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关于上海空巢家庭夫妻关系研究报告

2007年10月12日 17:02

  空巢家庭是核心家庭的一种,意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纷纷离去,只剩下父母留守“空巢”的家庭。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空巢”率已经达到26.4%,上海这一比例达到36.8%。针对未来10年“空巢”家庭的比例有可能达到90%以上的现象,为此,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本课题以量性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为辅,共发放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48份。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占32.3%,女性占67.7%;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下35.5%,51至60岁占58.1%,61至70岁占3.2%,71岁以上3.2%;婚姻状况为初婚90.3%,再婚6.5%,与配偶分居3.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占9.7%,高中(中专)占22.6%,大专占6.5%,大学本科48.4%,研究生12.9%;在岗为71%,下岗9.7%,离休或退休19.4%;就业单位,事业单位63.3%,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13.3%,民营、私营13.3%,商业3.3%,服务业3.3%,个体经营3.3%。

  二、调查与分析

  1、夫妻情感变化比较明显

  情感关系是夫妻关系中最为根本性的关系。关于在夫妻情感关系方面,我们通过空巢前后设置共处时间、生活内容、情感交流、维系纽带四类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来分析,调查显示,有80%的家庭认为夫妻共同参与的生活内容变了,有73.4%的家庭认为夫妻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变了,有66.6%的家庭认为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变了,有96.7%的家庭认为业余时间生活内容变了。

  从共处时间看,被调查家庭子女离家时间,1年内占17.9%,1至3年占32.1%,3至5年占25%,5年以上占25%;调查显示,夫妻共处时间无论在空巢初期还是空巢半年期和空巢前相比,选择“没变化”和“多了”的分别为96.6%和93.3%。在问及“大部分时间在哪过时”,空巢前后变化不是很明显,但仍然可以看出,空巢后,选择“在外”和“在家在外各一半”的比空巢前多了16.7%。可见,空巢后,夫妻的生活的自由度和以前比大了。

  从生活内容看,夫妻共同参与的生活内容空巢前以购物和看电视为主,所占比例均为25.9%,空巢后共同参与的内容比空巢前丰富,相比较而言,去公园、郊外、旅游,健身,看电视所占比例较高,均为18.8%;业余时间空巢前以“孩子后勤工作为主”(66.7%),其次为“交朋友”(16.7%),空巢后以兴趣活动为主(79.3%),其次是孩子后勤工作(10.3%)。

  从交流内容看,空巢前交流内容以“子女”为主,占81.3%,发生矛盾的主要是因为“家务琐事”和“子女教育”其比例分别为48.3%和37.9%;空巢后,夫妻交流的内容依次为工作(31.3%)、子女(25%)、生活琐事(12.5%)、感情交流(12.5%)、人际交往(6.3%)、业余爱好(6.3%)、其他(6.3%)。空巢家庭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仍然以“家务琐事”为主,而空巢后,28.6%的人选择了“没矛盾”,说明夫妻关系空巢后比空巢前从发生矛盾这一情况看是有所好转。

  从情感交流看,空巢后的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比较融洽。夫妻间吵架次数“比以前少了”占24.1%,“夫妻交流少了”占14.3%。如果重新生活是否和现配偶结婚,有59.3%的人选择现在的配偶;空巢前夫妻间发生冲突了占13.3%,而选择“无”为60%,而空巢后为0,而选择“无”为90%,增加了30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空巢后的夫妻情感关系比以前要亲密。

  从维系纽带看,夫妻关系维系纽带空巢前以道德、良心(31.0%)、子女(31.0%)爱情(27.6%)、性生活(6.9%)经济(3.4%);空巢后,子女在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作用降低,从31%降到10.3%,降低了20.7%。空巢后夫妻关系维系的纽带仍以道德良心(24.1%)和爱情(24.1%)为主。

  2、空巢后夫妻关系的性别差异发生变化

  调查反映,空巢后与空巢前相比,夫妻关系更融洽,有79.3%的人选择了夫妻关系“很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有82.8%的人选择夫妻关系“更好了”和“没什么变化”,而选择夫妻关系“不如孩子在家时”只占17.2%;在回答“满意”的被调查者中,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下者较多;从空巢时间看,空巢1至3年的夫妻关系满意度高,从性别看,女性空巢后的满意度相对男性来说更满意。调查还显示,女性在空巢前在家中的时间远远多于男性,其比例分别为,女性54.4%,男性为13.4%,空巢后女性在家的比例减少了,其比例为37.4%。另外,关于空巢前后业余时间的生活安排,男女性别差异显示比较明显,如,空巢前女性有50%的人做“孩子后勤工作”,男性只有16.6%,而空巢后,女性做“孩子后勤工作”就减少到10%,而从事自己的“兴趣活动”增加到53.3%。这些数据说明女性空巢后的家庭生活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女性在空巢状态中受益更多,主观所感受到的夫妻关系的满意度和情感交流的亲密程度比男性要高。

  3、空巢夫妻的权力变化不大

  调查显示,空巢前后在购买大件、投资贷款、人情往来、赡养老人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决策权上权力关系的变化不大。但是在家庭经济支配方面的自主权上,空巢前后稍有变化,自主权的行使状况比空巢前有所好转。当问及家庭经济支配“经常感到不自在”时,空巢前为7.4%,空巢后为3.7%;当问及家庭经济支配“从无”的,空巢前为51.9%,空巢后为59.3%;当问及“家庭开支决策权”时,有七成人认为没变化,有10.7%的人认为变了,决定权归我,有17.9%的人认为变了,决定权归配偶了。

  4、空巢夫妻的性生活满意

  调查反映,空巢前后性生活状态有变化,但变化不是很明显。比如,性生活频率有下降的趋势,空巢前每周一次以上的夫妻为40.7%,空巢后为26.1%;性抚爱时间增加了,在4分钟以上的空巢前为44%,空巢后为50%;性感受交流空巢前后变化很小,选择“从不”、“偶尔”的合计空巢前为65.5%,空巢后为64.3%;性快感体验空巢前后变化很小,选择“有时”、“经常”、“每次”合计空巢前为50%,空巢后为57.7%。从性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来说,空巢前后变化不大,选择性生活“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空巢前为82.1%,空巢后为80.8%。

  三、思考与建议

  1、进行空巢适应期的指导,避免由空巢期变为空闲期。“空巢”的到来,家庭轴心发生变化,夫妻重回二人世界,对于夫妻关系来说,是一个“转型期”。研究发现空巢后夫妻关系变化比较明显的是情感关系,夫妻间的亲密倾向增强,需求增多,夫妻之间更加重视彼此依靠,为此,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更高了。研究表明,在家庭转入空巢以后,夫妻关系亲密的需求,往往女性多于男性,妻子高于丈夫。通常而言,女性作为妻子和母亲,为了子女,情感分配上更加偏向于亲子关系,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多于丈夫,注重母亲的角色的实现。子女的离开,原来用于子女的时间、精力出现了剩余,需要重新分配,有一种补偿的心理,渴望因子女而无暇顾应的夫妻关系得到补偿。因此,有关部门以及大众媒体应当给予指导和关注,促进空巢期夫妻关系的良性顺利转型。

  2、进行空巢夫妻性生活的指导。情感亲密需求增加,必然影响到夫妻的性关系。空巢夫妻调查表明,空巢夫妻的性关系、性生活状态也因此而发生变化,从样本的统计来看,其中性生活频率稍微降低了,但性爱抚时间与空巢前比,稍许延长。现代社会进入空巢的夫妻,多为中年,随着独生子女的求学和工作期的到来,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妻提前就进入空巢期。这些新“空巢”家庭的成员一般比较年轻,他们的性生活正是敏感的多元差异期,性生活的状态,在这一群体中婚姻个体间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其中的“性”态度,直接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当然会由此延及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性关系是衡量和影响夫妻关系的重要参数,建议有针对性地对空巢夫妻进行性指导和性关心,避免出现一方新的不协调,而影响夫妻关系。

  3、提高老年婚姻的质量。老年空巢夫妻关系,表面处于“凝固”、“定格”状态,似乎停滞了,容易被忽略。夫妻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本质上永远处于从动态之中,需要“相处”,需要经营。因此,各级妇女组织等社团组织要关心老年婚姻,丰富他们的生活,创造氛围,给予必要的婚姻家庭质量指导。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夫妻和谐,家庭和谐。在空巢家庭,对社会的依赖和期待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实际需求,都大大增强了,他们生活状态,生活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夫妻关系。贫贱夫妻百事哀,而衣食无忧的夫妻关系才能良性发展。建议社会保障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空巢家庭在生活上解困、精神上解忧,免除空巢夫妻因子女不在而产生的后顾之忧。

  5、加强空巢生活方式的研究。空巢家庭,特别是中年空巢家庭,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家庭结构,对于夫妻关系特别是对于中年夫妻关系的影响与价值,将随着现代社会的构建与进程,社会转型期的完成,特别是城市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形成与成熟而愈加显现,因此,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要加强空巢家庭生活方式的研究,为创造健康、和谐的空巢就家庭方式提供理论支撑。

来源: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  作者:陈晓敏 杨柳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