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公共政策评估研究

2007年10月10日 15:19

  上海市妇联2006年3月立项开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本次研究以文献资料收集为主,如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理论文献、社会调查报告,同时召开座谈会,走访政府职能部门等,加强对有关政策的研究。

  一、相关国家公共政策对促进女性发展的作用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男女平等的立法和政策,为男女平等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具体而言,一是为维护女性权益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促进了社会尊重女性意识的形成。三是加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许多方面男女两性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女性地位还有待提高。

  从社会环境来看,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并没有成为历史。从社会公共政策来看,首先只强调男女起点的平等,忽视过程实施的不平等;其次针对维护女性基本权益的政策多,推进女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政策少;再次现有各项政策在制定、执行、监控、修订等方面存在着性别平等原则“滞后”、“缺失”的现象。女性在政治领域“弱势化”,妇女组织很难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为女性“代言”。

  从决策层看,主要表现为:第一,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较少重视女性权益保护和发展问题。第二,将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更多看作妇联的事情,而不认为是一种政府的行为和责任。第三,在制定政策方案时,更多考虑到对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等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少考虑到对性别平等造成的影响。第四,基层领导的性别平等意识薄弱,大大阻碍了女性生存发展的前进步伐。

  二、现有部分社会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缺失分析

  1、社会保障政策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意识缺失

  (1)性别统计工作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性别统计数据严重缺乏。二是数据收集渠道不畅。三是统计分析能力薄弱。因此,从性别角度研究社会发展问题还没有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各界普遍应用的分析方法。

  (2)女性的受保期长,对社会保障需求高,更需要社会保障政策的保护。首先,从保障需求的性别构成分析,女性的受保期长于男性。其次,从人口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性别构成分析,女性对社会保障需求高于男性。三是女性婚姻人口的丧偶比例高于男性。四是女性人口的生活来源从属性高于男性。尤其是易于贫困的高龄女性,带病期长,其生活来源的从属性更使她们陷入养老、医疗的生活困境。

  2、现有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缺失

  (1)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男女劳动者退休年龄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性别的不平等。

  (2)生育保险政策的性别意识缺失分析。一是生育责任倚重女性,对男性的生育责任强调不够。二是生育保险津贴、补贴申领条件较为苛刻,覆盖面不够。三是妇女产假和带薪休假的基本权利等易遭隐形否定。四是缺乏生育医护费用定期浮动的机制。

  3、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评估中的社会性别意识缺失

  从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来看,据市妇女学学会、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的关于“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妇女权益保护”调查显示,有近70%的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社保的缴费基数。从公共政策的评估来看,不少公共政策出台后缺乏效果评估,更不用说是从社会性别意识角度来探讨某项公共政策对女性的影响了。

  三、就业政策的性别意识缺失分析

  1、现状:扩大妇女就业中的问题。应该说,目前上海妇女的总体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其中有些指标已达到世界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上实现了“当家有权、做主有位、生活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但是,从两性角度和性别意识审视,目前女性在就业领域事实上存在障碍,妨害了男女平等的实现。具体表现为:

  (1)招聘就遇“拦路虎”。一是“婚姻”、“生育”与“家庭负担”等因素常常与“性别”叠加在一起,成为招聘单位拒绝女性的理由。二是再就业女性的一道“坎”。在同等条件下,用男不用女就成为劳动力市场普遍的选择。

  (2)晋升再遇“天花板”。一是职业女性的两难选择——生孩子还是忙事业;二是传统观念对女性职业结构的制约。三是薪水难敌须眉。

  2、分析:缺乏性别意识的公共政策。(1)相关法律规定在制定上的缺失和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劳动执法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强。第一,相关法律规范在制定上的缺失。第二,相关法律政策在执行中的困境。第三,相关法律规定在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层面的疲软。(2)社会就业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盲区。一是缺乏具有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二是男性占优的公共政策扩大和加深了两性差距。

  四、对策和建议

  1、将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纳入上海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首先在上海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纳入上海和各级区县政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和监督;其次强化政府部门的性别平等工作机构的建设,制定公正平等的公共政策,逐步消除制度性的性别歧视壁垒;加强各级人大的性别平等工作机构的建设,使之真正做到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审视法律,在立法、修法及监督执法过程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如建立缺口数据抽样调查制度,加快分性别统计数据库建设,切实改善性别统计制度,畅通性别统计数据收集渠道,提高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利用统计数据开展社会性别分析的能力;建立完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监测评估指标体系,采取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进行监测评估,将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妇女规划的作用,治理经济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一是建立健全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制度性的性别歧视现象,如设立公平就业委员会对平等就业权利受侵害的当事人给予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二是公共部门率先实施性别平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策略,补充和完善有关男女平等的政策法规,重视女性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建设,正确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明确企业在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三是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畅通妇女民意表达的沟通渠道和女性就业的培训指导;四是继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议补充男性生育责任的内容,实行父母双方带薪育儿假制度,确立生育医护费用定期浮动机制。五是通过减免税收、优先贷款等手段鼓励企业积极承担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建立国家支持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托幼事业等妇女就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六是制定和实施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修订不平等的退休政策,消除男女在进入和退出职业生涯方面的制度性不平等,并采取宣传手段,在社会中营造尊重妇女平等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3、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识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一要切实提高决策者的性别平等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政治领域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二要制定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更为积极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改变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文化和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三要认真分析人事改革的相关政策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特别应分析那些表面“性别中立”的政策和措施是否在实施中造成男女两性的机会不平等;制定积极的促进妇女参政的政策,矫正目前存在的政治和决策领域男女参与机会不平等的不利局面;四要清理大众传媒中对女干部的负面描写和性别歧视,消除那些强化角色定型的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公众欣赏和接受多样化的领导模式和决策者形象,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4、建设和倡导平等、和谐、文明的先进性别文化,使社会主流文化成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动力。一是提高大众传媒的管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增强其推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政府应采取制定和实施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法律和政策,规制大众传媒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防止产生不利于平等和谐的性别关系的社会影响;三是通过现代的、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性别平等的宣传倡导,使性别平等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为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5、建立和完善政策控制、监督和评估机制。一要建立和完善性别评估指标。从宏观架构评估上,主要针对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对男女两性的影响、作用及结果,作为判断政策公正与否的依据,建立利益相关人、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果三大板块的综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入性别的基础变量,如男女脆弱性与能力分析,主要分析有形物质、动机态度、社会组织、制度政策层面等;二要创新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五种方法:流程评估法,对社会公共政策进行政策前评估、政策中评估及政策后评估;系统评估,政策网络间的关联与捆绑、系统分析的要素、内容及问题、系统分析中的政策模拟;制度性评估,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的变迁、创新及路径选择;价值分析方法,多元价值的廓清与考量、价值间的对抗与互补、价值的认同与表达;成本-效益评估(经济模型)。各种不同方法之间存在互补性,在对地方公共政策进行性别指标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其它方法分析的结果综合地做出评估结论。三要创新性别评估模式与机制。现有的政策评估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策外评估、政策内评估。政策内评估即政策制订者、执行者对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估。政策外评估即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外部评估。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妇女发展状况,从性别视角出发进行的性别评估,适宜采用综合评估模式。建立性别评估专业机构,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属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它与政府有着良好的关系与广泛的接触,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推行过程,掌握必要的政策信息与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社会,代表着社会群体的利益,能够充分倾听、代表大众的利益。四要培育职业化的公共政策研究、规划和评估队伍。上海现在还不具备职业化社会公共政策研究、规划、评估队伍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为此,今后将在推进构建地方一级的性别评估平台,培养专业化社会性别评估队伍方面做出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为政府及社会提供科学客观的性别化评估报告,为提升上海市妇女工作与推动政策的性别公正提供对策咨询,为上海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来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公共政策评估研究”课题组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