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妇联、市社联的指导下,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协调社会各界研究力量,组织实施有关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组织实施课题研究,积极为党政决策及推进妇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按照市委的要求,组织专家开展妇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调研,撰写完成了《关于发挥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思考》的研究报告,为推进新时期上海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视角和新思路。今年三八节前夕,在文汇报理论专版摘录要点发表。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和书面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2006年“两会”专家和妇联干部提交“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建议通过立法等措施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互动的长效机制”、“建议在上海设立女性频道(栏目),推进两性和谐发展”等9个书面建议和提案,其中有2个被市人大正式立案,已被吸纳实施,2005年提出“促进婚前检查”的提案已被市政府采纳,并取得积极成效,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
——各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由市妇女学学会委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妇女比较研究中心开展的“当前世界妇女运动和妇女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经验”的研究课题,已完成一个总报告和五个份报告,内容翔实,得到各方好评。“两会”配合市妇联完成了“关于上海女性文明素养和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参加上海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组织专家、妇女干部上报20篇论文,其中杜公卓等教授撰写的《妇女人权与和谐社会构建》获得优秀论文奖;协助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完成了“家庭与社会变迁”问卷调查。参加全国妇女研究所开展的“社会性别平等”项目调查工作,完成了市妇联系统、计生委、卫生局正处级以上干部的问卷调查。
——首次开展课题招标工作。“两会”结合上海妇女和婚姻家庭变化的新特点、新情况,下发了课题招标通知及课题指南,各妇女研究中心和妇联系统申报有关妇女婚姻家庭的课题达30个,经专家评审出立项课题19个。其中有关妇女研究方面10个课题;有关婚姻家庭方面9个课题,较好地调动了各方研究专家的积极性。目前各课题运作良好。
二、搭建平台,开展多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促进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开展多视角理论研讨。会同市妇联召开“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妇女发展——2005年上海市妇女工作理论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妇女干部撰写论文50余篇;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瑞典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共同举行“男女平等中男性的责任”性别平等论坛,从新的视角探讨了实施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性。与市妇联联络部联合举办“市民社会(妇女)组织与社会公共事务”中德妇女研讨会。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市民社会(妇女)组织形成、发展及功能开发;会同复旦大学妇女发展和性别研究中心召开“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妇女权益保护研究”研讨会,全面评述上海妇女社会保障状况,提出了当前值得关注的保障盲区。
——深化专题性研讨。结合社会发展中有关妇女和婚姻家庭的热点、难点问题,与《上海妇女》杂志联合推出“实话实录”栏目,先后就“美女经济热潮引发思考”、“超级女声带来的启示”、“五好文明家庭,标准在议”、“今天我怎样关爱老人”、“喜忧参半话解禁——沪上部分高校师生评议在校大学生结婚”等十二个专题举办了小型研讨会,话题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热点问题,深得妇女干部、妇女群众的欢迎,2005年该栏目被市妇联评为“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
三、加大理论研究的普及力度
——组织著名专家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三八期间,会同有关方面在上海图书馆大演讲厅举办“和谐社会与妇女发展”论坛,邀请彭希哲、王晓玉、苏智良教授分别从人口学、文学、历史学的视角来阐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扩大男女平等国策宣传普及面。
——邀请国外专家举办高层理论讲习班。与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合作,邀请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欧洲就业中心主任Jill
Rubery教授作“英国和欧盟国家的妇女就业和平等机遇”专题报告。与上海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联合在沪首次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家庭压力和心理咨询高级讲习研讨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分别作《当代世界家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跨文化研究》、《家庭凝聚力视角:关注家庭如何成功而不是为何失败》等报告。研讨班采用理论与实践、演讲与个案辅导、教学和研讨相结合的方法,使学员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研究和治疗的新方法。
——深入基层举办理论普及。先后与卢湾区妇联、宝山区妇联、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合作,举办《女性与社会工作》高级论坛,14位专家分别从“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人际沟通”、“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妇女发展”、“社会工作中的女性形象”、“妇女权益与法律”、“心理科学与幸福人生”等方面作了报告,参与人数达440人。
——积极参加市社联举办的东方讲坛。邀请上海华夏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缪林凤作“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报告会,受益妇女干部、妇女群众达250人。同时“两会”还组织专家参与市社联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活动。
四、各妇女研究中心研讨活动各具特色
一年来,“两会”的各团体会员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组织调动各方研究人才,使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复旦妇女研究中心配合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完成了“十一五”上海妇女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妇女研究与社会和谐论坛暨上海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出版了由徐安琪主编的《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性别研究》一书;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和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全球经济与女性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还与教学结合,创先推出了学生“媒体与社会性别”演示竞赛,吸引了200名学生参与;虹口区妇联召开第二届妇女理论研讨会,围绕“在促进妇女与社会和谐发展中增强妇女工作能力”的主题,从组织建设、妇女就业创业、妇儿规划实施、增强妇女干部能力建设、家庭文明建设等8个方面进行探讨;市科教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召开女性学学科建设及课程推进交流会,加大了上海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力度。
五、加强组织建设,筹备好换届工作
——评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会同市妇联下发《关于评选上海市第二届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优秀组织者的通知》,收到各类参评作品65篇/部。经专家评审组评审,徐安琪的《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获得论文类一等奖、顾光青等人的《社会结构变动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特点及对策研究》获得调查报告类一等奖、孟燕堃主编的《上海妇女志》获得专著和读物类一等奖;另外还有30篇/部分别获得上海市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等3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获得组织奖。
——圆满完成“两会”换届工作。市妇联党组专题听取“两会”换届的筹备工作,市社联对“两会”换届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两会”常务理事认真总结回顾五年来学会、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后五年新的任务,一批在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新人充实到新一届“两会”理事班子。在全体会员共同的努力下,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加强日常管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两会”办公室按照现代学术管理的模式,认真做好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和评估工作;积极发展新会员,壮大研究会队伍,去年吸纳新会员25名;办好“两会”简报,据统计去年编撰简报达14万字;受中国妇女研究会的邀请,上海妇女学学会在全国妇女和性别研究培训班上作了《聚集人才,整合资源,推进妇女研究工作的新发展》的交流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两会”分别被市社联评为达标学会。
各位理事,在过去的一年中,“两会”研究工作又迈出了新步伐,上海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各位理事的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谨向各位理事并通过你们向积极参与和支持“两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学会、研究会的优势,继续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努力,使“两会”的工作获得新的发展。
(二)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繁荣发展妇女研究和婚姻家庭研究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两会”的各项工作,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的学者专家和妇女干部,整合利用社会科学各种资源,为推进上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推进上海妇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与家庭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焦重点课题,深化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
围绕“十一五”期间上海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一批既有上海特色,又有理论深度的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成果。
——围绕上海“十一五”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制定“两会”五年理论发展研究规划,进一步明确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
——落实、聚焦、突破重点课题,由“两会”牵头,联合各妇女研究中心,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今年“两会”将重点就“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框架体系研究”、“有关社会公共政策的性别研究”、“妇女参政议政”等方面的课题,形成不少于3个议案、提案,提高妇女和妇女组织参政议政的能力;婚姻家庭研究将重点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和婚姻家庭建设,积极探索如何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婚姻家庭建设等课题,组织力量加强研究,举办理论研讨会。会同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反家庭暴力”国际研讨会。
——协助市妇联参与承办“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国际论坛。为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妇女经济参与的发展趋势,交流各国妇女参与经济的成功经验,探讨上海世博会为妇女经济参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次国际论坛将围绕“妇女经济参与与社会环境”、“妇女经济参与与自主能力”、“妇女经济参与与家庭生活”、“世博会与妇女参与”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举办纪念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建会20周年活动,组织评选“上海妇女研究突出贡献奖”,召开中青年妇女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展硕士生、博士生社会性别和婚姻家庭学位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活动,以鼓励和吸引青年学者参与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
——加强课题管理。组织指导有关方面高质量地完成2005年“两会”下达的“从社会性别视角评估公共政策的体系”、“现有法规和社会公共政策扫描”、“家庭压力:女性认知,应对及其社会支持”等研究课题,以及与复旦妇女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女性参与非正规就业的状况、政策研究”的课题。
二、坚持“三服务”原则,大力推进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的普及工作
“两会”工作要坚持“服务妇女发展、服务妇女工作、服务基层”的原则,把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的普及工作作为“两会”的一项重要职能。一是组织妇女婚姻家庭理论普及专家报告团,配合市政府2006年实事工程“百万家庭学礼仪”,举办各种特色的讲座、报告会和论坛;二是结合妇女和婚姻家庭热点问题,继续与《上海妇女》杂志办好“实话实录”栏目,不断提高“实话实录”栏目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三是与新闻媒体广泛合作,大力宣传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优秀成果;四是加大组织、协调和服务的力度,推进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进程。会同科教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学习、交流、探讨女性学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积极推动上海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五是参与市社联东方大讲坛和第五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三、加强“两会”的自身建设,扩大理论研究队伍
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两会”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两会的各项工作。一是为推进上海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事业的发展,配合市妇联筹建“上海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二是加强研究队伍建设,重视青年理论骨干培养,组织“两会”及有关方面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不定期地开展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学术沙龙活动;三是发挥“两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提高“两会”整体研究水准;四是创设东方网女性频道的妇女婚姻家庭研究栏目,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会员研究成果展示服务;五是加强“两会”自身建设,建立理事工作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两会”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繁荣上海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