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妇女研究 >>正文
 
以社区团队为重点 探索妇女工作新增长点

2007年10月12日 17:1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个人由“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区人”,居民对社区的需求与依赖也随之日益上升,尤其是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强烈,社区团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社区团队主要指在社区居委会登记、定期组织活动的群众自娱自乐的文体组织。对这些组织活动的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社区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目前,各类团队中女性成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好这支庞大的队伍,将其作为妇联组织在社区开展妇女工作新的增长点,需要我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卢湾区社区团队现状分析

  全区目前共有文体团队近420支,形式多样,有舞蹈、合唱、太极拳、长跑、自行车、健身拳操、戏曲、编织、时装等,共计人数约为8000人,其中女性约占总数的九成以上,而女性领队的数量约占整个领队数量的85%。所有团队中,核心团队44支,占总团队数的10.5%,核心团队中女性比重约为71.4%,女性领队的比重则达到了76.5%。

  (一)五里街道

  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五里社区文艺团队的数量为78支,目前的团队总人数达到了1235人,其中团队的女性领队达到了九成以上。

  五里街道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以比赛促发展,为广大团队展示风采和提高水平创造条件。今年7月初至9月底,社区文化站分11专场进行五里社区艺术团人员的选拔,广泛发动所有团队积极参与。团队还积极参与各类、各层次的比赛,其中太极拳荣获“宝钢”一等奖,皮影操则连续三年获得市比赛一等奖。

  (二)打浦街道

  据统计,打浦街道文化站的社区文体团队的数量为136支,目前团队总人数高达2095人,其中团队的女性领队达到了八成以上。团队中有17支,其中最有特色的属扁鼓队、腰鼓队和民乐团。

  打浦街道团队采用以点带面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团队内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团队按居委进行划分,并安排一名居委总负责人员。此外,每个团队还有各自的领队,这样就建立了宣教科团队总负责人—居委负责人—团队领队的三级管理网络。

  (三)淮海街道

  到2006年底,淮海社区文艺团队共100支,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182人,团队的女性领队达到了八成以上,在所有的团队中,有10支核心团队,其中最有特色的属花鼓队。

  淮海街道团队成立团队自治管理联合会,加强团队自我管理和运作。由街道宣教科搭建平台,社区文化站、团队自治管理联合会和居委会分别对团队进行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文化站定期对团队进行分类指导、培训服务;团队自治管理联合会加强对团队的管理、组织参与各项市、区、街道等活动;各居委会则培育团队、输送人才。团队每2年进行一次团队统计,同时可以申报等级评定:等级有五级至一级、特级之分,由团队自治管理联合会加以评定。

  (四)瑞金街道

  据2005年末统计数据显示,瑞金二路街道团队共有82支,其总人数达到2166人,其中女性领队达到九成以上。核心团队数为9支,其中风筝队、腰鼓队和健身队是比较有特色的团队。

  瑞金二路街道团队采用了条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人员对领队的条线管理以及对每个项目板块的块状管理,从而实现了团队的深入化、全面化。瑞金团队建设还克服了本身社区文化中心还未建成的困难,充分利用复兴公园、居委老年活动室、向明中学学生公寓操场等现有的公共资源作为各团队的活动场所,解决了大部分活动场地的问题。

  二、社区团队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社区团队作为群众自发组织、热情参与的群众组织,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亲和力,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目前各团队的管理主要以业务管理为主,注重提升团队的活动质量与展示效果。在平时活动中,对团队成员思想动态的掌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的引导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展示与交流形式不够丰富

  社区团队在本社区内的纵向交流与跨社区的横向交流与学习都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水平,加强凝聚力。通过各类交流活动能够满足团队成员展示自我和拓展社会交往的需求。但就目前团队的运作情况来看,社区团队的交流展示机会较少,形式也比较单一。

  (三)活动可利用资源较少

  调研数据显示,团队活动的场地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区活动室等为主,可利用资源较少,活动空间较小。活动经费主要由相关业务部门、街道和居委会承担部分,其余资金由团队中成员个人承担,经费不充裕。

  三、妇联组织参与社区团队建设的思考

  目前社区团队中绝大部分为女性,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密团结这个群体,妇联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妇女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一)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引领社区团队中的女性,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党的建设基础在基层,在社区。妇联组织作为党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扣党的中心工作,在基层不断凝聚妇女,带动妇女,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妇联组织在社区有社区(街道)妇联、居民区妇代完整的组织体系,在妇女中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社区妇女学校、知识女性工作站等社区妇女工作品牌多年来在提高社区妇女素质、引导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已形成一定效应,发展较成熟。

  妇联要通过引领团队中的女性热爱社区、奉献社区,来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在社区中营造和谐的气氛,使其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生力军。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可通过将团队骨干吸纳为社区(街道)妇联执委、开办专题培训班、引导团队承接社区公益事业项目等形式不断发挥妇联在社区团队女性中的引领作用。

  (二)发挥妇联宣传优势,引导社区团队在家庭文明建设中起积极作用

  妇联组织开展的“百万家庭学礼仪”、“五好文明家庭”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等,都可以通过社区团队这个载体深入到团队成员的家庭中去,使团队成员在团内活动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从而影响到小区、辐射到社区,增强团队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团队成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家庭美德建设的主力军。

  可在社区团队成员间围绕“八建八家”的要求开展家庭风采评比和展示活动,还可尝试以建立“团内公约”的形式帮助团队成员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三)发挥妇联活动优势,为社区团队活动搭建舞台

  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就是贴近党的工作中心和贴近妇女需求的各类活动。根据调研结果,社区团队最需要的是展示风采的舞台。妇联组织要紧紧把握住团队的需求,在妇联这个平台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从而进一步拉近妇联与团队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团队活动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内聚力和影响力。

  妇联组织在工作安排和活动设计中要将团队的展示融合其中,可利用每年的三八节庆祝活动、邻里节等大型活动的时机,组织团队进行展演,还可推荐精品团队参加市、区各类活动,为社区团队走出社区提供机会。

  (四)发挥妇联资源优势,为社团活动提供便利

  妇联组织要将可运用和协调的资源充分调动和整合,为社区团队的活动提供场地、培训辅导等便利。要引导社区团队合理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活动室等资源,还要发动区妇联执委、妇女代表中能提供各类社会资源的各界妇女来支持社区团队的建设。在宣传上,可利用区妇联网站将团队活动情况及时发布,扩大团队的影响面;在场地上,可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开放社区学校或单位活动场所为团队解决活动场地缺乏的问题;在资金上,可由妇联组织牵线搭桥,为社区团队通过引入冠名等形式获取资金支持。

来源:卢湾区妇联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