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探索妇女工作新方法 推动妇女工作社会化

2007年10月12日 17:15

——浅论妇联组织在创新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妇女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长期以来,闵行区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推动闵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妇女事业的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区妇联切实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到先进性教育对妇联组织保持先进性提出的创新要求,在创造社会化工作格局、创新社会化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积极协调、争取政策、整合资源,尤其是在市政府实事项目“百万家庭学礼仪”的平稳启动和扎实推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文明办牵头、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通过社会化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儿童的能力和实力,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妇联组织引领妇女、服务妇女和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本领,使妇女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勇于推进机制创新,推动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的形成,不断探索妇女工作的市场化、项目化运作

  2006年2月25日,闵行区“百万家庭学礼仪”启动仪式揭开我区“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学习活动序幕,在各方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制协调运作、目标任务明确到位的良好进展中,学习活动呈现了社会各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可喜态势。“学礼仪”活动是继“网上行”活动后我区妇联继续探索社会化的妇女工作的一个机遇和挑战,区妇联通过运用好三个“动”有序推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工作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的形成。

  第一,整体推动靠合力。我们在“学礼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争取文明办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文明办牵头、10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共同签发了《关于开展闵行区“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学习活动的通知》作为文明办(2006)1号文件下发。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目标任务明确到位的基础上,做到分工不分家,协同运作,及时沟通,做到力量整合、互动推进。在整体推动项目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要更加重视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合作,扩大工作覆盖面。二是要找准共识基点,实现妇联与合作单位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三是无私奉献,使妇联魅力充分体现在合作中。从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启动以及初期培训的开展,妇联干部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精神,妇联工作人性化操作、柔性化服务,感染了许多与我们合作的单位。四是健全机制,制订出一些相应的制度、合约等,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第二,上下联动靠机制。我们形成了区镇两级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区、镇(街道)、工业区和各社区学校培训点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保证了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同时,以学礼仪志愿者讲师团为骨干队伍,做好培训期间的课程安排、学员辅导、培训推进等各个环节工作。

  第三,“三大互动”,不断探索妇女工作的市场化、项目化运作。项目互动。在“学礼仪”大项目下,我们尝试各种子项目的运作,如“市民文明储蓄卡”项目,运用积分的方式输入“储蓄卡”账户,对践行优秀市民给予奖励。部门互动。我们在组织落实、宣传发动、培训考核、践行活动中争取各部门的全面互动。各部门优势互补、有序互动,进展良好,形成了妇联工作与各部门工作互动双赢、生动活泼的局面。品牌互动。在“学礼仪”项目的推进中,我们充分挖掘品牌资源,本着“品牌是形象、品牌是旗帜、品牌是效益”的理念,各镇、街道结合地区特点,完善已有品牌,打造创新品牌,集中精力,上下联手,增强促进妇女发展的实力。如我区虹桥地区结合外籍人士集中的区域特点,开展“外籍太太交流”活动,展示各国礼仪文化,使妇联工作真正做到开放化。又如我区在外来人口集中地区,开展“外来建设者魅力展示”活动,使上海建设的外来“功臣”共享上海城市发展成果。

  二、勇于探索工作创新,注意方法、注重实效

  第一,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活动实效。针对性:考虑到近年来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女性群体的高度分化,我们以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女性的不同需求为出发点,赋予“培训”以辅导和培训两种功能定位。其中,辅导以讲座、报告形式为主,主要针对知识女性、管理层女性、精英群体等礼仪程度相对较高的女性群体,逐步使这部分受众的学习定位走向“高雅化”。培训以课堂授课形式为主,主要针对外来建设者等礼仪规范程度相对薄弱的群体,逐步使他们的学习定位由“规范化”走向“文明化”。由此我们的学礼仪培训,既做到雪中送炭,又做到锦上添花,全面带动各个阶层女性的学礼仪热情,也提高了妇女组织对妇女群体的覆盖率和影响力。灵活性:在“学礼仪”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基层各级妇联组织涌现出各种针对本地区特点的新颖灵活的方法,工作创新能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感叹。如我区华漕镇外来人口比较集中,“学礼仪”活动如要深入人心,必须深入这些外来人口家庭,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对于这些家庭的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华漕镇灵活地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发动镇内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以宣传信的方式带动家长联动家庭,这种沟通方法更易于让外来家长接受,对家长的践行也更具有鞭策力和监督力。又如莘庄工业区抓住区内高层次来沪职工的兴趣点,把“学礼仪”与“学沪语”结合起来,对于激发这部分群众的学习热情效果显著。

  第二,创新活动载体,强化精品意识。妇联组织以开展活动见长,但是哪种形式最能反映妇联工作的特点,哪种载体最能体现妇女工作的特色,哪种活动最受妇女群众的欢迎?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过程,需要我们从工作中寻求规律,并结合新条件下的创造和尝试,不断使活动载体日臻完善,形成精品。我们在“学礼仪”项目的推进中,各基层单位涌现很多打造“精品”载体和活动的设想,这些载体和活动结合地区特点、体现时代特征又能够切实推进妇联工作,如华漕镇的“温馨短信”评比活动,他们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平台与信息资源,运用富有时代性的创新载体,突破传统的保守宣传“瓶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性大大增强。又如梅陇镇“文明礼仪三字经”这一宣传载体,通过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诵读,真正把妇联工作做进老少妇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意识与行为,同时唤起社会传统文化的回归,呈现“琅琅书声学礼仪”的美好风尚。目前“三字经”已编写完毕,连同“学礼仪”倡议书一起发放到镇内每家每户。“短信”和“三字经”这两种分别体现时代性和传统性的不同载体,可以在妇联工作中得以携手,共同指向妇女群众的需要,共同指向妇联工作的需要,共同指向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真正的“精品”载体,受到群众的欢迎。我们认为: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创造精品工作,才能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工作职能,不断提高妇联服务的有效性,反映广大妇女群众的心声,代表和维护她们的根本利益。

  三、通过“百万家庭学礼仪”项目的启动和推进,对妇女工作社会化的进一步思考

  妇女工作的社会化,是妇联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协调社会力量,争取社会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参与,实现提升妇联组织的社会声望,扩大妇女工作覆盖面,激发广大妇女群众主体意识,在推进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促进妇女自身进步的过程。通过“学礼仪”项目的启动和推进,我们认识到:妇女工作社会化是一个增强妇女工作实力、提高妇女工作活力、增加妇女工作魅力的过程。

  第一,努力运用社会化手段推进妇联工作。为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运用社会化的手段来推进,社会化方式有利于解决妇联工作线长面广、工作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使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妇联应通过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把发挥自身作用和动员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健全已有的协调机构,进一步巩固、发展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与服务妇女的本领,推进工作的创新与进一步发展。

  第二,在组织网络上向社会化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需求的拉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妇女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妇联组织如果不加快发展,自身的代表性、凝聚力、认可度和竞争力将受到严峻考验。我们在组织建设中要努力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政府职能变化和妇女群体的变化,把社会化的组织网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点来研究。一方面巩固原有组织,抓好党建带妇建;一方面发展社会化、群众性、开放式的妇女组织。组织网络建设向社会化发展,扩大妇女工作者的队伍,延伸妇女工作的手臂,为妇女群众服务更加具体实在。

  第三,主动营造社会化的工作氛围。营造社会化的工作氛围、促进大联合,能够使妇联在更大程度上获取工作资源,使妇女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其关键是要求我们要主动积极,主动思考,提出方案;主动上门,力求达到共识;主动牵手,积极争取各方参与。勇于开拓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创新中体现先进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妇联组织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切实发挥好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教育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观念,明确目标任务,发挥模范作用,把妇联组织的先进性体现在创新中,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各项工作之中。

来源:闵行区妇联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