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口所和杨浦区妇联,对2003-2005三年来杨浦区“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的实施状况和实际效果进行了调研评估,对项目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议。
一、评估的方法
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小组座谈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浦区“百万家庭网上行”项目的具体运作和培训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估,了解了居民和“网上行”学员对该项目的总体知晓率、肯定率、满意率、参与率,以及“网上行”项目对城区信息化、家庭与社区生活、知识技能、社区发展、女性发展和城区发展等各方面的积极效果。
二、评估的基本结果
1、“网上行”学员的基本特征
女性是被培训者的主体,占“网上行”学员问卷的67.1%。学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至65岁,平均年龄为48.8岁。学员的教育程度偏低,低于市民的平均水平。学员主要是社区性人员。
2、对“网上行”项目的总体评价
(1)“网上行”对社区家庭的覆盖率达到十分之一,培训对象不断扩展。“网上行”累计培训3.5万人,约占杨浦区居民总数的百分之三,大约十分之一的家庭参与到这项“网上行”培训活动中来。为使更多群体得益于这项民心工程,杨浦区计划推进小组从最初在社区中发动妇女及家庭成员参加培训,逐步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营、统战系统、残联等领域拓展。
(2)“网上行”活动在社区居民中的知晓率接近80%,小区干部是主要的消息途径。
(3)近90%的认为“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活动“非常成功”或者“比较成功”。无论是否参加培训,居民对本区“百万家庭网上行”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网上行”学员以及有家庭成员参加过培训的居民的评价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居民。
(4)六成居民觉得政府推行“百万家庭网上行”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者对于“网上行”项目意义的认识更为肯定。参加了“网上行”项目的学员以及有家庭成员参加过培训的居民的评价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居民。
(5)绝大多数学员对“网上行”项目教学培训的具体运作表示满意。
(6)培训学员高度肯定由妇联牵头进行组织开展“网上行”项目。
3、“网上行”培训的效果分析
(1)培训增强了学员对电脑网络知识的了解。通过培训学员和未参加培训居民的比较,能够更明显地发现培训对居民对电脑的实际应用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从居民对电脑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也可以看出,“网上行”项目对这些电脑网络基本不懂的人口发挥了“扫盲”的作用。
(2)培训增强了学员对互联网和以之依托的信息通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参加过“网上行”培训的居民家中的电脑拥有率和电脑使用率显著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居民家庭。参加过“网上行”培训的居民在电脑知识和应用水平方面更占优势。“网上行”学员对信息化、对电脑的使用有着更明晰的概念。
(3)“网上行”项目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电脑学习不仅有助于亲子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得以促进。
(4)“网上行”项目学员更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事务。“网上行”学员在参与社区活动方面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在“网上行”活动中,还涌现了一大批社区志愿者。
(5)网络应用能力的增强提高了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网上行”学员更容易发现互联网是一个公共参与的好途径,不仅可以了解政府的工作,更可以直接参与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促进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6)“网上行”项目缓解了女性与男性的“数字鸿沟”,并促进了女性发展。“网上行”项目的主体是女性,经过培训,男性和女性的信息差距减少了,这本身就是对女性发展能力的重要提升。同时,“网上行”项目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都有相应的改变,在培训以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女性角色的认识更具平等性,特别是女性对性别的认同度更加提高了。
三、“网上行”工作的成功经验
政府实事项目的有力领导和完善的组织体制是推动“网上行”工作的基础。区妇联和基层妇联组织的组织发动和日常管理是“网上行”工作顺利运行的保证。在教学、组织、资金和督查四方面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是项目开展的制度保证。坚持“社区路线”是深入动员和广泛开展“网上行”项目的法宝。结合应用需求扩展培训目标群体和内容,是不断丰富和推动“网上行”内容的动力。
四、“网上行”工作面临的困难
“网上行”项目的具体运行,是在成功与困难的伴随中发展着的。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当前,网上行项目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时期,其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上行”项目的培训内容深入拓展遇到瓶颈,新的生源表现出困竭的危险。
2、“网上行”项目中教学培训的某些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学点的时间安排和学员培训需求有时存在不一致。另外,学员学习能力较弱也对教学培训提出挑战。
3、具体工作部门的“疲惫心态”影响着保持工作动力和创新精神。
4、社区信息化水平滞后对培训后的具体应用造成困难。特别是在最需要的相对贫穷的地区,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却是落后的。
5、“网上行”项目内容的初级性不能满足学员和具有初步网络技能学员的需求。
五、继续推进“网上行”项目的背景和工作定位
1、杨浦区推进新一轮“网上行”项目的背景
在杨浦区推进新一轮“网上行”项目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这是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建设的要求。其次,从品牌战略出发,巩固和扩大“网上行”项目的积极效果,依托和深度挖掘“网上行”工作的内涵,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更丰富的效果。再次,“网上行”项目是妇联作为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的良好模式,为妇联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妇联作用的拓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此外,“百万家庭网上行”也可以在街道层面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网上行”项目的工作定位
只有使“网上行”的培训真正做到更满足群众需求,更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未来的网上行项目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目标只有不断加强“网上行”项目的应用性的普及性才得以实现。
所谓应用性,就是培训的基本内容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够为生活、娱乐、交往、社会参与和日常工作提供直接性的帮助,群众应该是能切身体会他们的所学能够在平时用得着而且很有用的。所谓普及性,就是要强调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应用和普及是相辅相成的。普及必须以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基础,而更好地扩充项目的应用性有助于项目的普及。
因此,杨浦知识创新区要求“网上行”项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需要新一轮“百万家庭网上行”应坚持定位于“应用性普及教育”,提高知识型社区的基础性信息服务,为社区居民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普及化的信息能力培育,弥补其数字鸿沟,这极大地提高“网上行”项目的持续性和公共性,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社区发展、女性发展和城区发展等各项公共目标的实现。
六、推进新一轮“网上行”工作的主要建议
我们觉得促进未来“网上行”项目的开展,有几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设计符合居民需求的培训内容,实现更强的应用性。
正确的信息化培训首先需要对学员观念和态度进行培训,使其能明白网络信息技术同时能服务于工作、生活,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积极效果。电脑的基础知识培训,对于刚刚接触信息化的居民非常必要。社区居民对信息化的中高层次的需求,则包括能够和居民生活日常相关的网上沟通、在线电台和影视服务、在线游戏、网络的信息获取和公共评议。针对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开展多样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不断拓展更广泛的培训对象,促进“网上行”项目的普及。
更普及意味着让更多的居民接受培训,特别是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能够有机会接受培训,并通过获得信息化的工具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或者通过信息化的工具得到自身更好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能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对象,使“网上行”项目与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发展的工具,并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和城区发展突出地构造成为杨浦知识创新区的特点之一。
3、“网上行”项目更好地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意味着更加普及的社会互动。
新一轮的“网上行”培训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该项目的社区理念。通过社区实现动员,通过社区鼓励志愿者的参加,通过社区实现教学资源、设施资源的共享,通过社区实现网络服务和居民日常活动结合起来。要使信息化真正成为生活社区的重要方面。一个社区可以通过信息化培育成为具有良好生活质量和紧密内聚的生活社区,“网上行”项目可以在未来宣传这样的理念,并促进这样的社区的形成。
4、促进“网上行”项目的普及,需要更多的社会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区别于政府直接管理公共项目,妇联作为群众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居民的自我参与、自我设计和自我服务,并且可以在“网上行”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一些基于网络的工作小组。这样一些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够以低成本使“网上行”项目的成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并可以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达到更佳的培训效果。
5、加强社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应用和普及“网上行”项目的物质基础。
政府有责任加强社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为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普及提供公共的网络平台。通过使公共网络设施的普及分布,来弥补因为经济状况的差异造成的信息化应用的不平等。政府还需通过对公共网吧的整治、建设,将网络和电子信息服务塑造成为社区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