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关于白领女性群体需求状况的调查

2007年10月10日 16:23

  根据市委市府对妇联组织提出“要把白领女性群体作为工作重点”的要求,市妇联妇女发展部、宣传部相关人员组成“白领女性群体需求状况调研组”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卢湾、静安、浦东新区等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金融委和市人事局等单位,通过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了解白领女性的工作、生活、困惑和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白领女性群体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困惑

  (一)白领女性基本状况

  1、生活方式追求高品质。白领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多半有着一份不菲的收入。高收入使她们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成为可能,“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观念被普遍认同。因特网、报纸杂志、音乐和读书是最受她们欢迎的休闲方式,网络是她们了解信息、购物、参与社区事务、联系朋友的主要渠道。她们秉执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生存理念,九成以上的白领女性坚持业余学习,而用于文体活动的时间明显少于学习的时间。

  2、职业特征呈现多样化。在上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银行等来沪落户,金融、咨询、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头顶“女博士”、“博士后”、“海归”的光环加盟其中。她们因为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其职业追求日趋多样化,岗位的流动性明显加快,一旦有比较好的选择机会,白领女性就会从一个岗位流向另一个岗位。在一些高流动性的行业如IT、广告、咨询业中,年轻白领跳槽的比例超过20%。

  3、价值取向更趋现实性。白领女性有新型的价值观,她们重视自我感受,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婚恋上,她们渴望婚姻,渴望有一份安定的家庭生活,但对择偶要求不轻易降低,“宁缺勿滥”;工作中,她们不断充电,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上,她们遵循社会规范,讲求文明礼仪,关注时事,关心环境,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大部分白领女性愿意通过为社会奉献爱心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白领女性的主要困惑

  1、来自婚恋的困惑

  择偶难渐成白领女性的心病。在走访中,大家普遍反映“三高”(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女性择偶难。是什么原因导致适婚阶段而未婚的白领中“男少女多”现象的产生?市妇联与巾帼园婚介所关于《高学历女性择偶难原因的调查与分析》显示,不是因为性别比例的失调,而是传统的“男高女低”的择偶观念,使白领男女之间出现了非自然的比例失调。白领女性受传统“男高女低”婚恋观的影响,希冀得到一份高质量的恋情,而白领女性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自身也面临一些尴尬:奔30甚至超过30、恋爱中的强势姿态、对婚恋的现实主义追求以及社交圈越来越小等种种综合原因,造成白领女性择偶难的现状。

  2、有关生育的困惑

  调查中了解到,白领女性中的丁克一族、大龄妈妈现象比较普遍。白领女性在进入职场的时候已经进入育龄阶段,但是面对激烈的岗位竞争,她们不敢轻易怀孕,等到事业稍微进入成熟阶段,她们又遭遇“玻璃屋顶”现象,更不甘心因为生育而失去可能到来的成功,因此一部分人索性放弃生育的权利,一部分人则一拖再拖成为大龄妈妈。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白领中14.3%明确表示不打算要孩子;25.3%的白领认为婚后要不要孩子无所谓;明确打算要孩子的白领中,近九成也表示“现在不急于要”。

  3、有关子女教育问题

  在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将自身的终身大事办好、将繁衍下一代的任务完成之后,白领女性又开始遭遇另一个烦恼:子女教育问题。一方面是孩子没人带,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在强大的工作压力面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和顾及家庭。

  4、巨大心理压力的排解

  白领女性在工作上和男性承受着相同甚至更多的压力。在调查中,有的白领女性表示通过向家人及朋友倾诉缓解压力,有的通过运动、唱歌、旅游释放心理压力,还有相当一部分白领女性则将压力自我消化,通过暴饮暴食—减肥—再暴饮暴食的循环往复和疯狂购物等来排解和释放压力。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不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规律的生活节奏、不科学的饮食方式使她们的身体长期透支,遭受亚健康的困扰。上海妇女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在长三角女性乳腺健康调查新闻发布会上讲到,工作压力大促使女性患乳腺疾病的几率提高30%。

  5、职业发展前景的迷茫

  在职业生涯中,不同年龄层次的白领女性有着不同的困惑和迷茫。刚入职场:频繁跳槽。但由于缺乏职业经验的有效积累,为职业的发展埋下“零库存”的危机。30—35岁:遭遇危机。白领女性大部分就职于第三产业,所从事的职业大部分要求形象气质佳、能力强,而这些行业的技术更新往往很快,因此她们缺乏职业安全感,担心被社会淘汰。超过35岁:职场“天花板”或职场疲劳出现。她们中一部分人获得一官半职,但却遭遇职场“天花板”,在职业发展上很难有所突破;一部分人或者已经成为公司平平淡淡的“元老”,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渐渐放弃追求,经历职场疲劳。

  二、妇联组织开展的白领女性工作的初步效果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了联系渠道。在“楼宇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各级妇联积极探索在楼宇中开展妇女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如静安妇联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妇女工作委员会,浦东新区妇联成立女性人才促进会等。

  二是创设了联谊平台。针对白领女性追求生活方式多样化等特征,各级妇联尝试运用开放式的组织形态与白领女性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联谊、联情活动。比如卢湾区妇联较早设置了负责白领女性的工作岗位,定期开展联谊活动。

  三是开展了兴趣活动。各级妇联根据白领女性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医疗咨询、文娱活动、政策讲座、旅游交友等兴趣性活动来吸引白领女性的参与。静安开展的自驾游、“贝太厨艺俱乐部”等活动得到了众多白领女性的响应。

  2、主要问题

  第一,白领女性心理认同与妇联组织形象的不对称

  在白领女性的眼中,妇联就是帮助弱势群体的组织,常与维权和计划生育挂钩。为了不被打上弱势的烙印,她们从心理上与妇联产生距离感。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妇联组织形象,大大削弱了妇联组织在白领女性中的吸引力。

  第二,白领女性数量激增与妇联有限覆盖的不对称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众多商务楼宇中聚集了大量“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青年白领群体,包括白领女性群体。相比之下,妇联白领女性工作覆盖面的拓展速度相对有限。

  第三,白领女性就业形式与妇联传统联系纽带的不对称

  妇联通过代表人士、两新组织中的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以及大党建格局中党务工作者来开展白领工作也遇到了瓶颈。由于体制的关系,“两新”组织中的员工与单位关系较为松散,人员的高流动性常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联系纽带难以为继。

  第四,白领女性多元需求与妇联传统工作模式的不对称

  白领女性需求的异质性明显,除了比较普遍的婚恋困扰、心理压力、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的需求以外,年龄、职业、兴趣和地理区位都影响着白领女性需求的多元化,与之相比,妇联传统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思路都与之不相称。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定计划—发指令—发动妇女参加—抓典型—总结成绩宣告问题解决”模式难以满足多元的白领女性需求。

  三、对策和建议

  妇联加强白领女性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讲求春风化雨式地点滴渗透,把党的主张化成广大白领女性的共同理想,同时又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式地逐步凝聚,把妇联的关爱送到广大白领女性的心坎上。因此要树立以白领女性为主体、服务所需为宗旨、妇联可为为根本、社会参与为目标的工作理念。

  1、依靠媒介去影响,树立妇联组织新形象

  白领女性心目中的妇联组织形象直接影响到妇联开展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要依靠媒体来树立妇联组织“时尚、活力”的新形象,传播妇联的声音。有针对性地调整妇女工作的话语系统,讲求宣传的艺术性和策略性,加大广大白领女性对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的具象认识。要着力培养妇女工作者的媒介和传播意识,使妇女工作者成为联系白领女性的一条线和宣传妇联工作的一扇窗。

  2、依靠网络去覆盖,打造妇女工作新模式

  鉴于互联网交流俨然已成为白领人士工作的“左膀右臂”,妇联将加大网络覆盖白领女性的工作力度,以网上展示妇联组织的人文关怀,消除白领女性与妇联的心理距离,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主动,构筑起网上与白领女性交朋友的渠道,并由网上联系到网下活动,提高白领女性对妇联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建中的“白领港湾”职业女性网上互动平台、静安区的网上“Lily俱乐部”、浦东新区妇联的“CBD平台”和闸北区的网上“菁菁俱乐部”等都是通过提供各种开放式服务和互动活动来创新白领女性工作手段的新探索。

  3、依靠社团去链接,构建妇联组织新网络

  妇联要在白领女性群体中培育和推进女性社团的建设。要用发现珍珠的眼光发掘和链接活跃在白领女性群体中的女性社团或非正式组织,通过提供展示、国际交流等机会,使这些游离于妇联体系之外的女性组织逐渐向妇联靠拢;用培育珍珠的方式去引领女性社团发展,用项目合作、承接、授权等方式开展一些服务白领女性的活动和工作;用串珍珠的方式来整合女性社团的资源、扩大影响,逐步扩大各种女性社团领导人在妇联执委中的构成比例,以女性社团中的执委为线串连起各行业的白领女性,让她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妇联的渠道听到党的声音,并有机会、有渠道代表白领女性群体,表达自己的利益。

  4、靠服务去支撑,形成妇女工作新格局

    妇联要加强对白领女性需求的动态追踪和调研,了解和掌握她们的发展热点、利益诉求,妇联组织要多处着眼,细处入手,上下联动,策划、整合推出小型、分散、宽松、便捷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对于她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组织专家、专业人才,从实际出发,创设有效的载体。同时,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广泛网罗社会力量,打造社会化的服务支撑平台、展示形象平台、奉献爱心的平台、民主参与的平台等、联谊交往的平台,为白领女性的多元需求提供服务的支撑,以活动求吸引,以服务求凝聚,以载体求贴近,以沟通求人缘,最终促进白领女性群体的全面发展。

来源:市妇联发展部、宣传部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