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上海市优秀青年女科教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

2007年10月10日 16:10

  上海市科教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联合对本系统40周岁以下,3000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副处级以上职级的青年女性群体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她们的发展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提出对女性人才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科研院所、高校、普教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97%。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召开高校、科研院所、普教系统青年女性座谈会和专题讨论会,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的样本情况

  被调查者均为40岁以下青年女性,25至30岁占2.6%,31至35岁占28.1%,36岁至40岁占69.3%;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大专占3.3%,本科占48.1%,硕士占21.1%,博士以上占26.5%,其他为0.9%;政治面貌:党员为60.8%,民主党派为12.3%,无党派为26.9%;职业情况,教师占65.4%,科研人员占7.6%,医务人员占4.9%,管理干部占12.6%,业务、管理双肩挑占6.9%;在职称的分布上趋向于正态分布,中间突出,两头缩减,正高级9.8%,副高级73.5%,其它占16.7%。在她们中有47.2%的人获得过本单位的优秀或先进称号,有29.7%的人获得过区县级优秀或先进称号,20.9%的人获得过省市级优秀或先进称号,还有2.5%和2.2%的人分别获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或先进称号。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青年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舞台,她们是科教系统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也是一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

  二、调查与分析

  1、追求卓越,爱岗敬业

  调查显示,有50.3%的人喜欢自己的职业,有75.4%的人表示如果丈夫的收入足够或者自己拥有了大量的财产,她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仍会继续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而且她们中80%的人专心做好本职工作,没有承担其它有经济收入的社会兼职。当问及“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有77.6%的人会选择两者兼顾,而表示为了家庭可以放弃事业的人只有17.2%。由此看出,追求事业发展成为她们的第一需要。

  2、工作时间长,成果显著

  为科教事业的发展,女科教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其中在教师中有38%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左右,17%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10小时左右,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人数只有26%,还有14%的人她们的工作时间不能够确定。辛勤的劳动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近三年来,她们在科研项目、发表国际国内论文、出版专著、教材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出色的。具体而言,一是半数以上的人成为科研上的骨干力量。在被调查者中有56.6%的人担任课题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有19.4%的人为一般参加者的,只有23.9%的人三年来没有承担科研项目;她们中还有24.8%的人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有13.1%的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有1.3%的人承担国际科研项目。其中有15人获得过专利,165人获得过国际、全国和省部级科研奖项。二是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有12.6%的人出版过专著、教材,有19.4%的人在国内发表论文,有5.3%的人在国际上发表论文。三是参加各级学术交流活动活跃。被调查者中有45%的人参加过国际、全国和上海的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3、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比较强

  被调查者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依次为:青少年成长问题(60.9%)、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与待遇(56.8%)、社会保障(49.0%)、房价(39.0%)、社会治安(27.8%)、提高妇女社会地位(27.4%),而物价和下岗、就业问题她们却不大关心,分别占16.8%和11.9%,这与她们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有关。

  当问到“你对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是否关注或提出过合理化建议”时,有81.4%的人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有6.3%的人比较留心但不说,只有9.3%的人表示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它不管。当看到有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时,有45.5%的人表示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有47.3%的人表示很生气,但不制止,只有2.2%的人表示无所谓。

  提高女性参政议政的比例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时,有62.5%的人认为应该让更多女性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59.9%的人认为应该提高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有34.6%的人认为应该加大女干部的比例,有28.0%的人认为应该建立必要的法律制度,还有13.6%的人认为应该加大女性参政议政的宣传力度,提高更多女性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4、婚姻家庭和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较高

  本次调查的青年女性中,已婚者占93.4%,未婚者只有3.1%,3.5%为离婚或未回答者。在已婚者中有孩子的占88%,暂时还没有孩子的占9%,不想要孩子的有4.3%。已婚者的配偶与她们的学历、职业大体相同,有91.4%的人对自己的婚姻状况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有97.7%的人对自己生活的总体评价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青年女性把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孩子的发展与成才作为自己幸福的标准之一。调查显示,有87.7%的人希望家庭和睦,有81.6%的人希望子女成才,有75.9%的人希望婚姻美满,有68.1%的人希望自己的事业有成,有40.5%的人希望对社会有贡献,有31.0%的人希望经济富裕,只有6.9%的人希望自己有高学历。

  青年女性有67.4%的人认为经济独立是夫妻平等的前提,有80.7%的人认为家庭由夫妻共同决定对经济的支配权,有62.7%的人认为夫妻之间应该保留各自的隐私。对如果丈夫发生了婚外情时,有27.0%的人表示努力挽回,有24.8%的人要求离婚,还有23.7%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由此说明,上海市科教系统青年女性的婚姻家庭状况良好,她们把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子女成材作为向往的目标。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之一,她们经受着工作、生活的压力。调查显示,82.8%的青年女性认为自己的压力来自工作,18.6%的人认为她们的压力来自子女教育问题,12.2%的人认为她们的压力来自人际关系,13.5%的人认为她们的压力来自健康状况,而经济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压力分别为6.6%和5.7%。

  问题之二,她们人际交往的空间不大。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青年女性周而复始地奔波于“家庭——学校”或者“家庭——实验室”之间,与外界接触少。当她们遇到困惑时,有63.0%的人无处倾诉,只能自我排解;有处倾诉者,49.1%的人会向丈夫倾诉,10.2%的人会向父母倾诉,42.8%的人会向朋友倾诉。

  问题之三,她们的健康状况不太好。一是被调查者的身体健康处于亚健康水平。有46.4%的人会经常感到乏力,32.6%的人睡眠不好,24.0%的人感到情绪紧张,22.2%的人经常胃不舒服,17.0%的人感到头昏胸闷,还有13.8%的人心脏不好。二是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青年女性患有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脊椎疾病的比例较高,排在前位的分别为26.7%、22.6%和17.2%;三是不主动接受健康检查。调查显示,她们中经常做健康检查的比例为51.1%;偶尔去做健康检查的为33.5%,称总是没时间的为13.8%;四是普遍缺乏必要的运动。能经常坚持运动和锻炼身体的只有13.2%,根本就不参加运动和锻炼身体的有44.0%,偶尔进行必要的运动和锻炼的有41.4%。

  问题之四,她们最大的困扰是深造和培训。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将要完成生育、哺乳等母亲的职责,为此,影响到她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调查显示,有42.2%的人表示进修机会少,业务提高慢;有52.1%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有21.5%的人觉得自己的努力工作和付出没有得到认可和理解,有13.9%的人认为缺少公平的竞争机制,有10.2%的人认为家务重影响工作,还有5.4%的人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四、思考和建议

  1、各级党政部门要为青年女性成材创造条件。调查显示有57%的人在工作岗位上接收过业务上的脱产培训、进修或在职的学习,但是还有七成的人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外语能力。希望党政部门要在学习上帮助她们了解国内外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更新专业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为未来的科研和学术发展创造条件。比如将单位的教育基金或成才基金按照比例划归个人帐户。同时在晋升和选拔中,消除女干部晋升至副处级、女副教授到顶的偏见,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

  2、社会团体要关注青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工青妇等社会团体要关注青年科教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和完善女博士之家、女教授联谊会等民间社团,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康咨询机构、心理咨询电话等,让青年女性有特定的场合疏解情绪和压力。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定期组织她们外出旅游、度假,定期休养,让她们充分感受组织对她们的关心和呵护。

  3、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科教系统青年女性的影响力。宣传和介绍各级党政部门在重视和培养女教师、女科技工作者方面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宣传和介绍科教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开展向叶叔华、陈亚珠、闻玉梅、陈赛娟等优秀科教工作者的学习,扩大女教师、女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影响,提高她们的知名度,形成有利于女教师、女科技工作者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4、提高青年女性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各级妇女组织要健全维权工作机制。建议在教育行政和法律部门建立女性申诉的制度,受理对女性人格尊严的侵害、对女性著作合法权益的侵害、对女性荣誉合法权益的侵害、对女性物质利益合法权益的侵害、对女性婚姻家庭合法权益的侵害和性骚扰等等,消除对女性有形无形的性别歧视,帮助她们解除烦恼、摆脱困境,发挥潜能,走向成功。

来源:“上海市优秀青年女科教工作者发展及需求状况调查”课题组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