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妇女研究>>正文
 
青少年成长需要正确的导航

  ——关爱与培育互动:学会共同生活

  一、问题的思考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与心理转型的高峰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习惯,缺乏艰苦磨练,加之受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部分青少年的发展上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与“马加爵杀人”之类的事件多次发生后,我们不禁要问: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些昔日的“好学生”竟然成为今天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这些曾一度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优秀生们,为什么连起码的做人规矩也不懂?

  从众多的事例中,我们看到:青少年犹如一条行使在大海中的小船,他们有勇气接受挑战与风浪,他们需要自我跋涉与历险;但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引导与护航,帮助他们认识大海、躲过暗礁、学会驾驭与自我定位——这正是“导航”的意义所在。过去我们关于青少年发展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从“结果”追溯“原因”,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寻找可能导致其行为或者心理偏差的因素,帮助已经发生问题的青少年进行“矫正”。然而,我们开展的“导航”行动是以“预防为主,矫治为辅”,不仅能够给予发展中的青少年以及时的帮助,使他们的困惑得到尽早解决,而且更主要的是通过“导航员”的“传道授业”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学会共同生活。

  二、导航的实践

  2003年8月,我们利用上海7所高等院校的10名优秀大学生来社区挂职锻炼的机会,初次尝试了对我街道18名11-15岁的社区儿童开展“结对导航”活动。经过7个月的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一种“大学生导航青少年生活发展的‘家庭-儿童’教育模式”,受到多方好评。同年11月,《社区少儿生活发展导航探索与思考》一文在第四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导航行动并被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列为2004年重点立项课题之一。导航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择样本、确定主题、导航实践。

  第一阶段,选择样本——谁对谁“导航”

  也就是“导航员”由谁承担?“受导者”又应选择哪个人群?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做出决定:

  1、“导航员”仍然是大学生。为了更好的管理、联络、督导与交流,决定只选择一所大学的学生进行,最后确定为上海东华大学“华英苑”的24名大学生担任“导师”。优秀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时间、人数、精力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导航的有力的社会资源。同时,导航活动也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受导者”是青春期男孩。青春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男孩比较孤独,通过初次导航尝试,我们感到大学生与青春期男孩进行导航匹配,成效较为明显。由此,我们把社区的21名处于青春期的男生选择为“导生”,平均年龄14岁。

  第二阶段,确定主题——“导航”到底“导”什么?

  我们认为“导航”是在人际互动中成长、发展的,“与人相处”是最基本的前提,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而言,如何与人相处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主题。尤其对于青春期的男孩子而言,在这个阶段有着不可避免的危机,这有其自身发展的生理、心理原因,也有社会角色和家庭养育模式的原因。鉴于此,我们将导航行动主题确定为——学会与人相处,或者就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第三阶段,导航实践——如何开展“导航”活动?

  1、签订导航协议。为了规范导航行动,让导师主动、积极、有责任感地投入导航,我们与上海东华大学“华英苑”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签订了“导航协议书”。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下开展导航行动。

  2、定期开展活动。采取团体导航与个体导航相结合,团体导航活动主要是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

  ⑴“破冰”行动:通过两次体验式活动——“相约打浦桥”和“真情面对面”,实现了“导师-导生”的初次亲密接触,打破了导生与导师之间的陌生与隔阂,也使导生的父母对社区和导师建立了基本的信任。

  ⑵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走进象牙塔——参观大学校园”、“呜哈——亲近大自然”等活动,围绕“学会共同生活”的主题,导师与导生之间有目标地进行交流、体验,帮助导生学会与人相处,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而个体导航则是导师与导生之间通过见面、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每周至少有一次联系,并且导师与导生都要做好导航记录。“个体导航”能更好地建立彼此的关系,有针对性的交流与导航。

  3、对导师的督导。尽管导师都是优秀的大学生,但他们缺乏社会工作的经验,所以在实际的导航活动中,大学生本身也需要被督导。正式导航前,注重帮助导师澄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基本的导航技巧。导航中期,加强导航培训,开展“社区志愿者ABC”知识讲座。导航结束后,要求导师做好导航日志的整理与小结。

  三、取得的成效

  在历时一年的青少年生活与发展导航行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优秀的“导航员”不但能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指引方向,而且也是青少年家庭的“外援”,当家庭这艘小船遭遇风浪或者暗礁时,能够以“旁观者”的清醒与智慧给以正确的导航。

  与此同时,“导航”行动也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优秀大学生是社会的可贵资源,他们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教育事业,但苦于缺少服务社会的途径。导航行动客观上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一次联系社会,走入社会,历练自我的良好机遇,也为大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采集了一些导师、导生、家长和组织者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导师:“能跟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仅是我们帮助他们,同时从他们身上也可以学到很多……”

  导生:“能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结对,我感到很快乐,希望自己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家长:“有个好的‘哥哥’、‘姐姐’能给以引导,这是最好的了!”

  组织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同时对家长、对大学生、对小朋友都是一种锻炼。”“导航”行动是一项多赢的活动,它构建了“大学生—家庭—儿童”的社区家庭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价值观、青春期的困惑等产生积极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家庭发展,使家庭教育理念、成员互动方式等方面发生良性转变。它犹如“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联动家庭、带动社会。

来源:打浦桥街道妇联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