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会员、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能够参加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婚姻家庭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这次的“两会”是在整个国家包括上海在内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这个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今天大家相聚一堂共同总结和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时共同策划、规划未来几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大家在民主的氛围中选举产生了两个学会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及其党组,同时也代表社联其他158个兄弟学会向“两会”的召开以及会议所产生的新领导班子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两个学会在这五年乃至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在学术研究、学术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为上海妇女问题、家庭问题和婚姻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同时两个学会在自己办会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工作传统,我想这些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刚才孟主席就两个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下面我代表社联对两个学会的工作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希望“两会”继续走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前沿。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和设想,也是我们党用与时俱进的态度推动理论创新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强调社会发育、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做了许多实事,归结起来有一个重点就是培育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对这一新生事物从不理解、怀疑、犹豫到现在形成共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在实践中也不断地在思考,碰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又涉及到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从理论上说,我们有了一个政府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市场,那么有了市场后就够了么?还是不够。现在中央及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此背后本质性的要求是怎样在培育了政府和市场后培育一个“社会”,最终形成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架构。
我们的妇女问题、婚姻问题和家庭问题都是构建健康、完整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在从事这方面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把妇女、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放到党主张的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来思考、规划、部署和安排。
首先,我们是否需要“社会”,是不是像需要市场那样需要“社会”,是不是像需要政府那样需要“社会”,对此,现在有很多同志还没完全想通。要不要社会这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其次,我们的社会在哪里?政府和市场都看得见,而“社会”是抽象的。我们的两个学会也是社会的团体,社区、大量的非盈利组织和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我们培育“社会”过程中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引起我们执政党高度关注的重点。整个社会总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逐渐实体化的。同时,“社会”的特点究竟是什么?它的游戏规则和运行机制与政府不同,政府强调法制、服务、责任,而市场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竞争、利润的最大化等等。那么在社会领域,例如妇女、婚姻、家庭问题都是服从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一些准则的。那么这些准则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除此以外,我们究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现有的国情、生产力、现有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如何?在这些基础上我们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社会,这要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来思考。还有我们究竟通过什么手段、途径和工作载体来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最后,我们执政党在社会领域怎样来开展自己的工作,怎样来关照民生,怎样来反映集中和民主、反映民意和提倡民主,也就是说,我们党在社会领域工作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是不同的,包括在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研究上。不能用行政化的方式推进,也不能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所以,我建议今后对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研究要更多地放在我党新的理念背景中思考、推进和深化,这个背景在现在就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使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尽量和中央的重大部署和要求有机衔接起来。
第二,希望两个学会继续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学、婚姻学和家庭学的学理和学科建设。中国近百年来经历了非常深刻的转型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在妇女解放的实践上和妇女工作方面尤其令我们引以为荣,并且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妇女解放的伟大实践和妇女工作的积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欧美发达国家女权运动相比是毫不逊色的。但是,这些丰富的实践素材、这些基层群众伟大的创造,无论是在革命年代、建设年代还是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年代都需要我们从理论角度、学理角度甚至是学科角度来加以归纳、提炼和提升。这个工作非常艰巨,因为有了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一个持续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如何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妇女学、婚姻学和家庭学的思考。我不主张简单地重复、简单地照抄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有自己传统的文化,有自己伟大的革命经历,有今天崇尚公平、崇尚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与国外都是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因此,怎样把本土化的实践和素材与国外的理念、技术、工具和分析方法等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拿得出手的、走的出去”的、自成体系的关于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的一整套系统严谨的理论说明,这恐怕是下一届乃至下面几届“两会”理事和所有成员要努力实现的非常重要的目标。
第三,希望两个学会继续努力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作为社会团体和学术性群众团体,真正要把两个学会办好,那么“三个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服务是为党和政府服务,为市妇联、各级妇联和各级政府服务。也就是说,两个学会要在妇女问题上贡献智慧,做好决策咨询工作,对实践中面临的难点、热点、疑点和重点,要组织力量进行协调公关,形成如孟主席所说的有前瞻性、建设性、操作性的见解,提供党和政府参考,真正发挥学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第二个服务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作为群众性社团,要把关于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科学知识用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多样化地向社会各界普及、宣传、解读。从此消除人们在这些方面的困惑、疑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中国百姓各阶层都有这个情况,在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上还没有形成主流的、正确的、坚定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但这也为两个学会的工作提供了广泛的智慧活动空间;第三个服务就是为广大会员服务。两个学会都有其会员工作群体,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为广大会员和热心于妇女、婚姻和家庭问题研究工作者、爱好者、行动者、实践者做好服务工作。如果把这三个服务做好,那么两个学会在未来工作中一定会增强活力、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最后,我相信两个学会在新一届的会长、理事会的领导下,在未来五年的工作中依靠大家共同努力和社联的服务,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一定能取得新的、辉煌的成绩为上海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