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何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工作在组织机制、工作方式上的转变,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实践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妇女工作新思路,是妇联在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化给郊区基层妇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组织机制的挑战。
一方面新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使妇女工作的领域不断延伸;另一方面不同层次的妇女有多样化的需求,促使社会化的组织网络出现了多元化,此外,城市化对区域和行政组织的调整,有的新单位尚未建立健全妇女组织,这一切都使原有的妇女组织机制和模式受到挑战。
2、活动载体的挑战。
农村“双学双比”活动载体,由注重农业向关注农业、再就业并举发展。南汇区因大开发、大建设加速了城市化进展,从而带来土地大量减少,种养殖面积萎缩,大批年龄大、低学历、无技能的离土女农民的再就业,成为各级党政关注的新问题。她们无法面对社会的就业竞争,因此,南汇区妇联致力于离土农民的就业创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自身素质的挑战。
城市化为广大妇女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对广大妇女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城市化进程中,居住群体从农村转到社区,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与“观念”的转变存在脱节。人住上了楼房,思想未“上楼”。破坏绿化种蔬菜,围圈打麻将现象屡见不鲜。农村基层妇女的文化素质大多比较低,工作技能比较单一,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这些与国际化城市化建设发展有一定差距。
二、在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1、完善组织网络,构建妇女工作新格局。
2006年是南汇区妇联的组织建设年,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区妇联将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研究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创新组织机制、服务机制、工作机制,不断适应党建工作格局对妇女工作的要求。
一是“夯实主干”。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使村级妇女组织失去稳定性。今年我区189个村支委双推直选,有18个行政村无女支委。为此,我们积极与组织部门联系,结合2006年镇妇联、村(居)委会妇代会的换届,加大调研力度,分析基层妇女组织的基本情况,研究基层妇女组织在工作对象、活动形式、组织形式、功能拓展和干部选优等方面的新对策,理清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使区、镇、村(居)三级妇女组织更好地适应党建工作的需要。
二是“拓展两翼”。一要加强新经济组织妇女工作的力度,发挥团体会员制的组织优势,创新组织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努力延伸工作触角。二要加强横向联系,积极拓展形式多样的妇女群众组织和协会,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生动格局,形成妇联工作强大的补充力量。
三是实现“三服务”。即发挥妇女代表联系制作用,变一次会议代表为一届工作代表。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开展“三服务”活动,常委服务执委、执委服务代表、代表服务群众。以各代表团为单位实现自我管理,每个代表联系2-3名群众,为不同利益的妇女群体提供多种多样多层次以及个性化服务。
四是在各镇开展创建“一镇一品”工作,推进妇女工作项目化运作。在健全妇女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变指令性工作为指导性工作,激发基层妇女组织活力,创新妇女工作品牌,增强妇女工作的有效性。
2、明确工作定位,实现妇女工作新突破。
对妇女工作科学定位、突出工作重点,是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各项妇女工作的关键。首先,我们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对妇女工作科学定位,从而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妇女的需求和呼声找准妇女工作的切入口,确立妇女工作的重点。其次是在确立工作重点的前提下,切实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指导,提供政策服务,提供培训服务。在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妇女可能遇到各种生存和需求问题,很需要妇女组织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妇女组织一定要注意倾听妇女的意见。同时要代表妇女积极表达妇女群体的呼声,成为妇女群体利益的忠实代表和妇女利益的最佳表达者。一方面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和改善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妇女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修订政策提供依据。
3、创新工作载体,拓展妇女工作新领域。
创新工作载体,是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各项妇女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要切实加强社区妇女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新时期妇女工作时明确指出,妇联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城市化后,居住生活群体转到了社区,相应地妇女工作的重心应移向社区,妇女工作的重点也应放到社区。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创建融教育与培训、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妇女之家”,我们将通过“和谐家庭建设”工程,依托“百万家庭学礼仪”、“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白玉兰远程教育网点进村级活动中心、精品课程送基层等活动载体,以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区,把构建和谐家庭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开展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节能活动等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提高女性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文明素养,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标。
二要适时调整和创新妇女工作载体,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妇女的追求。通过正面引导,有的放矢地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等活动,并在城市化进程中调整和充实这些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成为广大妇女喜闻乐见,自觉参与,真正起到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组织。明年我们将充实“双学双比”活动载体,推广四种创业模式。一是能人创业型。鼓励女能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妇女创业发展。二是基地辐射型。充分发挥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辐射功能,带动妇女创业发展。三是加工致富型。继续扶持、壮大姐妹编织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批以基层妇女干部为主的女经纪人,组织城乡妇女参与珠串打磨、编织、针织、刺绣和缝纫等家庭来料加工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家政服务型。着力打造妇联家政品牌,使家政服务成为大龄失业妇女创业的主渠道。
三要进一步强化妇女组织的维权职能。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转型使新的经济形式和经济组织大量产生,大量外来姐妹涌入本地,带来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课题,妇女儿童的维权工作显得非常迫切。妇女组织要进一步完善维权网络,坚定不移地代表和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利益,既要为她们排忧解难,又要加强源头维权,引导广大妇女学法、懂法、用法,积极探索有效的维权机制。其一,要不断完善妇联维权四级网络预警机制,充分发挥“知心大嫂”维权岗的作用,及时反馈信息、化解矛盾。其二,要加强依法维权机制,通过联合执法及各镇法律援助中心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其三,要开展维权教育周活动,充分利用“三八”节、“六一”节、“禁毒日”、“反家暴日”,开展设摊服务、热线咨询、劳动维权执法活动,加大宣传,扩大群众受教育面,发挥妇联组织在南汇大建设、大发展中的维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