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积极参与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

2007年10月12日 17:08

努力构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新平台

  这几年,市委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总体目标。长宁区妇联按照市委提出的“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要求,主动参与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找准功能定位、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双覆盖,努力构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新平台。

  一、在参与区域性大党建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主要实践

  1、认清形势要求,准确把握区域性大党建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功能定位

  (1)在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中,准确把握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功能定位。长宁是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党建扩大试点单位,区妇联抓住机遇,由主席带队深入社区调研,边思考、边突破,提出对策措施,把握功能定位;与社区党工委领导座谈交流,学习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基层妇女组织在区域性大党建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近年来,区妇联相继召开了“加强社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深化妇女代表联系制”、“创建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等推进会、研讨会,交流推广在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下基层妇女组织网络、队伍建设、活动阵地、服务载体、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的有效运作。

  (2)在推进社区网格化试点中,完善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体系。区妇联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网格化试点工作,按照“优化第三级、创新做实第四级”的工作思路,明晰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斜角到点、覆盖社区的网格状的组织构架,巩固和强化传统领域的妇女组织建设,探索在社区(街道)综合经济党委下建立“两新”组织妇女工作委员会,通过有效的组织载体、工作触角,推进妇女工作向新领域、新行业、新群体延伸。二是培育发展以利益为纽带的女性社团,为她们参与发展搭建一个信息交流、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平台,把妇女工作做到有影响力、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女性群体中去。

  (3)在实现社区建设实体化中,推进“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有效运作。2004年,我区在全市成立了首家“华阳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指导、社工承办、社会参与”的模式创建,以民办非企业的社团组织形式、社会化、项目化、实事化的方式运作。一是服务社区党建,主动承接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项目,如:为社区培训信息员、承办社区邻居节等。二是主动排忧解难,积极寻求社会合作项目,为驻区单位的员工子女开设暑期班,举行“爱心大放送”行动等;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心落实妇联特色项目,举办“美在生活中”家庭艺术展、文化团队展示比赛等;四是引领社会潮流,热情支持群众的自发项目,成立“幸福家园网俱乐部”、“走向成功家庭教育俱乐部”等,为全市点上的深化和面上的推进提供了探索性的实践。

  2、依托党建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党群工作一体化

  (1)主动服务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围绕“党建指导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要求,区妇联主动加强与区社会工作党委的联系,定期沟通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探索建立指导“两新”组织妇女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配合区社会工作党委,通过整合“两新”领域中工、青、妇组织的组建程序、荣誉称号和服务资源,建立“服务一口对外,后台分类操作,资源力量整合,评价考核统一”的党群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在“两新”领域中的工作优势,在区域性大党建中更好地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效应。

  (2)充分发挥工、青、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在区的层面上,我们运用每季度召开工、青、妇工作联席会议,在区委分管书记的牵头下,就如何加强“两新”组织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联手开展调研,每年推进一些合作项目和举办有影响的全区性的群众活动,形成党的群众工作合力。在街镇的层面上,通过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联席会议制度等,形成“两新”组织的群众工作工、青、妇联手推进、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创造各自特色、增强合力效应。

  (3)用足用活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为有效形成全区党群工作一体化格局,区妇联多次呼吁、积极争取区委组织部的支持,在区社会工作党委的协调下,用足用活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探索建立《长宁区服务“两新”组织党群工作者指导手册》,使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不仅做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同时也要承担起“两新”组织党的群众工作的职责;在街镇综合工作党委的牵头下,社区工、青、妇干部纳入社区专兼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每年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从操作层面上规范社区党群工作的一体化运作。

  3、创新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双覆盖

  (1)构建与区域内“两新”组织女性群体的沟通平台。多年来,区妇联加强与有关部门联手,不断向科技园区、商务楼宇渗透妇女工作,发挥我区“妇女发展促进会”、“女企业家沙龙”、“女干部联谊会”、“女留学生俱乐部”、“时尚女性俱乐部”等女性社团优势,通过开展“女性成才与发展”论坛、“妇女代表学习、视察、巡访”、“30日我们走到一起来”、“三个女人一台戏”交流、联谊、服务和“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巾帼建功标兵”评选表彰等活动,构建与区域内“两新组织”妇女群体的互惠机制、合作平台,凝聚和网罗一批女性领军人物,影响和带动区域妇女的发展。

  (2)夯实居民区妇代会的组织平台。积极推进居委妇代会与居委会同步换届,争取社区(街道)党工委支持,配强配好居民区妇代会主任,享受居委会领导副职待遇;扩大吸纳“两新”组织中的妇代委员、妇女代表,不断渗透到社区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居民楼组、妇女文体团队中去。认真总结基层妇女工作的典型经验,推广有效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把社区妇女工作落实在制度上、措施上、机制上,提高居民区妇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作用。

  (3)创设妇女代表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服务平台。多年来,区妇联充分调动妇女代表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工作资源,切实履行妇女组织“联系妇女、宣传妇女、代表妇女、服务妇女”的职责,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妇女工作通报制,使妇女代表知情参与妇女工作;二是妇女代表调研制,努力将妇女群众合理要求转化为妇女工作举措;三是妇女代表议事制,增强妇女代表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妇女代表巡访制,组织妇女代表学习视察,研讨交流、互动服务;五是妇女代表激励制,开展优秀建议、意见和优秀妇女代表的评选和表彰,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广泛联系服务各界妇女团体和妇女群众的妇女组织网络。

  二、在参与区域性大党建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向“两新”组织渗透妇女工作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强。随着我区科技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发展新长宁的建设,一大批民营企业、留学生企业入户长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团体以及新的妇女群体的不断出现,现有的妇女组织网络还未能做到全覆盖;妇联外围组织的发展处于自发、零星状态,与各种妇女社团、活动团队的有效联系、主动对接还不够;妇联组织进入“两新”组织的有效方式、有效运作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基层妇女组织的工作手段还需不断创新。随着城区建设发展,新建小区、涉外社区不断出现,妇女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管理方式还不相适应;基层妇女组织加强对新形势下妇女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还不够;有效对接社会管理新体制的意识还需要不断增强;善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基层妇女干部能力建设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强。当前妇女发展和妇女维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妇女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对新的女性群体、尤其是对学历高、收入高、管理能力高的“三高”女性的发展需求了解不深,知之较少,工作理念还需要不断更新,能力素质还需要不断提升。

  2、主要对策与建议

  (1)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接口。要建立社会化、开发式的工作方式,适应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和网络的新变化,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接口,加强与区域内其他社会民间妇女社团的联系和合作,特别要做好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中领军人物和精英女性的工作,充分发挥她们的智力优势和科技潜能,通过开展柔性化的教育、服务、凝聚活动,动员她们为实现长宁“十一五”发展目标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进一步增强妇女组织在各界妇女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最大化。

  (2)构建符合区域性大党建的新型基层妇女组织网络。要探索覆盖不同经济组织、不同社会组织、不同利益群体的妇女组织形式,以及凝聚各类妇女群体和妇女团体的管理体制。结合街镇妇联换届,对应社区“1+3”新模式,指导和推进街道妇联换届为社区(街道)妇联,提高社区妇联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和服务、凝聚各界妇女的能力。加强对社区各类自发的女性社团的引导,努力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组织。

  (3)加强妇女干部的能力建设。要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妇女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妇女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强化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理念,掌握做好社会工作的本领,树立社会工作者的形象;优化妇女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做到用事业凝聚人、用实践培育人、用机制激励人,努力把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培养、输送优秀女干部的重要基地,造就一支善于管理社会事务、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专职、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妇女工作者队伍。

来源:长宁区妇联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