义务,把妇联的工作辐射到各类女性群体,客观上延伸了妇联组织的手臂,拓展了妇女工作的领域。

  (三)组织定位群众性,以“联”为显。妇联组织是广大妇女以自然性别和自愿联合为基础构建的群众性社会团体,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代表和维护着妇女的利益。与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工会组织和先进性的共青团组织相比,妇联组织打破了行业、职业、地域等界限,体现为群众性、普遍性、广泛性。纵横交错、紧松相伴的妇女组织新模式,打破了以往妇联组织的对象除了参政议政意识较强的女干部群体外,更多的是农村妇女、下岗女工、有困难的妇女、老年妇女等,而大量知识女性、白领阶层、普通女职工游离于妇女组织网络之外的局面,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了连接党和妇女群众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高架桥梁。

来源:青浦区妇联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