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上海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一批被称之为“白领”的群体。白领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群体,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技术、管理职业,具有较高的薪酬收入和消费能力,正在上海的社会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根据市委对妇联组织要做好白领女性、外来媳等群体工作的要求和市妇联党组会议精神,由市妇联由张静副主席挂帅,率领宣传部和妇女发展部的同志联合开展了对白领女性群体需求状况的调研。我们先后分赴卢湾、浦东、静安等区妇联以及相关组织,采取了集体座谈并和白领女性代表个别交谈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情况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现状描述与需求分析
1、价值取向务实进取,以职业的发展而实现价值
调查发现,务实、关注自我感受与自我实现是女性白领核心的价值取向。由于务实而脚踏实地,崇尚自我奋斗,积极地追求向上流动,以便在更高层次上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实现其自我价值,已成为白领女性追求的人生目标。白领女性作为上海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日益崛起,正在不断以出色的表现重新为女性定义。
2、精神生活与网络相伴,在虚拟的世界里品读人生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正日益成为白领生活内容的主体,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几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通过网络了解、收集国内外时事政治、企业生存与发展、健康养生和生活时尚等相关信息,了解正在发生的热点话题,借助博客、播客等传播媒介在线沟通,利用QQ、MSN等网上聊天交友。一些白领表示,离开了网络就犹如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一般。除了经常浏览新浪、搜狐、雅虎等大型门户网站以及其他一些中文网站,少部分白领还会经常去境外网站和非主流中文网站。
3、社会责任真诚厚重,以公益的参与奉献真爱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白领女性大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精神和责任意识,她们希望参加社会上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贡献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内的自身资源。在上海,白领的业余社团活动十分频繁,据市社联对浦东新区的部分白领从业者的调查显示,17.9%的受访白领参与了各种社团组织,33.8%的白领参与了各种社交俱乐部。该研究还表明,“结社”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已经成为许多白领的重要生活内容。
4、政治认同强烈真实,在试探实践中走向参与
务实的价值取向贯穿于白领的政治取向乃至生活态度。对于上海良好的发展态势,白领女性感到由衷地高兴并抱有美好的向往。在走访了解中,大部分白领表示希望妇联能积极地促进政府制定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政策,在婚恋家庭、青春期卫生、心理辅导等方面得到妇联的帮助和关注。渴望受助预示着白领群体在与妇联等组织的试探性接触中,主动向着政治参与迈出积极的一步。
5、以优雅个性缔造和谐生活,让人文关怀在竞争的世界里释放温情
调查中我们感到,上海的白领女性群体,具有较高的收入和良好的职业声望,她们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白领女性群体在整体上承受着一种焦灼与压力,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状况等并不如他人想象的那样令人乐观。这种焦灼与压力来自于职业危机感的不断增强,由竞争带来的职业危机感,使职业白领的心理压力指数居高不下,亚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女性白领由于性别的原因,压力尤甚,痛苦指数更高。
调查中白领女性普遍反映,由于长期快节奏、满负荷的工作,使她们的日常交往时间大大减少,交际圈日益狭小,婚姻恋爱等个人问题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而这些问题只靠自身又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基层妇女组织创设的工作方法和白领女性群体工作存在的困惑
1、组织建设
卢湾区妇联依据党建带妇建原则、依法自主性原则、先发效应原则和统战性原则,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自身优势,将工作的目光集中在吸纳区内入驻企业,尤其是淮海路一条街的女性经营管理者身上,不断加强“两新”组织的妇建工作。
静安区妇联建立了静安区“两新”组织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妇工委)。提出了“以服务凝聚人心,以联络增进感情,以活动吸引参与,以爱心奉献社会”的工作目标,创造了以培育女性社团来联系、凝聚白领女性的工作载体。区妇工委于2003年9月,建立了“Lily”俱乐部,各街道妇工委也相应建立了“职业女性俱乐部”、“女企业家沙龙”、“高级女性联谊会”、“南茜妈妈网上俱乐部”等不同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和服务活动。
浦东新区妇联于1995年7月12日成立了“浦东女性人才促进会”。
2、工作模式
卢湾区的海商社区,女性白领在其中占到60%之多。根据该区域白领集聚的特点,针对白领关注的健康、运动、交友等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企业白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活动,不断创新活动项目、载体形式和运作方式,积极培育青年白领融入社会、认同社会的意识。
静安区妇联认真探索“两新”组织妇女工作的全新运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提炼出“温馨、优雅、时尚、快乐、爱心”的十字工作理念。积极致力于“宽松发展环境”、“终身学习课堂”、“温馨服务平台”和“奉献爱心舞台”的四个平台建设。并确立了“柔性、小型、分散、业余、多样、有效”的活动原则。
浦东女性人才促进会积极开展信息学术交流、联谊活动以及扶贫帮困活动等,为会员提供各种咨询信息,为会员献计献策,为会员交流思想、工作和文化娱乐创造了条件。
3、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展白领女性群体的工作是一项正在探索的新课题。白领女性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妇联传统的工作方法和载体很难渗透。而与此同时,妇联作为群众团体,没有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管理权限,面对白领女性的利益诉求,无法给予更多的组织承诺。在调查中发现,白领群体与妇联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妇联的公众形象还不够清晰。妇联如何近距离接触这个群体,认真关注和积极表达她们的利益诉求和对重大事件的反映,关注白领女性发展与参与的各项权益的实现,拓展其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真正成为白领女性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朋友,成为党领导下的组织、吸引白领群体的重要力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是在调研中发现,要开展白领女性工作,不仅要解决她们的生活困难,还需要与白领女性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与互动,妇联干部队伍要实现与白领女性群体之间的精神对接,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培训。
三、对策建议
1、面对白领女性群体,妇联应及时“变脸”
面对年轻的知识女性群体,我们的妇女干部应有能力与这一群体顺利地进行文化对接和精神互动,真正成为白领女性群体的“精神领袖”。应从传统的提供教育向提供服务转变;活动方式上,应从具有浓重行政化色彩的组织向白领乐于接受的柔性、小型、分散的沙龙、俱乐部等形式转变;妇女干部要学习和驾驭白领女性群体所熟悉的网络论坛或讲座培训等新的语言或载体;要从习惯于举办枯燥单一的会议向白领喜欢参加的运动旅游、休闲娱乐、联谊联欢等活动方式转变等等。工作理念的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的优化和转变将成为我们开展白领女性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
2、呼应白领女性特殊的利益诉求,妇联应帮助提供公共产品与平台
白领承受着工作负荷和生活压力,她们的职业发展、自我价值、涉及精神层面的社会参与、心理调适,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教育文化、健康养生、婚姻交友,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和困难,渴望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帮助。在白领婚恋、子女晚托等白领的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方面,切实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产品和利益沟通平台,并在活动中逐步树立妇联良好的公众形象。
3、对白领女性的宣传服务和文化引领,妇联应聚焦重点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在白领女性群体中还有相当的市场,社会性别意识相对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宣传工作要把重心放在对白领的精神层面的把握,引导她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与参与,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结构性力量。
白领对网络的热衷与依赖,促使我们将目光聚焦互联网。如:要将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先进文化的引领与白领女性内在蕴蓄的人文情感相衔接,与白领女性的内在价值需求相联系,使宣传工作迸发出鲜活的时代魅力。
妇女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熟悉网络,了解web2.0时代的互联网的“博客”、“播客”、“维客”、“印客”等代表性的传播媒介。通过网络了解白领,利用网络来引领白领,应成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着重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希望在现有的上海女性频道基础上,链接已有的优秀妇女网站资源,增加服务内容,如:交友、婚恋、健康、家政、亲子等等,从白领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网站的基本要素(结构、功能、内容、服务)进行优化设计。侧重体现网站的信息发布和在线互动的功能,努力使该网站成为集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于一体,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白领女性的网上精神家园,实现文化引领方式的转变,由此提高妇女组织的影响力。
4、顺应白领女性参与意愿,妇联应积极搭建舞台
白领群体对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的积极参与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白领的资源优势还处于分散和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充分的凝聚与整合,其资源优势、行动能力、贡献作用和发展潜能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妇联应抓住机遇,强化妇女联合会的“联合”功能,创造机会,培育、扶植白领女性的社团组织,关心、联系各类女性社团,搭建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和舞台,积极地引导和激发白领群体的创造活力和参与社会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妇联应注重对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的研究和活动策划的可操作性的把握。要把妇联有限的资源和社会的无限资源相链接与整合,利用不同的平台,以不同的立点、不同的主题为不同层面的女性提供增值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