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30日下午,在市社联六楼报告厅召开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两会”的领导、理事、顾问、学术委员会的专家近100人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妇联副主席、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孙小琪代表两个学会所作的《2005年工作回顾与2006年工作要点》。大家对过去一年“两会”在实施课题研究、学术探讨、理论普及、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如《关于发挥妇联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思考》的研究报告,为推进新时期上海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视角和新思路;提交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建议通过立法等措施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互动的长效机制”被市人大正式立案,“关于促进婚前检查”的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奖;还有“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妇女发展——2005年上海市妇女工作理论研讨会”、“男女平等中男性责任”的论坛、“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妇女权益保护研究”等学术研讨会,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先后就“美女经济热潮引发思考”、“今天我怎样关爱老人”、“喜忧参半话解禁——沪上部分高校师生评议在校大学生结婚”等专题研讨会,深得妇女干部、妇女群众的欢迎,2005年“实话实录”栏目被市妇联评为“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同时,加大妇女理论研究的普及力度,扩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面,开阔了妇女群众和妇女干部的视野,增强了理论的功底。
按照市委“聚焦、落实、突破”的总体要求,与会者认为今年两个学会重点从六个方面突破:(1)聚焦重点课题,形成一批既有上海特色,又有理论深度的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成果。如“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框架体系研究”、“有关社会公共政策的性别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和婚姻家庭建设研究”、“探索如何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婚姻家庭建设”等课题。(2)围绕上海“十一五”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制定“两会”五年理论发展研究规划;(3)举办“妇女发展与经济参与”国际论坛,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妇女经济参与的发展趋势,交流各国妇女参与经济的成功经验;(4)举办纪念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建会20周年活动暨中青年妇女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评选“上海妇女研究突出贡献奖”,开展硕士生、博士生社会性别和婚姻家庭学位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活动;(5)坚持“服务妇女发展、服务妇女工作、服务基层”的原则,大力推进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的普及工作。如组织妇女婚姻家庭理论普及专家报告团,配合市政府2006年实事工程“百万家庭学礼仪”,举办各种特色的讲座、报告会和论坛;结合妇女和婚姻家庭热点问题,继续与《上海妇女》杂志办好“实话实录”栏目,不断提高“实话实录”栏目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6)推进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进程。会同科教妇委会探讨女性学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推动上海女性学学科建设。
会上,市妇女学学会副会长、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莫建备介绍了上海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以及申报课题中应掌握的要领。
最后,市妇联主席、市妇女学学会会长孟燕堃对两个学会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围绕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以及“十一五”发展主线,结合妇女群体和妇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深化理论研究;二是关注理论背景,聚焦重点课题。聚焦重大社会发展背景,聚焦妇女和婚姻家庭重大现实问题,聚焦事关广大妇女和家庭的社会公共政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以创新求实的精神,对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作出积极的回应;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力求理论突破。以理论研究上的突破,研究中的突出成果,达到惠及广大妇女群众、惠及一方的效果;四是建设研究基地,集聚研究优势。加强理论研究,需要建立妇女组织与党校、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四位一体的妇女研究基地,使得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能够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汇集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为党政部门、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依据和信息服务,共同为促进妇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