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妇联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2007年10月12日 17:11

  新形势下,“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围绕大局,履行职能,积极承担起社区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政府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中分解出来的工作和任务、项目,利用好独特的优势去服务好、发展好、促进好妇女儿童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是当前每一位妇联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

  一、公共服务理念的阐释

  1.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s)是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服务,是以一定的信息、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一种公共产品。“新公共服务”理论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丹哈特夫妇(RobertB.Denhardt and JanetV.Denhardt)提出,其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共治。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基本内涵包括:政府应是服务而非掌舵;追求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战略的思考,民主的行动;重视公民身份;责任多元;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力;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概括而言,该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于,政府应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奉行服务理念,强调在民主对话、沟通协商基础上的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互动。

  二、妇联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妇联组织是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中的“服务器”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应调动社会组织的参与,鼓励民间组织迅速发展,开展公共服务项目,服务社区居民。妇联作为群众组织,服务妇女群众是主要任务之一,其在新型社会管理格局中具有重要优势,也有能力从政府转移职能、市场缺位、妇女群众的需求中,把握服务的点,通过积极开展教育服务、创业服务、维权服务、政策服务、心理服务等,建立服务妇女群众的长效机制,在协调利益关系、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妇联组织是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中的“协调器”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以人为本的同时,“社区”的舞台和空间日益加大,面对群众的诉求、利益,妇联作为性别群体,能发挥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统战性优势,积极参与协调妇女群体和其他群众间、妇女不同群体间、女性与男性间的利益矛盾,建立覆盖妇女群体的利益表达、利益传导、利益协调、利益共享、利益补偿的利益实现机制,也能推动建立以性别公正为核心的利益调节机制,及时反映和妥善处理男女两性利益关系,成为政府职能转化中党和政府的得力助手。

  3.妇联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体系中的“变压器”

  社会公共服务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意、民利、民求,妇联组织作为妇女意志的代表者,能充分利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广泛联系妇女群众,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的需求,注重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建立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反映妇女群众呼声的诉求机制,引导妇女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合理要求,能通过上访与下访相结合的信访工作机制,积极畅通妇女群众反映呼声的渠道,成为社会稳定体系中的“变压器”,并能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

  4.妇联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发动机”

  新公共服务建立在公共利益观念之上,呼吁维护公共利益。妇联作为一个性别组织,从工作职能、对象、方式等都烙有性别的深深印记,也使该组织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学习新知识、建设新生活、创造新业绩,能团结妇女、联动家庭、带动社会,能切实成为妇女群众的“娘家”,成为妇女群众的“贴心人”。

  三、妇联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中作用发挥的对策

  社会公共服务为妇联组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展示舞台,妇联组织要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发挥好应有作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区妇女工作组织网络、宣传网络、服务网络、维权网络,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建功立业。

  1.构建妇女维权服务网络,夯实群众基础

  妇联组织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不断提高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能力,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区夯实群众基础,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

  (1)强化民主参与,畅通妇女群众利益表达机制。进一步加强代表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注重决策参与,针对妇女维权领域存在的倾向性、突发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咨询,准确、真实反映妇女利益;注重过程参与,充分发挥妇女维权信访服务窗口、“维权受理点”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的作用,加大依法维权力度;注重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妇女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畅通妇女利益的表达渠道,发挥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整合优化资源,提升妇女组织维权能力。加强对妇女群众的培训和教育,注重源头维权,切实把维权的方法和本领交给妇女自身,提高妇女运用法律手段自主维权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妇联组织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保护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加大对外来女工的权益保护力度,特别关注新形势下妇女平等就业创业、贫困和流动妇女儿童的权益、妇女发展和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老年妇女生活保障等问题。

  (3)加大宣教力度,优化妇儿发展环境。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宣传媒体等平台,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宣传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在政治参与和经济参与中的先进妇女典型,搭建展示平台;大力宣传区妇儿发展“十一五”规划,营造尊重女性、尊重女性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2.构建家庭文明建设网络,提供妇女发展精神动力

  (1)发挥家庭的阵地作用,以家庭和谐促社区和谐。把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新时期文明家庭建设工作的主题,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和谐家庭的内涵与外延,抓好和谐家庭建设的试点、示范、表彰和推广工作,将和谐家庭建设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不断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涵,扩大覆盖面;继续巩固百万家庭网上行实事项目成果,针对需求,开设提高班;扎实做好“百万家庭学礼仪”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

  (2)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儿童成长家庭环境中的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以亲子活动点为载体,利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教育和早期教育;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在全社会中积极倡导“儿童优先”、“儿童参与”理念,营造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为未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构建女性事业发展网络,引领妇女发展

  (1)创设平台,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继续以下岗再就业基地为依托,积极协调社会力量,贴近劳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政策引导性培训、择业观念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做出品牌,促进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充分发挥女企业家联谊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不断延伸妇女就业领域。在做好困难妇女免费妇科普查实事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力度;推出一批下岗、失地失业妇女创业再就业的典型,引导教育妇女树立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通过自谋职业、自立创业谋求新发展。

  (2)深化“巾帼文明岗”活动,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巾帼建功”活动能级:组织管理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活动内容紧贴行业特点和女性优势,融妇女工作与行业建功于一体;不断扩大活动的范围,逐步延伸至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扎扎实实、务求高效;在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或领域,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竞赛等活动,注重培育,不断提高女性的综合素质,并注重引领作用的发挥。

  4.构建人才资源网络,服务城区建设

  充分运用妇联组织特点,发现、挖掘、凝聚和发挥好区域丰富的女性人才资源优势,为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1)拓宽选才渠道,构建女性人才“蓄水池”。充分发挥区域内全国、市区妇女代表联系制、妇联执委工作制和统战妇委会联谊制作用,调动代表、执委和统战知名人士中蕴藏的人才、信息和工作资源,有效联系、代表、宣传妇女、服务妇女。同时,拓宽渠道,精心举办青年女干部专题学习班等活动,及时发掘并向各级党政组织举荐各类优秀妇女人才,及时把那些实绩突出、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纳入徐汇女性人才信息库,构建女性人才“蓄水池”。

  (2)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人才资源转化。关注关心女干部、女党员的成长,做好女干部、女党员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发挥“巾帼建功”学习联谊会作用,为女性岗位成才、建功立业搭建舞台;加强与区域内大学妇委会的联系和沟通,关注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做好区域内两院女院士的服务、凝聚工作,以院士精神引领徐汇女性人才工作;逐步提升“知识女性社区服务工作站”品牌工作的社会效应。

  (3)探索发展思路,完善女性人才工作机制。拓展“联系、服务、凝聚”功能,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进一步团结凝聚优秀知识女性,推进徐汇女性人才工作。充分彰显女性社团的作用,凝聚好、服务好现有女性社团,搭建交流、服务、展示、献智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女性社团在促进妇女发展中的作用;畅通表达女性利益诉求渠道,发挥好社团互助、咨询、帮困、捐赠、助学、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5.构建妇联组织网络,增强“娘家”向心力

  加强妇女组织自身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努力把妇联建成政治坚定、思想解放、作风扎实,深受妇女群众拥护和信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妇女组织。

  (1)夯实基础,构建网格化的多维、立体组织网络。巩固和扩展基层妇女组织,加强与各类妇女社团、团体会员间的联系与指导,延伸工作手臂;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和各类联席会、智囊团、讲师团的作用,打造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的工作品牌;加大同各种妇女组织的联系,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加强妇女工作的对外交流合作,创设条件“走出去,请进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扩大区妇女工作的对外影响力。

  (2)理论先导,打造一支妇女工作的职业化团队。组织妇联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以及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判断、协调、应对能力;切实加强妇女理论研究,探索新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新动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妇联干部交流;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注重求真务实,重实绩、办实事、求实效;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反映妇女心声,着力解决妇女群众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党政所急上做文章、妇女所需上下功夫、妇联所能上创特色。

  (3)务实工作,提高妇联组织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充分发挥联、群、实作用,依靠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承接有关妇儿发展的事务,打破区域界限,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法,推动妇联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妇联工作项目化运作方式,找准市场与妇女工作的结合点,增强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巩固和发展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为服务妇女儿童提供坚实基础;整合社会力量,加强与各团体间的沟通与协调,利用好妇儿工委办设在妇联的优势,形成妇女工作合力,更好地推动全社会共同为妇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徐汇区妇联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